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空軍世界
據日刊工業新聞社2月20日報道,此前預定於2月22日後一周內進行首飛的「心神」驗證機再次推遲了首飛計劃。據防衛裝備廳人士透露,還需要時間來驗證和測試一部分設計。此次推遲時間約為兩周,也就是到3月7日之後才進行首飛。
2月初進行滑行試驗的「心神」戰機並沒有如期首飛,加上2月中旬美國防務新聞專家對「心神」項目進行冷嘲熱諷,日本網絡上對「心神」的期待度一再降低。有網友評論稱,「我記得好像已經推遲過五六次了」,「三菱太沒用了,還是交給川崎航空吧」。
ATD-X計劃開始於2000年,在F-2戰鬥機開始交付以後,三菱重工名古屋航空製作所需要新的項目來維持研發能力,也需要有新的產品接班F-2來保證生產線不關閉。因此,日本防衛廳提出了ATD-X項目,由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第三技術開發室領導,三菱重工作為主承包商。
從設計和製造上來說,ATD-X基本上是基於YF-22的隱身-氣動設計和X-31的飛控設計。也就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隱身和氣動研究水平。
日本網友吐槽心神「配色像高達核心戰機」
由於戰後日本除了以美國F-16為基礎發展出F-2戰鬥機外,沒有獨立研製先進戰鬥機的經驗。在大推力發動機、雷達電子系統、線傳操縱系統等關鍵技術上,技術儲備少,經驗不足,加之日本經濟不景氣,無法藉由大筆投資迅速開發這些高技術,所以日本新一代戰機的研製工作很難保證速度,甚至因出現一個或多個關鍵技術瓶頸無法突破,造成整個研製時間的大幅延誤。
對飛機隱形能力而言,壓縮雷達反射截面積的關鍵在外形,其中很重要的內容是減少發動機進氣道對雷達波的反射,而這項技術在日本還是一個空白,「補課」還需相當時日。
日本在新戰機研發方面還遇到機體結構與隱身彈艙的問題。為了提高隱形能力,技本已明確下一代戰機選用機身內部彈艙,然而,如何在跨音速或超音速狀態下發射飛彈,這一點日本沒有任何資料,需要從頭做起。
日本沒有自行研製高性能戰機雷達的經驗,現役戰機上的雷達都從美國採購或是引進的,而下一代戰機卻要安裝完全自主研製的雷達、電子支援系統和電子干擾系統。更大的挑戰是,它們必須有效整合,使用統一的介面,一體化運作。
日本制空戰鬥機的現狀是:F-15老舊不堪,面對東海的威脅只能拆東牆補西牆,通過增加數量應付局面;自製的五代機連弄出驗證機都步履艱難,真正的實用機開發則前途難料;引進的F-35戰機不僅價格昂貴,性能不合自衛隊需求,連進度也一直拖延。
而中國這邊不僅開始裝備質量顯著優於F-15J的殲-16、殲-10B、殲-10C等四代半戰機,而且瞄準F-22設計的殲-20也進展迅速,準備批量生產。日本想在自研四代機領域追趕中國,早已完全喪失了希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1446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