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壓制中國新招 從空中用「武庫機」攻擊 結果中國三招就化解

卡洛斯| 2016-02-23| 檢舉

美國壓制中國新招 從空中用「武庫機」攻擊 結果中國三招就化解

圖片說明:B-1A的地面武器掛載展示圖,紅框標出的即為AIM-54遠程空空飛彈。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2月10日報道,由於預算緊張,未來美國空軍戰鬥機的缺口將達到數百架,在未來最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空戰的東歐或西太平洋地區,俄羅斯和中國空軍的戰鬥機數量都將超過美國,這將使美軍飛行員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為了保持對中、俄空軍的領先優勢,在下一場全球空戰中,美空軍最新式的F-22和F-35隱身戰鬥機將與升級改造後的老式戰略轟炸機一同協同作戰。據美空軍高層軍官透露,這些升級後的B-1B或B-52轟炸機將被稱為「武庫機」。

戰鬥機與「武庫機」協同作戰

對於F-22和F-35這類的第四代戰機來說,只有憑藉內置武器艙時,才能充分發揮其雷達隱身優勢,但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十分高昂:F-22的最大載彈量具體數據雖從未公開,但已知的是F-22在執行非隱身作戰任務時,機翼下還能多加掛4個武器掛點,額外多掛2.3噸的武器彈藥,這時F-22可以掛載12枚空空飛彈(6枚AIM-120C中距空空飛彈+6枚AIM-9X格鬥彈),與蘇-35S戰鬥機的載彈量不相上下。但改為隱身任務時,只使用3個內置彈艙時,就只能掛載8枚空空飛彈(6枚AIM-120C+2枚AIM-9X),單從載彈量角度比較,F-22明顯處於劣勢。

F-35A(空軍型)的這一劣勢更明顯,在執行非隱身任務時,F-35A的載彈量能達到8噸(6個外掛點+4個內置彈艙掛點),可掛載總計10枚空空飛彈(6枚AIM-120C中距彈+4枚AIM-9X格鬥彈)。但改為隱身任務時,F-35A只能使用內置彈艙中的4個掛點(2枚AIM-120C+2枚AIM-9X),之後就只能使用備彈僅180發的GAU-22/A四管25毫米加特林航炮自衛了,而F-35A又沒有F-22那樣敏捷的「身手」,空戰性能十分堪憂。與這兩種隱身戰機相比,中、俄空軍的殲-11、蘇-30、蘇-35系列等重型戰機儘管沒有隱身功能,但憑藉數量眾多的外掛點,載彈量(空空飛彈)普遍都能達到12枚左右。

為扭轉這一劣勢,就需要由戰略轟炸機改裝而來的「武庫機」出場了。戰鬥機與「武庫機」協同空戰的概念最初由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2月2日的一次演講中提出。根據這個概念,實戰中,F-22和F-35隱身戰鬥機將利用自身的隱身優勢在前方充當「先導機」角色,一旦發現敵方戰機群,將利用機載保密衛星數據鏈將目標數據傳送給在後方飛行的「武庫機」群。搭載有大量遠程空空飛彈的轟炸機將在先導戰機的「引導和指揮」下,從敵方戰機群的射程外,對其進行飽和式空對空打擊,將敵機群徹底消滅。

圖片說明:B-1R想像圖。

「武庫機」實際由來已久

實際上,「武庫機」這一改造方案並非新概念,早在20世紀70年代,B-1戰略轟炸機項目研發期間,研發人員就曾設想過為B-1A加裝射程達200千米的AIM-54「不死鳥」遠程空空飛彈,搖身一變成為「巨型空中截擊機」。這一設想不論是從理論角度,還是技術層面,都具備較高的可行性。

B-1轟炸機共有3個大型彈艙,最大載彈量達34噸,一枚AIM-54A飛彈重0.4噸(443千克),是美軍列裝過的尺寸最大的空空飛彈,一架F-14艦載重型戰鬥機最多只能掛載6枚,而對於B-1來說,掛載40至50枚「不死鳥」飛彈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此外,由於機體內部空間較大,B-1也可搭載大功率遠程空對空搜索雷達,是理想的大型空空作戰平台候選,只是當時受限於技術條件以及缺乏相關的作戰需求,並未付諸實現。

這一設想直到2004年11月號的《美國空軍》雜誌和波音公司的內部刊物上仍有人提出。最新的設想代號為B-1R(R為「區域性」一詞縮寫),按這一設想,升級後的B-1R將換裝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AN/APG-83SABR(「可變敏捷波束」一詞的縮寫,可同時制導多枚AIM-120飛彈攻擊多個目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普惠公司最新的F119渦扇發動機,不僅將具備較強的空對空探測能力,而且最大平飛速度將達2.2馬赫(最大航程為此將降低20%)。

與之相匹配的,B-1R的武器系統將主要由目前仍在研發中的AIM-120D遠程空空飛彈組成。根據雷神公司的官方宣傳資料,該型飛彈最大射程將超過200千米,最大特點是配備了「衛星雙向數據鏈+GPS衛星制導」系統,將成為第一種具備「他機制導」(本機發射飛彈後可迅速脫離,可交由另一架戰機或預警機負責制導)能力的空空飛彈。此外,這種性能強大的遠程空空飛彈總重僅152千克(0.2噸),要遠小於巨大的「不死鳥」飛彈。從想像圖看,B-1R僅使用集束式外掛架(按原設計,B-1B在機身上還有6個外掛點,可外掛23噸的武器彈藥,但由於美蘇《削減性戰略武器條約》的相關規定,B-1B取消了外掛能力,另一大原因是外掛武器後會大幅影響B-1B的飛行性能),就能掛載30多枚AIM-120D,如果再加上3個大型內置彈艙,總載彈量或能達到100枚以上。如此看來,AIM-120D簡直像是為「武庫機」量身定做的武器彈藥一般。

圖片說明:按原設計,B-1B在機身上實際還有6個外掛點,載彈量達23噸。圖為B-1B掛載ACM巡航飛彈外掛架進行飛行測試。但後來由於美蘇《削減性戰略武器條約》的相關規定,B-1B取消了外掛能力,另一大原因是因為掛武器會大幅影響飛行性能。

「武庫機」所面臨的技術難題

對於「武庫機」來說,實現難度最大的無疑是數據鏈系統。通常情況下,戰鬥機通過其傳感器發現並鎖定目標後,飛行員發射飛彈,飛彈會根據火控計算機提供的射擊諸元射向目標。完成這一過程需要一個高速數據總線。但在「戰鬥機與武庫機」協同作戰概念中,這一原先由單架戰機完成的過程,變成了由多架戰機完成,隱身戰機是這一過程的「傳感器」,扣動發射開關的是隱身戰機的飛行員,但發射飛彈的卻是後方的「武庫機」,而保密衛星高速數據鏈則成為了連接這些戰機的「高速數據總線」。美空軍歷史學家布賴恩·萊斯利說:「由一架戰機向另一架戰機提供精確射擊目標的信息,實現這一技術目前還有較大難度。」

對此,美空軍也已展開相關試驗。美空軍最近首次在F-15C三代戰鬥機上試驗的「禽爪」HATE通信與傳感器吊艙,能使F-15C具備與F-22、F-35隱身戰機通信的能力。這種長5.18米、重0.8噸的大型吊艙裝有空對空、空對地和衛星數據鏈,能把多種來源的數據,特別是F-22獲得的情報融合進統一的戰場態勢圖景,再發給友軍戰機。從技術角度看,將該吊艙改裝後,與B-1B轟炸機相整合併非不可能。如此看來,用轟炸機填補戰鬥機數量缺口,這種看似「創可貼」式的臨時補救措施,實際上具備可觀的應用前景,但真正實施仍需攻克較多技術難關,現實效果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圖片說明:圖為藝術家繪製的B-1R「武庫機」設想圖,可見轟炸機的機腹下呈集束方式掛載的AIM-120空空飛彈。

中國空軍如何反制「武庫機」

針對「武庫機」這種新型重型空中作戰平台,與隱身戰機協同作戰的新型作戰方式,中國空軍如果仍採用坊間想設想的只針對F-22一類的隱身戰機,由大量二代機+三代機組成的「機海」+「彈幕」作戰方式明顯不再適用,無疑需要考慮制訂新的反制手段。筆者在這裡設想了三種反制手段,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使用反衛星飛彈摧毀戰區上空的美軍高速通信衛星。由於「武庫機」作戰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數據鏈系統,一旦將數據鏈切斷,無疑會大幅增加作戰的實施難度。即使美軍採用臨時發射應急衛星或派遣類似「全球鷹」級別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實施「補救」,也需要時間調動。這時中國空軍可抓住這一「空檔期」對「先導」的隱身戰機實施攻擊,在切斷了「傳感器」和數據鏈後,「武庫機」便失去了作戰能力。

第二種,研發超遠程空空飛彈。由於「武庫機」通常會在後方的安全空域或敵機群飛彈射程外飛行,如果中國空軍配備了射程超過400千米的超遠程空空飛彈,或許就能打破「武庫機」的這一「安全距離」。蘇聯曾於冷戰時期研發過K-100系列超遠程空空飛彈,當時該系列飛彈被稱為「預警機殺手」,顧名思義,這種飛彈是用於從超遠距離摧毀敵方預警機的。該系列飛彈最有名的型號要數KS-172,該型飛彈採用串聯式固體火箭推進,最大飛行速度達3.3馬赫,最大射程400千米,制導方式採用「慣性導航+中段制導+末端主動雷達制導」,可由蘇-27、蘇-30或蘇-35系列重型戰機掛載。但由於缺少研發資金,目前該型飛彈的研發處於停滯狀態。面對美軍「武庫機」的威脅,並不排除中、俄將來聯合研發新型超遠程空空飛彈的可能性。

第三種,研發中國版「武庫機」。採用這種反制手段的難度最大,因為中國空軍缺少像B-1B這樣理想的大型空中作戰平台,而且也缺乏相關配套的技術體系。但也不排除隨著相關作戰需求的出現和技術的進步,從而研發同類武器的可能性。(作者:石中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139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