
2016開年以來,隨著朝鮮第四次核試驗以及「衛星」發射,中美兩國的交手也進入一個全新階段。100天過去,對東北亞的較量進行總結十分必要。
世界局勢大有風雲變幻之勢,近期媒體在內部會議中,透視了中美關係幾大新特點:首先,美國的策略是,給中國製造麻煩,讓中國犯錯;第二,朝鮮問題,美國並不想解決;第三,中美兩大國管控危機的能力都很強。
三個月來,東北亞局勢風雲莫測,各相關方在這一地區的博弈引人注目
媒體預測,下一步,中美雙方「該斗的斗,該談的談」。東北亞變幻莫測的局勢仍是精彩棋局的觀測場。
薩德反導系統
美國:克隆東歐反導系統、打造東北亞小北約的企圖
北京時間3月2日晚,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全票通過對朝鮮前所未有的嚴厲制裁。此時,距離朝鮮第四次核試驗近百日,在此期間,中美兩大國在朝鮮半島博弈持續不斷,而最大的聚焦點莫過薩德(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 THAAD)是否部署韓國。至今,它會不會進駐韓國的疑問,仍是一盤棋中最活又最關鍵的一個子。
無論中國、美國還是韓國,近來圍繞薩德進行的周旋博弈舉世矚目。
韓國媒體3月2日報道稱,聯合國安理會上通過包含強力對朝制裁的決議案,那麼預計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的商討將會加快步調。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科比此前也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稱,「部署薩德和聯合國安理會的對朝制裁是兩碼事」。韓國媒體認為,這否認了部分人對於美國在引導中國參與安理會對朝制裁的同時,對中國反對的薩德部署相關問題做出讓步的懷疑。
美軍向朝鮮半島派遣4架F22戰機
其實,在韓國部署的THAAD系統的攔截彈對中國的影響不大。THAAD攔截彈是用於在末段高空攔截飛彈的,攔截高度為40-150公里。在這一高度上,中國的戰略飛彈尚處於發動機工作的主動段,絕大多數中國的戰略飛彈都在韓國THAAD攔截彈的飛行包線之外。退一萬步講,即使中國潛射飛彈從黃海或渤海發射,其彈道可能在韓國THAAD攔截彈覆蓋範圍之內,THAAD攔截彈也不能在主動段攔截飛彈。所以,THAAD攔截彈本身對中國幾乎沒有影響。
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作出嚴厲制裁,作為對其進行核試驗的回應
問題的關鍵在於,THAAD所採用的火控雷達TPY-2,這一探測距離達到2000公里的雷達也可以單獨部署,即前沿部署X波段雷達(FBX-T)。韓國TPY-2雷達可以看到黃海和渤海發射的中國潛射飛彈,探測範圍覆蓋飛彈的部分主動段以及彈頭和誘餌的釋放過程(約在主動段結束後幾分鐘)。另外,韓國TPY-2雷達也可在和平時期監測中國於渤海、黃海進行的潛射飛彈試驗(落點在中國西部),為飛彈防禦積累目標特徵數據。
一旦薩德在韓部署,中國東北、華北、華東等大片戰略縱深便暴露在美軍面前。美韓宣稱,在韓部署的薩德系統X波段雷達的探測距離會進行限制,這純粹是蒙人的鬼話。雷達探測距離遠近的轉換,在操作上只需更換插件,調高功率便可完成。一旦中美有事,駐韓美軍可以迅速加大探測距離,因此在韓國部署薩德,將大大抵消中國飛彈部隊的作戰效能,打破地區軍事平衡。更可怕的是,薩德系統可以與日本的宙斯盾反導系統聯通,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堵針對中國飛彈的無形的牆,並且宙斯盾系統還可以機動推進,這是中國無法忍受的。
因此,一旦薩德落戶韓國,美國便在東北亞地區擁有了完整的飛彈防禦系統:「愛國者」為低層末端反導系統;「薩德」為高層末端反導系統;「宙斯盾」系統則為海基中段防禦體系,再加上美國本土部署的中段防禦系統,美國在該地區構建的兩層多段彈道飛彈防禦體系便逐漸形成。如果在加上早先已經在日本部署的「宙斯盾」系統、「愛國者」反導系統等,美國就在東北亞地區克隆了東歐的反導系統,從此該地區的攻防戰略平衡或將被徹底打破,而美日韓也將成為東北亞的小北約。
中國:竭力阻止薩德 備案工作不可缺
數日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美。觀察人士認為,目的很清楚,是奔著薩德去的。說明中國已經對韓國不抱有期望了,所以只能抄後路,直接跟美國談。薩德如果最終進駐朝鮮半島,將意味著中國在地緣政治上一次不小的挫敗。
屆時,東北亞地區反導系統的軍事競賽不可避免,後續只要朝鮮繼續我行我素,韓國加入美日反導框架的政治阻力將被排除,在宙斯盾驅逐艦上部署SM-3、甚至部署SM-3陸基站都成為可能。這些都讓中國處於不利態勢。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
對於中國而言,首先要做的是竭力阻止薩德部署到韓國。在這方面,除了採用外交渠道外,對韓國實施經濟制裁也是一個可以運用的手段。韓國是一個經濟外向型國家,其經濟騰飛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中國巨大的市場。中韓自由貿易區成立後這種依賴與日俱增。對於中國而言,韓國的產品大多可以替代,而對於韓國來說,中國的市場則不可替代。中韓貿易摩擦中的「大蒜事件」充分說明了貿易武器對於韓國的有效性。
如果薩德一旦落戶韓國,中國則需要在軍事領域加強應對措施。具體而言,中國可以採取兩種手段應對薩德系統,一是強化對其雷達系統打擊的能力。台灣著名軍事評論員王志鵬認為,雖然台灣部署了鋪路爪雷達,可以有效監控大陸目標,為其爭取7到10分鐘的預警時間,但是一旦台海發生戰事,中國大陸的CJ-10巡航飛彈、「東風」-15飛彈、「東風」-21飛彈、Kh-31P反輻射飛彈。Kh-59T電視制導飛彈,以及現今持續發展的新型武器,都有能力攻擊此一雷達,使其戰場生存能力相當低。既然能夠攻擊鋪路爪雷達,那麼打擊薩德的TPY-2也不在話下。何況中國的軍用無人機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開發出專門進行電子戰的型號也並非難事。
中國東風21D反艦飛彈
二是提高飛彈的突防技術。隨著彈道飛彈突防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彈頭、單彈頭、減縮彈頭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彈載干擾機或外投干擾機、輕誘餌、再入誘餌、智能誘餌、紅外頭罩隱身、機動變軌突防等都是彈道飛彈的重要突防技術。目前常見的彈道飛彈突防手段包括:飽和攻擊同時發射多枚飛彈或攜帶多彈頭,超出防禦系統的攔截能力。通過使用誘餌,使防禦系統難以分辨出真目標,比如使用複製誘餌(與真彈頭目標特徵相近似的誘餌),差異化誘餌(與真彈頭之間或彼此之間的目標特徵有一定差異的誘餌,從而使得防禦系統無法通過尋找目標特徵差異來判斷真彈頭)和反模擬誘餌(將真彈頭偽裝成誘餌);在戰鬥部上使用有源/無源電子干擾裝置,比如鎢制重箔條,因為在大氣層中雷達可以通過速度差迅速分出箔條和彈頭,但在大氣層外沒有空氣阻力,箔條只會慢慢與撒布器分離,雷達系統很難分辨出哪個是箔條哪個是彈頭,阻礙其對飛彈進行快速定位。
此外,還有多層隔熱保護罩(將真彈頭隱藏在多層隔熱保護罩或者鋁製冷卻器中,降低表面溫度),雷達隱身(包括低反射截面外形、隱身塗料等)、火箭燃料添加劑(在火箭發動機燃料中釋放添加劑,改變火箭尾焰波長,阻礙預警衛星發現)、速燃火箭(加速火箭發動機燃燒,在衛星發現前結束助推段)等手段。而彈道機動彈道飛彈通過某些機動方式改變飛行軌道也能躲避防禦系統的探測,識別和攔截,包括跳躍彈道、大氣層外機動變軌、螺旋彈道、高高空滑翔等。上面的這些突防技術和手段,通常不會全部應用在一型飛彈上,具體應用會根據敵方防禦系統的特點和我方的技術水平、資金條件、飛彈性能和突防要求來綜合考慮。
觀察人士指出,之前美國的一系列動作,給人的感覺就是美國要畢其功於一役,對中國的布局招式逼人,但就目前局勢發展而言,大體符合中國意願,總體正朝著緩和方向推進,中美取得了短暫的妥協。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