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印度購自俄羅斯的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Vikramaditya )完成改裝升級工作正式加入印度海軍服役,成為印度海軍第二艘現役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Vikramaditya )航母標準排水量38000噸,其前身是前蘇聯基輔級戈爾什科夫號。 印度航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印巴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3年8月12日,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Vikrant)在印度南部的國營科欽船廠正式下水 。但是據外媒報道,該航母下水時只完工了30%。2016年印度宣布暫停維克蘭特號的建造計劃,開始著手開展新航母艦計劃,排水量達到65000噸。
印度自行研製的"神盾"飛彈驅逐艦加爾各答級(Kolkata),其首艦加爾各答號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建造,該艦從03年開始建造到建成,花了將近10年時間,一路走來都是辛酸。加爾各答級(項目代號P15A)計劃建造3艘,首艦於2003年開工。該級是印度新設計的飛彈驅逐艦,由孟買的馬扎岡造船廠建造。
什瓦里克級護衛艦(Shivalik),首艦什瓦里克號於2010年4月服役,目前已經建造3艘並服役。從03年至今看到完整的艦體,時間已經過去近10年。這期間,中國海軍已經自行建了包括神盾級戰艦、054A級、056級護衛艦多達數十艘。加爾各答級驅逐艦艦長163米 、艦寬:7.4米 ,排水量6800噸、航速30節。
該艦裝備有"Nagin"主動拖線陣聲納和Humsa-NG艦殼聲納,以及印、俄聯合開發的布拉莫斯(BrahMos)巡航飛彈和以色列的巴拉克飛彈。加爾各答級驅逐艦採取了更多的隱形設計,裝備16枚垂直發射型PJ-10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大於290公里)和48枚垂直發射的以色列巴拉克艦空/反導飛彈(射程:10~12公里),配備2架反潛直升機。
"塔瓦爾"號是俄羅斯為印度建造的隱形護衛艦,外形獨特並塗有隱形塗料,滿載排水量3850噸,裝載有中遠程防空飛彈,艦載直升機為"卡-31"反潛型,裝備有印國產超音速"布拉莫斯"反艦巡航飛彈。印度海軍其實實力和中國相當,特別是在航母方面雖說都是買來的但是已經進行了長期的水面測試並服役,並有著航母實戰經驗由於薄弱的工業基礎、糟糕的管理讓印度海軍一系列主戰裝備項目不斷拖延,嚴重影響了其作戰能力。
12月11日,印度海軍宣布將建造6艘攻擊核潛艇,以增強水下作戰能力,這個項目是印度海軍雄心勃勃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不過從印度海軍以往的經驗來看,它的主戰裝備項目無一不受制於薄弱的工業、糟糕的管理,不斷延期,這次攻擊核潛艇估計很難例外,實際上不論整體作戰能力還是艦艇工業水平,印度海軍與中國海軍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印度海軍與中國海軍一樣,目前作戰能力建設、武器裝備發展都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由於印度次大陸的地理環境,印度海軍一直想擁有二支航母編隊,以便能夠在東、西海岸同時保持航母存在,目前印度海軍擁有2艘航母,剛剛從俄羅斯引進的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和維拉特號,後者因為年久失修已經決定在2016年退役,
印度從2005年開始建造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但是由於技術力量、工業基礎薄弱,工期一拖再拖,現在看來完工時間不會早於2018年。中國海軍及艦船工業不但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遼寧號航母的改裝、艦載機的研製,還在建造國產航母,預計不久將會建成下水。另外全通甲板兩棲攻擊艦也開始建造。
除了航母本身不斷延期之外,護航艦艇的狀況同樣也是如此,印度海軍為航母提供護航的艦艇是加爾各答級飛彈驅逐艦,該級2003年開工,但是配套的以色列有源相控陣雷達、巴拉克-8中遠程防空飛彈拖延,首艦2012年才建成,2014年服役,此次巴拉克-8仍舊沒有完成研製,最新消息巴拉克-8在2015年年末才完成首次靶試,
2017年才能交付印度海軍,在此之前,加爾各答級將處於有槍無彈的狀態,印度海軍航母編隊的護衛工作由現在的德里級驅逐艦、什瓦里克級、塔爾瓦級護衛艦擔任。這些艦艇配備的都是單臂式艦空飛彈發射架,對付飽和攻擊能力差,中國海軍已經擁有9艘052C/D相控陣防空飛彈驅逐艦,另外還有10艘左右正在海試和建造,更先進的055型萬噸級飛彈驅逐艦即將建造。
艦空飛彈方面,從相關資料來看巴拉克-8艦空飛彈的性能也只相當於美國的ESSM中近程艦空飛彈,與中國海軍裝備的紅旗-9這樣的中遠程防空飛彈還有相當的距離,,印度海軍才能擁有真正的編隊區域防空作戰能力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水下作戰能力也是航母編隊不可缺少的一環,而這個領域是印度海軍的薄弱環節,
印度海軍現役13艘潛艇之中都是常規潛艇,並且年代較早,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要,新的鮋魚級也是一再拖延,進度遲緩,難以完成伴隨航母編隊作戰的任務,為此印度海軍從俄羅斯租借了1艘AK級攻擊核潛艇,並且計劃憑藉第2艘,以滿足海軍使用要求,不過憑藉核潛艇畢竟不能從要配上解決問題。
所以印度一直努力發展國產核潛艇,目前首制艇殲敵者號已經服役,它應該是一艘飛彈核潛艇,印度計劃在此基礎上研製國產攻擊核潛艇,從印度以往武器裝備發展計劃來看,這個項目是否能夠順利、按時完成,外界不得而知,根據海外的資料中國海軍現役5艘攻擊核潛艇(2艘091G,2艘093),還有3艘左右093G已經建成下水,更加先進的095也開始建造,它配備有自然循環反應堆,安靜性能更好。
綜合補給艦也是保持航母編隊作戰能力的物質基礎,印度海軍能夠伴隨航母編隊執行補給任務只有2艘新服役的迪帕克級綜合補給艦,它滿載排水量大約27000噸,最大航速20節左右,這些指標可以支持一般水面艦艇編隊執行遠海作戰任務,用來伴隨保障航母編隊只能用勉強來形容。
中國海軍目前擁有4艘903型綜合補給艦,它的性能與迪帕克級相當,還有2艘已經建成下水,4萬噸快速補給艦也開始建造,它可以為航母編隊提供更好的後勤保障。造成印度海軍武器裝備發展混亂、遲緩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決策管理體制不科學、經濟技術基礎薄弱等,而比較關鍵就是印度自身不具備研製大中型水面艦艇及關鍵設備的能力,
如大功率燃氣輪機、艦載作戰飛機、有源相控陣雷達、中遠程艦空飛彈、先進魚雷等等,即使部分"自製"武器和設備大多也是根據許可生產的,這樣就讓印度海軍在發展作戰艦艇受制於人,如巴拉克-8艦空飛彈拖延就讓加爾各答級目前處於有槍無彈的狀態。
相比較之下,中國海軍及艦船工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具備了研製各種類型大中型水面艦艇及配套動力、電子、武器乃至艦載作戰飛機的能力,其能力與水平與印度海軍有著天壤之別,這也清楚的表明一個國家的國防現代化是買不來的,否則的話就會出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尷尬局面。
現代化是買不來的 印度海軍總兵力5.3萬人(含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東、西2支艦隊(分別駐維沙卡帕特南和孟買)。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
裝備各種艦艇140餘艘,其中,其中有2艘航空母艦:維拉特號航母(原英國競技神號)、維克拉馬蒂亞號(即原俄羅斯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另有一艘藍天衛士號航母即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在建造),19艘潛艇,19艘護衛艦,5艘驅逐艦以及戰鬥支援艦20艘,以及飛彈艇、巡邏艇、掃雷艇、登陸艇等其他作戰艦隻。
海軍航空兵5000餘人(含艦載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37架作戰飛機、72架武裝直升機、空空飛彈和空地飛彈若干枚。編有2個攻擊機中隊、6個反潛直升機中隊、3個海上偵察機中隊、1個通信機中隊、1個搜索與救援直升機中隊和2個訓練機中隊。海軍陸戰隊編有1個團(包括3個大隊),約1000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