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長時間以來,我們國家好像比較提倡和重視"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這種說法。這種說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國的軍隊建設思想。但是我們面臨的戰爭真的局部戰爭嗎?我們需要準備的真的是局部戰爭嗎?
單從南海、東海、台灣等而論,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說法或許是對的。但是我們完全忽視了目前美國、日本對中國全力打壓遏制的意圖和行為。中國已經成了美日兩國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在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一切爭議上都是站在中國的對立面上的;更不會放棄任何削弱中國的機會。
如果中國在南海、東海、台灣等地發生戰事,美日一定是站在中國的對立面並且有一定可能會直接派兵介入。雖然也有一定可能美日不會直接參戰;但是封鎖中國,拉攏同盟對中國實施貿易禁運,使得中國的龐大外匯儲備和境外資產作廢,則是百分之百、板上釘釘的事情。俄羅斯是各種資源都基本能夠自給的國家,但是因為克里米亞問題受到歐美的制裁;整個國家經濟狀況都嚴重惡化。在這種情況下,以目前中國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基本上整個經濟就崩潰一半了。所以,如果沒有打破美日封鎖和貿易禁運的勇氣和實力,沒有全面戰爭的勇氣和實力;我們國家是無法發動任何一場所謂的"局部戰爭"的。
從美國對支持臭名昭著的IS的土耳其等國的態度以及其對IS表里不一的政策,可以看出美國連最基本的國際道義都談不上。它所想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和如何保證自己一騎絕塵、為所欲為的超級大國地位。按目前情況看來,為了徹底消除中國實力接近美國的可能,美國處處圍堵、遏制中國甚至想找機會打擊、削弱中國是明擺著的事情。關鍵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國防力量建設必須擺在第一位。在常規力量短期內無法匹敵美軍之前,戰略核武、戰術核武必須大力發展。這和我們戰敗或者被封鎖的損失相比而言成本微不足道。中國的核力量建設和核戰爭理論應該向美國看齊。我們需要準備的不是"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而是在超級核力量支撐下的局部戰爭。超級核力量就是確保任何國家都不敢也不能封鎖我國。以目前中美的軍事力量對比,雖然美國目前不停的在南海等問題上挑釁、製造事端;我們也絕對不能輕率的捲入戰爭。如果要捲入,就必須做好打擊美國本土的全面戰爭的準備。
其次,中國經濟上應該儘量減少對外的依賴。大幅度提高私人汽車的購置和使用成本,大力發展公共城市交通系統和城際交通系統。大力研發並推廣使用資源回收循環技術,這方面應該大力氣向日本學習。對於中國這種人均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應該嚴格控制資源的開採和利用;在外匯儲備超級過剩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資源型產品的出口成本。中國目前的高投入高資源消耗的模式不可能長期持續的;難道以後世界上近半的礦產、石油等資源都一直供應中國?其它國家能長期容忍這種局面?
第三,在外交方面,優先處理好與俄羅斯、印度的關係。使得在戰爭或者封鎖條件下,俄羅斯願意向中國提供必要的資源和軍火;使得印度不會趁亂落井下石。其次是儘量爭取歐洲、東協的中立。中國真的被美日打壓下去,歐洲、俄羅斯、東協、印度的日子絕對不會更好過。甚至會在各個方面受到來自美國更多的壓力,因為美國本質上就是一個不停剪其它國家羊毛的無恥國家。中國如果真正被打壓下去,歐洲、東協、印度等被美國剪羊毛的可能性就大大升高了。看看當初中國站在美國一邊共同對抗蘇聯,蘇聯一完蛋中國面臨的來自美國的壓力驟然增大的道理是一樣的。對於歐洲、印度乃至東協,其實在中美兩強之間左右逢源、兩邊得利是最符合其國家利益的。而協助其中一方打壓另外一方則是吃力不討好、損人不利己的愚蠢行為;有遠見的外國政治家也應該能看到這一點。所以爭取歐洲、東協等中立並不一定不可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