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強
圖片為是前蘇聯製造的新一代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中國是不是也在發展這種垂直起降戰鬥機呢?據美國報道,中國已經逐漸將「空海一體戰」概念納入到作戰體系,比如增加了YJ-12反艦飛彈的數量並且加快了陸基戰鬥轟炸機殲-16項目的進展,讓其早日進入中國的武器選項中,文章還表示中國在2020年將有兩款戰鬥機加入中國軍隊序列,這兩款飛機分別是殲-18的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以及傾轉旋翼運輸機「藍鯨」。
文章稱,早些時候從一些西方媒體的零星報道中可以窺探出殲-18戰鬥機的項目。中國的殲-20和殲-31項目已經眾所周知,然而中國軍方媒體在2015年中期曾宣布中國將研發「短垂項目」,而英國簡氏防務在幾年前也曾展示過一張網絡圖片。然而即使在2015年9月的閱兵上,中國也並未透露任何關於該戰機的信息,這讓不少西方國家軍事媒體都在猜測殲-18的情況。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和F-35B會比較接近,不過,西方媒體對中國是否有實力同時推進多個武器發展項目,感到疑惑,中國是否具備一場現代化戰爭的能力呢?
中國的軍事媒體曾探討過遼寧艦航母可以採用較小的戰鬥機,這樣可以容納更多的戰鬥機。而且還討論了在英阿馬島戰爭期間鷂式戰機發揮的巨大作用。而且在同一時間,中國媒體也曾發出題為《中國將如何研發一款短距起飛戰鬥機》的報道,而西方報道展示自從1960年代開始中國就對短垂起降技術很感興趣,顯然,中國在1994年曾獲得研究雅克141的機會,而且中國也多次提議和俄羅斯合作研發生產戰鬥機。從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結論:中國研發一款短垂戰機的消息是合乎邏輯的,而且很可能作為海軍的第二道防線而存在。
然而新的問題是,中國真的擁有同時推動多個戰鬥機項目發展的能力嗎?據了解,目前,中國正在同時推進至少16個戰鬥機、轟炸機和直升機項目,其規模居世界之最,但中國的國防開支還不及美國的五分之一,美國僅在最近幾張戰爭中就耗費了近3萬億美元,中國顯然不可能負擔得起。不過,軍事專家黃強告訴記者,西方媒體認為中國不可能同時多個項目研製計劃,但實際上,目前中國已經在做的戰鬥機項目就高達10個,例如殲-16、殲-11B、電子戰殲-16、殲-15S、殲-20等飛機型號研製,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中國實際上是目前世界上新研製戰鬥機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
而中國的傾轉旋翼機計劃則源於在珠海航展上的一個模型,該模型顯示這款機型有4部引擎,安裝在兩個機翼上,仿佛放大版的V-22魚鷹,而且還給出了這款飛行器的預期特徵:巡航速度538公里每小時,續航3106公里,可運輸20噸貨物。中國的"藍鯨"的目標是超過V-22,性能更好,更輕更智能,維護成本更低。
文章稱,這兩款飛行器的其他信息還有待觀察,武器之間需要達到平衡。當這些飛機出現後,自然會有西方評論家表示這些是「山寨」毫無技術創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模仿其實是一種相當成功的競爭戰略,而且最重的是省錢,比如雖然英國發明了人類第一台坦克,然而在德國借鑑英國的技術後最終完善並且將更好的坦克投入戰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1841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