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專欄作者 姜.平(音譯)在2015年的杜拜航展上對中航集團的展會負責人的專訪中提到,中方展會負責人稱中國的FC-31(俗稱殲-31)戰鬥機的第二架原型機正在緊張的製造中,尤其會加大在復合材料的使用比例,將會超過30%以上,這意味著中國的殲-31的第二架原型機的復合材料水平已經超過了日本心神,並把F-35和F-22遠遠的甩在了背後。復合材料的應用將會進一步降低飛機的空重,根據來源於北京航展上的一份說明來看,殲-31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5000公斤(這應該是使用俄制RD33/93的成績)。如果在不換髮動機的情況下,大量採用新材料,至少會使得載彈量獲得進一步的提升或者內油量進一步提升,而不是現在的使用內部燃油的作戰半徑有1200公里,至少會提升10%。不過使用內部燃油的作戰半徑1200公里也是個比較驚人的值了。而且,由於中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的小型化的技術的成熟,殲-31的第二架原型機將會安裝中國自己國產的相控陣雷達。但是第二架樣機將會是繼續驗證飛控系統的可靠性和成熟度。同時也會作為五代機的武器的一個驗證平台,進行各種新式武器的實驗工作。
而且這位負責人對外表示,FC-31正在爭取中國海軍的訂單,節約下來的重量可能會用來強化起落架和機體結構,使得殲-31具備上艦的潛力。而且中國參加國際航展,很大程度是是為了向外展示中國具備這樣的技術能力可以對外展銷售這種中高端產品。尤其是中國廠商選擇了一個交通要道,可以吸引更多其他國家的空軍官員來詢問。可見中國對外積極推銷這種新型戰機的決心。中國現在正在積極尋找合作夥伴,只要能有相應的合作夥伴加入,殲-31就能確保你在2019年前完成全部的試飛工作,在2022年前進入小批量試驗生產,同時具備初步作戰能力,到2025年能夠全面裝備部隊。
有外界一直傳聞中國和土耳其一直在洽談殲-31出口到土耳其的項目。實際上不過就是走個公開招標程序,這個程序全世界很多國家都來投標,甚至有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瑞典的薩博公司,還有俄羅斯的蘇霍伊集團,當然也有中國的公司來投標。投標方展示了各自的方案,由土耳其的專家委員會來進行評標。這是所有國家對外招標的過程,當然中國此前的紅旗-9也是經過這套程序最終中標的,不過土耳其最終取消了和中國的紅旗-9的意向性合同。
中國的殲-31現在起碼有個可以飛的樣機。而土耳其的五代機則是一波三折,最早在設計階段的中標的薩博公司為土耳其是設計了三種方案。結果土耳其沒看上眼,當然上百萬美金的設計費是交了。現在又看中了韓國、印尼、美國合作開發的下一代戰鬥機計劃,正在考慮是否進入市場中。不過這3個不靠譜的國家做出來的東西,看起來就高大上,能夠在空空模式下超音速巡航,還能攜帶像F-15那樣的保型彈倉。這個設計很前衛,風險也很大。反觀中國的殲-31,使用的內藏式彈倉,在空空模式下能夠掛在4枚PL-12空對空飛彈,而且支持最大載彈量可達8噸,說明殲-31是一型真正的實用型四代戰機。土耳其的專家們當時沒看中殲-31這個方案,實在時候太好高騖遠了,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自己的錢自己燒,燒完之後能不能再賺回來就兩說了。而且中國現在搭配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也是土耳其目前尚未掌握的技術,本來能夠引進一次,狠狠的增強一把國家技術實力,結果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土耳其只能在F-35這棵樹上弔死了。缺乏遠見的土耳其,現在真知道後悔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