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0式坦克吹牛自己是亞洲第一:中國公布兩款新坦克讓日沉默

在中國陸軍部隊中,其實不只是有99大改這樣先進第三代主戰坦克,還有我們改進的96式主戰坦克,其實還有大量的62式輕型坦克和各種各樣的59系列-大家喜聞樂見的五對負重輪系列。而我們現在目標就是要進一步淘汰這種老式的連二代都不夠格的中型坦克,這是一個巨大缺口。根據不完全解放軍陸軍坦克保有量大約7000輛,59系列3000輛,批量不大的62等1000輛,較先進的99,96等約3000輛。這還是不完全估算,不過可見缺口之大,而且我國幅員遼闊,不是所有地域都能讓99這個60噸大傢伙到處奔的,所以像日本的10式坦克雖然吹的主戰坦克的范,實際上背後還就是個加強的中型坦克,沒辦法島國就這個現實情況,90式的悲劇不能重演。

對於中國陸上主戰裝備的設計者們,這個問題也一樣,如何在重量、防護、火力、機動性這3個方面進行取捨呢?尤其是在我們已經有了96和99之後要裝備一種怎樣的新型坦克作為有力的補充,中國軍工內部展開了激烈競爭。有些人總說中國軍工沒有內部競爭,其實還真不是。在替換59和62式的道路上,我們自己內部就展開了激烈的項目競爭。根據已經對外展示的兩款樣車,一種北方廠家研製的輕型坦克,另一種裝甲兵研究所研製的輕型坦克。雖然並沒有披露相應的項目編號,但是已經在公開媒體上展示了這兩種坦克。設計方案上都採用30噸左右的底盤,800馬力以上的發動機模組,炮也選擇的是基於L7深度改進後的105毫米坦克炮,同樣都採用了液壓懸掛系統。

不過在外裝甲設計上,一個採用了全焊接一體化的炮塔,另一個採用了模組裝甲設計思想上就存在差異。雖然都可以防住現在主流125毫米標準穿甲彈在2000米的直接打擊,不過未來的升級上,模組裝甲有著先天的優勢。因為在高原時,發動機剩餘功率不足,整車重量過重會影響機動。面對第四代主戰坦克的130毫米火炮或者120毫米火炮深化改進版的時候,一體化炮塔所剩餘的改進空間只能依靠外加反應裝甲來乾了。所以最終實際上採用模組化裝甲的輕坦得以勝出。

單單這一變化就足夠讓廣大軍迷為止欣喜,因為我們看中的不只是現在周邊各種T-72的子型號。還考慮到未來可能要面對的四代坦克時的防禦力增強問題。採用模組裝甲未來還可以繼續更換新材料的防護套件還不會增加太多車體重量,機動性好,方便快速機動,快速部署。尤其是避免和敵方的主戰坦克正面碰撞,迂迴後方打穿插和配合新一代的6輪戰車進行追殲戰,這才是我們新輕型坦克的實際用途。

還有一點不能忘,就是未來的新輕坦是要能通過運-20這樣的大型運輸機快速運輸,遠程機動,所以重量這個問題必須要考慮到。這也是我們未來建設一隻具備全地域作戰的新陸軍力量必須要考慮到的情況。所以中國人的陸軍強不是說出來,而是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的做出來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372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