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31改造大成功,為什麼會讓讓土耳其後悔不已?

根據英國某出名媒體的報道,2015年杜拜航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展覽區裡面的第二架FC-31,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殲-31隱形戰鬥機正在進行緊張的製造之中。在此次的改造製作過程之後,中國將會把更多新型的復合材料使用到機身的改造過程,並且是逐漸加入復合材料的涵蓋比率。如果此款第二代戰鬥機的原型最終完成了,那麼就意味著中國在殲-31的材料上面所使用到的復合材料的比率就會是遠遠地超過日本心神的位置,與此同時還可以將F-35和F-22都一併遠遠地甩在後面。
新型的復合材料的使用使得殲-31在重量的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減輕效果,從北京航空展上面的一份重要數據顯示,殲-31在起飛的時候重量可以達到兩萬五千公斤,如果只是選擇將舊型材料替換成新型的復合材料的話,那麼也可以使得飛機的運載彈藥的數量和存油的空間得到很好的提成。而且在作戰半徑的方面,比之前的一千兩百公里相比,會得到至少是百分之十的提成。
屆時,殲-31戰鬥機還會將中國自產的小型化的AESA技術安裝在戰鬥機的身上。儘管換上了新型的材料和安裝上了AESA雷達以後,殲-31在性能的上面還是得繼續進行新一輪的檢驗的,以確保其具有更高的穩定度。該負責人還表示,中國的殲-31在進行展出的時候想要獲得海外的訂單那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外界其實關於殲-31一直都有一個傳聞,那就是土耳其和中國就殲-31的相關出口問題已經是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洽談協商工作了。在航展上面去進行公開的投標進程那也只是簡單地將整個的招標程序都走一遍而已。其實在這之前土耳其方面對於殲-31的性能方面的可靠度都保持著懷疑的態度,都是選擇和美國,韓國,印度等國去進行合作研究,但是很可惜的就是,即使是投入了百萬美金的設計費用,最後的設計方案都沒被土耳其看上。
儘管這三個國家的軍事武器在名稱上面聽起來確實是很厲害的樣子,甚至還號稱是將類似於F-15的保型彈倉安裝在武器的上面,但是在製造試飛的時候所需要面臨的風險也會變得很大。反觀中國的殲-31所使用的可以放置在機體內部的隱藏彈倉,在空對空的模式下面就可以將四枚PL-12飛彈進行裝載。如果土耳其在一開始的時候選擇的合作方是中國的話,那麼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後悔現象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