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代機亮相 真實戰力遭中國專家打臉

國際頭條| 2016-02-23| 檢舉

日本四代機亮相 真實戰力遭中國專家打臉

近日,日本防衛裝備廳在公開儀式上表示,由ATD-X改稱為X-2的"心神"戰機將於2月中旬首飛。不同於以往,此次公開稱不再對戰機的"敏感部分"進行馬賽克處理,外界得以第一次完整看到"心神"的各種細節。

打破重量瓶頸

根據三菱公司透露的ATD-X側視圖,X-2的翼展約為9米,全長為13.4米,是一種輕型的雙發隱身戰鬥機。

對於第五代戰鬥機來說,研究結果顯示,在工程技術上已經無法做到"輕型五代",10噸空重已經是五代機的下限。過小的尺寸噸位會對飛機的作戰性能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飛機沒有足夠的機身內部空間裝載燃油和電子設備,掛載的武器重量和數量也有嚴格限制。不過,根據外界分析,X-2通過技術可能打破這個數字。在機動性方面,X-2起飛重量約為8噸,所裝備的兩台日本國產XFS-1渦輪風扇發動機總推力能夠達到98千牛(10噸)。在採用了新型智能蒙皮之後,X-2還將進一步降低重量。

二戰以後,日本航空迅速復甦並自行研製了多款軍用飛機。在重型三代機的生產能力突破上,日本引進生產線組裝的F-15就早於俄羅斯"側衛"系列。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掌握了非常強的鈦合金加工能力。日本擁有世界上最頂級的高性能纖維和基體材料提供商,他們在與各大航空企業合作的過程中既是原料提供者,又是復合材料結構的代工製造者。這些對於X-2的設計製造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日本評論界稱,"心神"將能夠實現一般戰鬥機不可能的飛行動作,飛行員即使在失速條件下也能夠對飛機進行有效控制。

多種技術超前

據日本媒體報道,作為一款超音速飛機,X-2除了具備"首先發現、首先攻擊和首先摧毀"外,將同時具備隱形和高機動性。通常情況下,戰機的隱形性和機動性對戰機外形的設計要求是截然相反的。X-2的研發正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能夠既像蘇-35等戰機那樣進行高機動性飛行,又具備F-22戰機的隱身性。為此,日本技術研究本部第三室從2000年開始,歷時8年對戰機的高機動性以及隱身性進行整合研究,開發出低可探測性機身和綜合飛行/推進控制技術,並先後多次將其送往法國武器裝備總局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實驗室進行專門的雷達反射特性實驗。

這樣的目標,也使得X-2在氣動布局的總體設計上接近F-22,一度被外界稱為"小F-22"。從日本公布的採訪資料來看,X-2始終將超機動能力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飛機的大部分活動部件,比如水平尾翼、方向舵等都需要液壓系統來進行驅動。液壓系統的技術性能越高,舵面偏轉的速度就越快,反應便越快捷,超機動飛行性能越強。日本作為傳統的液壓技術強國,要在X-2上做到這點是有可能的。

在信號傳輸與操縱系統方面,目前各國的技術突破並不明顯,然而日本試圖通過X-2來打破這種局面。他們將採用更先進的光傳操縱系統,取代目前國際通用的電傳操縱系統。此技術在川崎重工的P-X反潛機上也有使用,可以有效屏蔽來自外界和敵方各種信號的干擾,使戰機的抗干擾能力和操縱性能得到空前提高。

心臟"堪憂

日媒稱,"心神"的機動性能優秀,具備矢量推力的心神"無論是急速上升還是下降的過程中都能緊緊咬住敵機"。為有效探測敵方隱身戰機,日本研發了智能蒙皮技術,並將雷達天線和飛機蒙皮有機結合用於X-2,從而實現在增強自身隱身性能的同時,提高對敵探測能力。

"心神"在發動機上最為引人矚目的外形特徵,就是採用折流板結構的矢量推力控制系統。這種系統由於結構簡單可靠,易於實現,以往也常用在驗證機上,比如著名的X-31驗證機。由於大量的尾部噴流出來都直接消散了,只有部分打在燃氣舵上,所以折流板式矢量推力控制的推力損失比較大。但折流板控制也有好處,就是這種控制方式更為直接,結構更簡單,技術實現起來也比較簡單、成熟。由於美國可能不會提供高性能發動機,因此日本決定採用國產XF5-1渦扇發動機,它是日本上世紀"發動機研究項目"的成果,主要是研製第三代作戰飛機的動力系統,推重比只有8,加力推力只有5000千克,雙發也只有1萬千克,尚不及一台俄制AL31F的性能,其推重比是相當低的。這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心神"的尺寸被大大縮小,與蘇聯時期的"米格"-21相差無幾。

日本方面也稱,使用這款發動機只是權宜之計,目前在研的新型發動機最大推力比美國的F414還要大50%。但高性能的航空發動機不是動動嘴皮就能造出來的,以美國的實力,研發F119還花了13年,日本也必須經歷一個艱難的過程。

儘管日本給予"心神"諸多稱讚,但X-2充其量還只是一架隱身和矢量推力技術驗證機,與真正的戰鬥機比起來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很多細節方面也很粗糙,例如毫無遮攔的進氣道和座艙蓋的設計都非常不利於隱身。此外"心神"採用美國X-31技術驗證機曾使用過的矢量推力設計,但這種設計的雷達反射面積同樣很大。因此若要在"心神"的基礎上設計一架隱身戰鬥機,不僅整個機體需要重新設計、內部彈艙需要全新研製,技術難度很大,更關鍵的大推力發動機也還沒有著落。

另外,X-2的試飛一拖再拖,此次對於具體首飛時間,日本防衛省也只是籠統地給出了"2月22日以後"的模糊說法,大有一拖到底的架勢。按照原定計劃,X-2的前身ATD-X項目將於2008年末結束,但隨後整個工程進度的拖延,直到2012年3月,三菱重工才舉行儀式,開始組裝首架原型機。去年7月,日本媒體一度又開始鼓吹"心神"要首飛的消息,結果所有人又被放了鴿子。到現在為止,"心神"的首飛日期被具體推遲了多少次,已經難以統計。因此,這款戰機何時才能形成所謂的戰鬥力,也是不得而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148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