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美國海軍要履行在全球的承諾,就需要更多攻擊型潛艇。而放眼全球,美國海軍目前為五角大樓的地區作戰指揮官提供 的潛艇數量不足所需數量的三分之二。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月26日報道,負責實力與資源整合的海軍作戰部副部長約瑟夫·馬洛伊25日對眾議院軍 事委員會海上力量和兵力投送小組委員會說:「海面下的威脅持續增長。」
美國核潛艇
報道稱,美國海軍——目前擁有約52艘攻擊型潛艇——2029年擁有的攻擊型潛艇數量將下降到41艘。馬洛伊說,中國則將擁有「至少70艘潛艇,而且他們還在建造新的潛艇」。
中國核潛艇
負責研發與採購的助理海軍部長肖恩·斯塔克利對海上力量和兵力投送小組委員會說:「我們急需更多攻擊型潛艇。到本世紀 30年代,我們的潛艇數量會降至低谷,只有41艘。而從本世紀20年代末,我們的潛艇數量就會開始低於所需要的水平。」報道稱,美國海軍已啟動旨在恢復潛 艇實力的漫長行動,不過這需要幾十年時間。斯塔克利表示,這一計劃與其說是與戰略有關,不如說是受制於財務上的現實。報道稱,「俄亥俄」級的替換潛艇造價 極其高昂,每艘潛艇預計花費高達80億美元。
中國突破兩項戰略級海軍技術,未來超音速潛艇兩小時穿越太平洋
高峰
國外軍事觀察家稱,目前中國的新型常規潛艇已經廣泛使用AIP動力系統技術,最大限度的降低噪聲水平、提升水下隱蔽打擊 能力。在核潛艇方面,中國海軍正在力求獲得更安靜的核動力系統,以縮小與西方大國同類裝備的噪聲差距。據悉,中國海軍的最新型094戰略核潛艇水準已經與 美俄相差不是很大。
軍事評論員高峰指出,在世界範圍內,潛艇戰和反潛戰技術一直交替上升。占有潛艇優勢的大國都在試圖令自己的潛艇力量變得 更加難以發現。而又希望自己的反潛技術和力量可以發現任何國家的先進潛艇。在這個矛與盾的現實環境下,很多前瞻性的技術都被當做各海軍大國的追求目標。中 國雖然在潛艇技術上總體水平落後於西方,但是近幾年在多項關鍵技術上的突破確令美俄都倍感驚訝。
潛艇上的螺旋槳
從媒體公開的消息的來看,中國近期取得了兩項潛艇先進技術成果,如果較快進入技術實用期,那麼中國在常規潛艇和核潛艇技 術上超越美俄將成為現實。第一項技術是超音速潛艇。軍事愛好者都知道超音速戰鬥機和超音速飛彈,但是眾所周知的是,海水比空氣對物體的阻力更大,這意味著 普通水下潛艇無法像飛機那樣高速行進。
「超空泡」技術
在冷戰期間,蘇聯軍方研發出了「超空泡」技術,但是只在「暴風雪」超高速魚雷上得到應用。海軍技術專家稱,該技術理論上可以把一艘潛艇包裹在一個氣泡里,以避免水阻力引起的問題。
從理論上講,一艘使用「超空泡」技術的潛艇在水下的速度可以達到音速。這一速度可以讓跨大西洋水下航行的時間縮短至不到 一個小時,讓跨太平洋水下航行的時間縮短至約100分鐘。中國媒體2014年8月的文章稱,哈爾濱工業大學複雜流動與傳熱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研發出了一項 新技術,他們現在能製造出水下高速航行所必需的複雜「超空泡」。 可以使潛艇更容易在水下以極高的速度前進。
中國開發的另一項潛艇技術是隱身塗料。如果說大型潛艇超空泡技術離實用還有一定的距離,那麼立足現有水下平台,大幅降低 可探測性就是比較務實的戰略途徑。在世界範圍內空軍裝備廣泛使用隱身塗層降低雷達反射和探測已經很成熟的當下,能否讓潛艇也穿上隱身衣呢?中國科學家在聲 子晶體技術領域的突破或令潛艇隱身技術實用化。
據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成功研發了一種類似變色龍的陶瓷型材料,這種材料能夠巧妙的處理與之發生接 觸的聲波,例如由反潛艦船發出的、可識別水下威脅的脈衝。這就意味著,負責分析潛艇聲波圖的聲納操作員,會誤以為目標潛艇是一條鯊魚,或是一個龐大的魚 群,甚至是友方潛艇。
中國092型核潛艇
媒體報道稱,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吳九匯表示,他的團隊已經研發出了潛艇用「隱形斗篷」的原型產品。即使在很低 的頻率,其塗層材料也能夠使智慧型手機大小的物體避開聲納的探測。吳九匯指出:「目前沒有任何潛艇能夠逃脫低頻探測,但是我們的研究將會改變海洋中的獵殺游 戲。」
中國核潛艇基地
軍事評論員高峰評論稱,先進材料技術的突破為軍事裝備技術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中國沒有必要完全複製外軍的裝備技術發展歷程,而是要立足現有科技優勢實施彎道超車。
事實證明中國科學家和軍工企業已經做到了。潛艇隱身塗料技術,可以讓中國海軍現有潛艇迅速罩上隱身斗篷,而未來的超音速潛艇如果同時結合上述兩種技術的話,可以做到兩點,一是很難被發現,二是反現了也追不上打不著。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