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殲15面臨淘汰 中國航母艦隊亟需新一代多用途艦載機

沈飛殲15面臨淘汰 中國航母艦隊亟需新一代多用途艦載機

航母是貫徹國家意志和維護國家利益的堅實平台,因此航母戰鬥群的打造必須滿足一國海軍的戰略和戰術需求。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的航母只需要在美國的支持下具備維護地區安全的能力即可,但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與全球許多國家存在著密切聯繫的國家,而且鑒於西太平洋地區犬牙交錯的局勢,因此中國的航母肯定不能按照一般國家發展航母的方式,而應該走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航母發展之路。

通過利用已經獲得的技術和對外軍購等方式,中國目前已經可以搭建起初步的艦載機體系,但在電子戰飛機、偵察機、運輸機和教練機方面仍然存在著空白,不過這相對於過去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西太平洋地區,中國海軍將面臨著來自空中、水下和信息戰領域的重大威脅,加強防空、反潛和信息戰能力是未來中國航母將面臨的重大任務。因此,未來的中國航母主要缺乏以下3個類型的艦載機:

第一,先進的多用途艦載攻擊/戰鬥機。已服役的殲-15艦載戰鬥機的性能接近於F/A-18戰鬥機,這表明中國航母自問世時就會取得不錯的成績。但鑒於海軍的作戰需要,未來中國航母很有出第一島鏈作戰,要脫離陸基飛機的保護,並直接面對敵方的艦載機。F-35戰鬥機已部署到中國周邊,F22已闖進中國東海,這也就意味著殲-15艦載機在面對敵方的四代機群時會處於劣勢。顯然,這需要我方加快多用途艦載攻擊/戰鬥機的發展。

第二,獨當一面的固定翼艦載反潛機。前出第一島鏈後,未來的中國航母將無法得到岸基反潛飛機的支援。此時,敵方核潛艇部隊的水下狼群就會給中國造成極大的威脅,而僅僅依靠能力弱小的反潛直升機部隊是不夠的,因此中國急需像S-3這樣的固定翼反潛機。眾所周知,固定翼反潛機相比反潛直升機在各項性能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後者的飛行速度遠低於前者,而應召反潛時的反應時間越短,發現目標的機率也就越大。

圖為現代艦船雜誌刊發國產17號航母效果圖

第三,執行信息戰任務的艦載機。這裡提到的信息戰並非等同於電子戰,它泛指信息獲取、傳輸、干擾等方面的敵對行動。時至今日,美國已經發展出了一個龐大的傳感器系統,其打擊節奏和態勢感知能力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雖然航艦能投射大量的空中武力,但是艦艇本身的防禦能力薄弱、所以需要其它艦艇,包括水面與水下艦艇提供保護。航艦戰鬥群的分工可以看成航艦執行任務,而其它艦艇保護航艦。一般來說,2萬噸的航母大約可攜帶20架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或者30架左右直升機,4萬噸航母大約可攜帶40架各類飛機,而美國航母噸位在9萬噸以上,可攜帶80架各類飛機。由於蘇聯/俄羅斯航母設計問題,載機量普遍偏少,6萬噸的航母只能搭載40架飛機。

從戰術層面講,以遼寧號為例:搭載36架殲15,制空半徑超過600公里,攻擊半徑(艦載機制空半徑+機載飛彈的有效射程)大約在800公里左右,而一般國家海軍(無航母)對敵方艦隊發起打擊的主要手段一是艦艇本身搭載的反艦飛彈,一般射程在200公里左右,變態一點的比如毛子的可搭載核彈頭的反艦飛彈射程最遠大概在500公里左右,一般像搭載宙斯盾防空系統(基本算是西方主流軍艦的標配)上面的防空飛彈的射程也就在150公里左右,所以,一般有航母的海軍對無航母海軍的打擊距離上的優勢就出來了,我可以離你800公里外對你發動有效攻擊,你只能挨著,而且你可能連我派出去的艦載機都無法形成有效威脅,這就是為啥96年台海危機的時候美帝兩艘航母靠近台灣海峽,我們就沒轍了,當年我們裝備的能和美帝的大黃蜂和熊貓艦載機性能差不多的蘇27還不超過40架,兩艘航母搭載的140架三代機大大超出了當時我們的防空能力。

一個完整的航母編隊,一般有航母一到兩艘,大型巡洋艦(現在服役的巡洋艦都在美俄兩家),一到兩艘,大型驅逐艦四到六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兩到四艘,護衛艦六艘左右,一艘大型補給艦,外帶一艘兩棲攻擊艦,這基本就是一個完整的攻擊編隊,

航母作為工業頂尖技術的產物直接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航母上的彈射器、甲板、雷達布置、管理系統,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好的,甚至不是一艘兩艘航母能完善的,這不光涉及到一個國家的重工業和軍事水平,他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方方面面。我國的海軍現代化是近幾年的事,我國海軍和世界二流海軍甚至三流海軍的差距不是一節兩節的,航母的服役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後面的路還很長。不論是艦載機還是其他戰鬥群需要的艦艇,都是要一點一點的建設,隨著中國軍力發展,相信不遠的將來就有一隻深藍海軍保衛國人在海外的利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260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