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媒體熱傳一張上海江南造船廠廠房中出現施工中大型艦體分段的照片,有香港電視台稱這是055型飛彈巡洋艦首艦的分段,而國內一些網站則稱這是我國第二艘國產航母的分段。不過,據傳聞,055型巡洋艦首艦近期已達到重大節點,遠不是香港電視台新聞所說「剛剛開工」的狀態了。關於這型全世界範圍內24年來建造的第一種真正的巡洋艦,筆者有些粗淺的分析要說。
黃浦江邊的奇蹟
本周,有消息稱,我國055型巡洋艦首艦建造工作完成重大節點。某位我海軍驅逐艦部隊子弟聽到消息後,激動地舉杯慶祝,並且表示酒不醉人人自醉,平時喝半瓶都沒關係的他居然喝了一口就有些熏熏然了——「陸軍是為士兵配備武器,而海軍是為戰艦配備士兵」,光從這句話就可以理解海軍官兵對強大戰艦的感情。
當年的「中華第一艦」「哈爾濱」號重大節點時的照片
讀者們一定已經注意到,筆者將我國正在建造的055型叫做巡洋艦,還稱之為「真正的巡洋艦」,而迄今為止,我國海軍、造船廠、正式文宣文章都將其稱為「大型飛彈驅逐艦」。這不是筆者的筆誤,正如蘇聯將「光榮」和「基洛夫」級巡洋艦叫做「大型飛彈艦」,將1143.5型航空母艦叫做「重型載機飛彈艦」一樣,我國的「大型飛彈驅逐艦」實質上就是「巡洋艦」的意思。
那麼,055型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可以被稱為「巡洋艦」呢?
055型巡洋艦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紀60-70年代的第二代國產驅逐艦方案。當初的055型飛彈驅逐艦是我國繼053K型(首艦「鷹潭」號)飛彈護衛艦之後的第二型以防空為主要任務的海軍作戰艦艇。
海軍上海博物館展品,據分析可能是採用國外引進技術改造的053型護衛艦,該艦上裝有多種英國製造的武器裝備和電
子系統,而艦體舯部則有大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其中有些技術可能會運用在同時期研製的055型驅逐艦上
類似俄羅斯SS-N-3「柚子」的超音速反艦飛彈發射裝置
據相關資料,早年的055型驅逐艦的主要設計特徵是,排水量要求不超過6000噸,採用燃氣輪機動力。艦上裝備包括:相控陣雷達(預研階段就因技術跨度實在太大被放棄)、遠程對空搜索雷達、先進聲吶、整合通訊系統、艦載綜合指揮控制系統等。武器包括:遠、中、近程防空飛彈、雷達引導的全自動防空艦炮、反潛魚雷、火箭深彈、反潛直升機、超音速反艦飛彈。
放眼世界,在上世紀70年代,能夠勉強基本實現中國海軍對055艦要求的,大概也只有美國「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了(如果把它可以用來對海射擊的「黃銅騎士」防空飛彈算作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話……),這艘戰艦的排水量高達17000噸,而我們當時計劃研製的055型驅逐艦的排水量卻要求控制在6000噸!
美國海軍「長灘」號,勉強能達到當初我國055型驅逐艦的技術要求……
可以說,從當初設計055型的時候,中國海軍的希望就是一種達到類似巡洋艦作戰能力的戰艦。只不過因為當時經濟條件限制的原因,才會提出這個有些荒唐的噸位要求(噸位越大的戰艦越貴)。
1994年出版的《高新技術與現代化作戰》一書中這樣總結當初055型驅逐艦設計工作對我國艦艇設計部門帶來的經驗教訓:以055的噸位,要塞入如此眾多齊全的作戰裝備,超出當時中國工業技術能力很多 ,多數單項尚未有任何具體成果。以中國當時較為落後的技術,缺乏系統多功能與整合能力,只能以個別單機單控的方式逐一滿足所有的作戰要求。艦上個別的電子系統與武器裝備林立,幾乎將艦面塞滿。全艦各式天線林立,過於靠近,彼此運作時極易相互干擾,使其他系統無法正常工作,甚至影響艦上飛彈相關係統的穩定,電磁兼容性較差。
幾十年後,在又一種被命名為「055型」的戰艦研製的時候,我們終於有條件將上面的種種問題一一克服。
正在安裝電子設備開始試驗的055陸上大比例實驗平台,該平台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系統整合和電子兼容性兩方面的驗證,在陸上建設如此的試驗系統,類似的待遇此前只有001型航母才有
首先,經過多年來的積累,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在內的各種電子設備,包括遠程防空飛彈和超音速反艦飛彈在內的各種武器,都已經研製成功,並且都經過了實裝驗證。其次,在武漢興建的大比例電子兼容性試驗模型解決了當年無法解決的電磁兼容性問題。更進一步,還完成了包括綜合電子桅杆在內的一系列世界領先技術的驗證。第三,總結此前我國多種驅逐艦的研製經驗,在系統整合方面,055型巡洋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它的全系統綜合效能遠比把052D型驅逐艦按比例放大一倍強得多。
可以說,055型是中國水面艦艇技術「小步快跑」到今天的一個里程碑,但它還不是終點。055型巡洋艦首批訂單只有4艘——我們的全電綜合推進系統也已經接近成功,此外還有更多先進技術也可能在這首批艦建造過程中成熟起來——相比之下,已經達到飛彈驅逐艦「目標艦」要求的052D型驅逐艦的首批訂單就有10艘,後來據傳又一次性追加10艘。可見,現在的055艦也尚未完全實現我海軍理想中的飛彈巡洋艦「目標艦」的要求。
但不論如何,60年代提出的055型驅逐艦的大部分目標,到今天的055型巡洋艦身上終於實現。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海軍花了50年時間才磨出這柄寶劍!這讓人怎能不熱淚盈眶。
接下來,我們就來談「巡洋艦」這個名詞到底意味著什麼。
美國伯克3型驅逐艦2013年方案模型,計劃將艦橋加高一層,在上面安裝AMDR-X型相控陣雷達天線,構成一大一小兩套「四面陣」,從而大大增強作戰能力
2016年伯克3方案模型,艦橋不加高,只在桅杆上安裝一面旋轉的「平板」天線,這就是新的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了。可以看出,在伯克3顯得小了一些的船體上強行安裝先進雷達系統的結果就是削足適履
與伯克級相比,提康級巡洋艦的空間寬裕得多,其SPY-1雷達發射機有兩套,艦上還有艦隊防空指揮系統。美國海軍目前計劃將部分提康級巡洋艦封存,留待未來改裝,以確保10-20年後海軍還能有巡洋艦可用,可謂用心良苦,也可見巡洋艦絕非驅逐艦的簡單放大
先來看看世界海上霸主美國是怎麼定義巡洋艦的。
美國海軍對「巡洋艦」的定義,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要有艦隊防空指揮所。
看似簡單的一個「指揮所」,似乎只是給戰艦的指揮控制室加幾個顯控台,裝幾台電腦,放幾把椅子而已,然而其意義卻不簡單。簡單地來說,防空驅逐艦上的防空系統相當於陸地上的防空飛彈發射連,只能掌握自身火控雷達探測的空中態勢。至於處理更多的空情信息就會捉襟見肘。
而巡洋艦的艦隊防空指揮所就相當於地面上的防空飛彈旅,它會有防空指揮控制系統,並安排多名軍官專門匯總各種渠道的信息,並將信息發送到需要的下級單位手上,同時要完成擬定對抗策略、為下屬各連指示目標、敵我識別等等複雜的指揮控制任務……沒有專門的指揮系統,這樣的任務是很難完成的。就像預警機被稱為「戰鬥力倍增器」,巡洋艦的艦隊防空指揮能力也是類似的。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在無力建造新一代巡洋艦的情況下,堅持維持一支「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部隊的主要原因。
俄羅斯正在對現役的「基洛夫」級巡洋艦進行改裝,可能將「花崗岩」發射器改成新型通用垂直發射系統,但由於海軍用的S-400飛彈尚無著落,所以其防空系統很可能還是沿用S-300F,只是垂髮系統可能也會一併替換為冷熱通用的新型垂髮系統。改裝後的「基洛夫」級對岸攻擊能力大大提高,但防空能力並不會有多大增強
「基洛夫」級發射「花崗岩」飛彈,這種射程超過500公里的遠程反艦飛彈是「基洛夫」作為艦隊核心挑戰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主要依仗
鷹擊-18飛彈的尺寸遠比從俄羅斯引進的「克拉布」要大,射程也遠超過後者的220公里水平
此外,美國海軍定義中的巡洋艦還有個重要任務,就是擔任航母的「貼身保鏢」。在美國海軍中,航母編隊需要派艦艇脫離編隊去執行任務的時候,都只會派遣驅逐艦、護衛艦等艦艇,而巡洋艦則寸步不離地跟著航母提供保護。
不過近年來,由於「提康德羅加」級年事漸高,原計劃中基於DDG-1000艦體研製的CG-21型巡洋艦又已成黃粱一夢,讓美國海軍巡洋艦後繼無人。美國海軍的航母編隊規模也從當初威武雄壯,有十餘艘艦艇組成的「航母戰鬥群」削減到今天往往只有兩三艘艦的「航母打擊大隊」了。未來美國海軍更是打算用「伯克3」型飛彈驅逐艦部分替代「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如何解決「巡洋艦缺口」問題,美國海軍還沒譜呢。
相比之下,055型倒是更接近美國海軍理想中的新一代巡洋艦,尤其是該艦具備火控能力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實現了美國尚在研製中的「雙波段相控陣雷達」的主要功能。可以說,在「伯克3」型2021年服役之前,052D和055型從雷達體制角度來講,壓過美國海軍所有宙斯盾艦艇的風頭。同時055艦上搭載有艦隊防空指揮系統,其未來很可能成為我國航母的「貼身伴侶」,而從中國海軍航母編隊南下航行的情況來看,未來中國航母編隊規模很可能效法美國當年的「航母戰鬥群」,而不是現在寒酸的「打擊大隊」。
美國海軍計劃中的CG-21才是與現在的055同檔次的對手,但由於它已經成為國會的「斧下冤魂」,未來美國海軍也只有伯克3型可以拿來和055型做個不公平的比較了
除了美國海軍提出的巡洋艦「航母伴侶」、「艦隊防空指揮」兩大特徵外,美蘇海軍對巡洋艦/大型飛彈艦還有一個重要的定義標準,就是「能夠擔任艦隊攻防核心」。
美國近期宣布,將大量採購具備反艦能力的「戰斧 BLOCK IV」飛彈,以此恢復水面艦艇的遠程反艦作戰能力。
有消息稱,我國052D型64個飛彈垂直發射裝置的裝填方案是16枚「鷹擊18」反艦飛彈加48枚「紅旗9」防空飛彈。
利用數據鏈,標準6飛彈可以攻擊「水天線以下」空中目標,這一功能對於海上防空有巨大的意義。中國的紅旗-9具備與標準6類似的硬體配置,但還沒能實現這一功能
可以看出,雖然在現代世界上航空反艦作戰地位日益提高,但中美都仍然重視水面艦艇的反艦作戰能力。
與美國海軍相比,我國的052C和052D型驅逐艦受噸位限制,在防空火力和反艦、對地攻擊火力方面較難兩全。
美國的主力驅逐艦「伯克」級擁有96個飛彈垂直發射裝置,而我國的052D只有64個。在同樣攜帶48枚防空飛彈的前提下,052D只剩下16個發射裝置,如果需要攜帶更多種類武器,就只能「螺螄殼裡做道場」了。這給052D帶來了一些弱點,例如,其防空火力在遠程的紅旗9和近程紅旗-10之間存在空白,無法像「伯克」級一樣通過攜帶一些「先進海麻雀」飛彈來形成三層防空系統。052D要使用「魚8」火箭助飛魚雷的話,也要犧牲「鷹擊」或者「紅旗」的攜帶數量,無法像伯克級一樣從容地攜帶「阿斯洛克」反潛飛彈。
055和052D的飛彈垂髮系統是一樣的,只不過數量增加一倍以上。但055型的作戰效能卻遠大於兩艘052D
相比之下,055型的飛彈攜帶數量就要多得多,至少128枚,與美國「提康德羅加」級相當。舉個例子,如果055能攜帶32枚,甚至64枚鷹擊-18飛彈,就可以讓編隊中的052D適當減少鷹擊-18飛彈攜帶量,騰出「坑」來攜帶可以「一坑四彈」的新型中程防空飛彈,從而提高整個編隊的綜合防空能力。這便是所謂的「艦隊攻防核心」的價值——將編隊攻防的重要任務交給主力艦來完成,從而優化艦隊中各種艦艇之間的分工合作關係,實現比軍艦的簡單相加更強的作戰效果。
相比之下,前蘇聯的「基洛夫」和「光榮」級比美國「提康」級更強調作為「艦隊攻防核心」的作用,因此都攜帶有大型超音速遠程反艦飛彈。與它們相比,裝備「鷹擊-18」的055型巡洋艦的反艦打擊威力也並不能說遜色。而且055還可以裝備對岸攻擊的巡航飛彈,這是目前「基洛夫」和「光榮」級尚不具備的能力。
也就是說,從艦隊攻防核心這個角度來看,055型艦一樣可以滿足蘇聯海軍對巡洋艦的要求。
同時滿足美蘇兩國冷戰末期的巡洋艦定義,我們的055型,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真正的巡洋艦。
雖然目前美國「阿利伯克3」級驅逐艦的建造尚未開始,但它可能是055型未來的主要對手,儘管兩者的比較並不完全公平。
也應該看到,美國在新技術研究運用方面還是走在中國前面的。例如,伯克級驅逐艦經過「基線9」改裝後,「標準6」飛彈可以通過數據鏈獲取目標信息,具備攻擊200公里外超低空目標的能力,或者俗稱「A射B導」的技術,這對於防禦來襲低空反艦飛彈具有極大的價值。雖然中國海軍一樣有主動制導的遠程防空飛彈、先進的數據鏈系統和先進的傳感器系統,但尚未實現「A射B導」能力,真正要將這套系統整合起來,尚需時日。
諸如此類的「軟」技術,是美國海軍對我們現在的真正優勢所在。不過幸好,看看中國,2020年前可能有4艘055型巡洋艦,後續還將繼續建造;再看看美國,2020年後才有可能建成「伯克3」級驅逐艦,計劃未來建造24艘,而真正能與055相匹敵的CG-21巡洋艦,還是沒有任何「復活」的希望……這個趨勢會走向何方呢?諸君請自行想像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1423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