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造的以空中格鬥為主,對地偵察支援為輔助的武直-19E武裝攻擊直升機,一經亮相就受到了各方的關注。尤其是中國周邊的這些國家都大力組建自己的空中突擊力量。而未來的地面戰爭,一樹之高的制空權的爭奪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爭奪點。
在2015年的杜拜航展上,中國首次對外展示了自己的武直-19E攻擊直升機的模型,這種專門出口的武裝直升機第一次在國外航展上展示模型和資料。根據現場發放的資料來看,武直-19E(WZ-19E)長度為12.33米,高3.72米、螺旋槳直徑12米。最大起飛重量4.25噸,標準起飛重量3.65噸,空中2.51噸。武器掛在重量892公斤。最大平飛時速245公里、最大垂直爬升率8.3米/秒。最大航程646公里、最大滯空時間4小時。發動機推力626KW,攜帶燃料820公斤。
出口型武直-19E有兩種外掛模式:A、攜帶8枚反坦克飛彈和2具火箭發射巢;B、8枚天燕-90(TY-90)空對空飛彈,2具火箭發射巢。飛機的電子設備上裝備了全向雷達告警器、光電綜合探測、跟蹤系統。對發動機的排煙系統沒有看到降低紅外線處理的。
武直-19已經批量裝備了中國的陸軍航空兵,主要是替代原來的WZ-9A型攻擊直升機,作戰目標是周邊國家的眼鏡繩武裝直升機和"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但是從整體作戰效能上、WZ-19E目前尚未達到AH-1F/W "眼鏡王蛇"的水平,後者現在裝備了一台1300KW的T53-L-703發動機,最高時速277公里,航程587公里,爬升率8.2米/秒。武器配置和中國的武直-19E差不多,可以攜帶8枚重型反坦克飛彈和2具火箭發射巢。不過為了降低重量、武直-19E並沒有安裝航炮,前后座的電子化信息水平較高,配備的全玻璃操作介面。對比來看AH-1F/W的機動性要落後WZ-19E,在進行機動格鬥中,會被武直-19E咬住,並率先發射專用空對空飛彈。
雖然中國的武直-19E並不像AH-1F/W那樣突出了反坦克性能,但是不代表反坦克能力不行,裝備的AKD-9反坦克飛彈,AKD-9飛彈長1560毫米,彈徑為140毫米,最大射程為6千米,破甲厚度為300毫米(傾角68°),專門針對坦克的薄弱頂部裝甲和發動機部分進行引導優化,確保在重量不大的前提下,更好的摧毀對方。而且中國現在已經研製了天箭-90(TJ-90)制導火箭彈,類似於美軍使用的九頭蛇制導火箭彈,可以和無控火箭彈一起混合使用,增加打擊效果。
未來武直-19的作用是和中國的武直-10武裝直升機一起編隊行動,擔當前導偵察機和空中護衛任務。武直-19現在還可以配置毫米波雷達,採用有源相控陣體制,性能已經可以和美國的AH-64D採用的機械掃描體制AN/APG-78"長弓"雷達,這對於提升直升機在沙漠揚塵、雨雪等惡劣天氣條件的偵測能力,還可以在未來引導主動雷達制導武器。同時利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高度優勢,可以提前在樹下埋伏,提升自己的生存機率。
根據美國利用F-15和F-16與多國武裝直升機,包括米-24,米-28的模擬對抗中的實際戰果體現,如果不能首先發現對方的武裝直升機。那麼當對方進入低空峽谷或者森林後,戰鬥機將無法對這些武裝直升機進行有效的追蹤和打擊。哪怕使用最先進的AIM-9X,在對抗低空的武裝直升機,也很難鎖定。所以中國研發這種專門用于格斗的輕型武裝直升機,是爭奪一樹之高的必備佳品。而且這種基於成熟技術的武直-9改進而成的武裝直升機,單價只相當於美軍AH-1F/W的四分之一,可以形成數量優勢,組成蜂群戰術充分碾壓對手的高技術裝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