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以不造核航母:但這個東西非造不可
近日,多日不見的運-20重型運輸機又開始試飛了,據目擊者稱其編號為789號。據悉,該機為繼781、783、785和788之後第五架運20原型機。
而中航工業日前也透露,2015年圓滿完成了「大運」研製的各項工作。軍事專家表示,這意味著運20將開始定型審核,有可能於2016年服役。
目前我國周邊的日本、印度等國普遍裝備的都是美俄運輸機,印度在引進了俄制伊爾-76運輸機後,又斥巨資購買了性能先進的美國C-17運輸機,基本上放棄了自主研發運輸機的努力,索性狂撒美元走速成捷徑。
而日本在裝備美製C-130運輸機和國產C-1運輸機的同時,也在自研所謂的「XC-2」運輸機,該運輸機的發動機是美製CF6-80C2發動機,該發動機動力強勁。
曾裝備在日本自衛隊E-767預警機和KC-767空中加油機,可靠性毋庸置疑。但是據報道,該運輸機的研製可謂是一波三折,在遭遇了多次挫折後,何時投入現役還是未知數。
運-20目前最新的原型機仍然裝備俄制D-30KP-2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大約12.5噸,四部發動機的總推力應該是50噸,而美製CF6-80C2發動的推力約為22噸,推力之和接近運-20四台發動機。
由此可見,運-20的最大短板依然還是發動機,很可能在服役初期還沿用俄制D-30KP-2渦扇發動機,等到推力為14噸級別的國產WS-20渦扇發動機成熟後,再進行替換。
軍事專家雷澤稱,大型軍用運輸機在大國空軍必不可少的機種,如果沒有「大運」,中國空軍將無法實現從國土防衛轉向攻防兼備的目標。運-20的誕生,使得我國成為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後。
全球第四個能夠研製200噸級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而專家也透露,運-20的載重比俄羅斯生產的伊爾-76更大,約60噸左右。
軍事專家雷澤先生告訴鷹眼圖說軍事記者,現代戰爭到最後還是進行地面力量投入,沒有大型運輸機,中國空軍的地面作戰部隊如何快速到達海外戰場?所以中國可以不造核航母,但現在發展的運-20比核動力航母要重要百倍。
作為中國三大大飛機(運-20、C919、AG600)之一,運-20在誕生伊始就受到了廣泛關注,在中國空軍走向戰略空軍的道路上,運-20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對於中國軍事力量在周邊乃是世界範圍的投送,具有極大的意義,一旦順利服役,將極大改善我軍的戰略運輸能力,有利於我國在周邊地區對於主權的維護,可謂是雪中送炭。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