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龍受人質疑陷尷尬境地,想不到關鍵時刻有人出來說了句話

自1998年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了合作開發「超-7」輕型多用途戰鬥機的協議後,歷經數年,不斷進行操縱安定性試驗和強度試飛考核,終於在2010年11月和2012年11月在中國珠海國際航展上一展雄風。這款性價比高的戰鬥機也被人們所知,人稱之「梟龍」。
不知是因為「梟龍」戰鬥機的設計思想較為保守以採用了大量的先進的空氣動力學技術保持平穩,還是埃及和巴基斯坦兩國正如新聞發布會所說:正把國防工業合作作為巴埃合作的核心。
兩國這種「友好的」態度,導致雙方合作的防務項目一直被擱淺,兩國都不再談此事。
但是,巴基斯坦空軍前飛行員,現分析家、作家凱瑟爾·圖菲爾則站出來說:「梟龍」戰鬥機對發展中國家具有兩點格外的優勢:
第一:性價比高,花更少的錢卻能買到質量更好的戰鬥機;
第二:銷售不受國際限制,自由貿易,不會被作為影響購買國外交和防務政策的工具。
此外,凱瑟爾·圖菲爾還說,此類戰鬥機是可以在當地進行生產的,這無疑給國家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旦錯失了此次機會,來購買的國家愈發頻繁後,只能看著別人吃肉,而自己卻只能喝湯。
現在的埃及有120架中巴合作的洪都K-8噴氣式教練機,大部分都是由埃及阿拉伯工業進行自己生產和維修。
軍事力量可以彰顯出一個名族的強大,而好的戰鬥機則能掌握軍事的命脈,相信中國在軍事領域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強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