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曝光稱, 俄軍事技術進出口集團(Rostec)主要負責人接受漢和媒體專訪時表示,自從2015年8月以來,俄中通過軍工和軍隊管道,密集會談蘇-35出口中國的問題,試圖儘快解決遺留下來的問題,基本的技術問題已經解決。漢和防務評論稱,其他俄軍事工業界的消息來源表示,俄、中軍隊之間也就蘇-35問題取得了相當程度的滿意溝通。
【鷹眼圖說軍事 鷹眼快評欄目第315期】若干個談判小組在同時工作,包括飛機本身的供應、技術特徵、價格;武器配備;訓練;維修保障等等。因此進度明顯加快。雙方都試圖儘快促成這筆交易。同消息來源表示:中俄雙方在過去三個月來,已經就基本的蘇-35技術問題,取得了越來越接近的意見,技術談判已經基本完成。包括換裝中國空軍的IFF(敵我識別系統)、中國國產的通訊系統等等。中國和俄羅斯已經正式提出了「友好價格」,現在再就最後的「友好價格」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協商,中方希望再降低一些價格,但大致上蘇-35戰鬥機的單價將為8500萬美元(約合5億元人民幣)一架,這將是中國購買的最貴戰鬥機,甚至比殲-20的自產價格還要高。
據了解,當時,蘇-35的出口價格即便在俄航空工業界內部都是秘密,除了ROSOBONEXPORT(俄國家武器進出口總公司)之外,甚至連俄聯合飛機集團(UAC)內部也很少有人知道。據悉,儘管還有一些工作需要繼續談判完成,但是目前距離簽約的時間越來越近。消息來源如此表示。這段談話意味著:雙方在蘇-35出口中國的技術性能方面,大致上取得了一致意見。至於今年是否能夠簽署協議?消息來源表示:重要的是對「友好價格」的再確認。
漢和認為,中國願意接受比較高的價格,一方面是因為戰鬥機更換了大量中國設備,另一方面,是為了為何中俄關係。至於S400地對空飛彈出口中國,俄軍事工業的最高主管在杜拜航空展的俄內部小型記者會上,回答漢和媒體記者的提問時表示:中國是第一個簽署了進口S400的國家。漢和媒體了解到,俄將從2017年開始,向中國提供2個營,隨時再提供2個營,即2+2個營的供應方式。
漢和媒體根據以往俄、中大型軍事裝備談判的的特點判定,關於蘇-35的問題,俄權威人士的上述表態意味著,雙方在技術領域已經不再存在大的分歧。據悉,中國代表團在過去3個月,參觀了俄軍自己的蘇-35、駕駛了蘇-35模擬器,並且要求參觀117S發動機的工廠等等。目前,「一項一項的參觀計劃都在被落實。中方希望親眼看到蘇-35在維修保障上,不會有問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