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中國再不會被俄羅斯卡脖子了:運20生產速度遠超預期

Alinna ...| 2016-02-21| 檢舉

今年年初時,運20進入部隊服役的消息讓大家興奮不已,運20項目的進度超出了人們的預期,更讓人興面的是,今年以來連續曝光了多架新機,1月初,788現身,2月初,789也完成首飛,以前發現的一架編號為785,那麼是否存在786與787號那?如果有,它們又那裡?可惜,目前大家對運20生產情況的了解僅限於網上流傳的照片,並沒有官方消息,所以這個問題無解,期待進一步的消息吧。

如果簡單對比一下的話,我們可以發現788與789號的出現間隔僅有一個月,這是否就是運20的生產速度那?如果結合以前漢和等外媒的報道,也許可以推想,中國已經完成運20的生產線建立工作,如果這條生產線已經開始生產了。

以此推算的話,運20生產線的生產速度約為每月一架,也許這是非常樂觀的估計,即便保守或悲觀一點,也不會下降多少,到2016年年底,部隊裝備的運20數量應達到10左右,上下2架的差別。具體會有多少,我們只能需要關注一下,今後幾個月的新機下線情況即可。

這可不是小型機,而是大型運輸機,能在投產初期即達到年產十架左右的生產速度絕對非常令人滿意了,可以說,大大超出了預期。

應該說,運20至今的表現一直讓人心喜,從2013年1月26日首飛,到目前也不過36個月時間,即完成試飛工作,將運20交付空軍部隊,即便目前的服役狀態只是試用,但其速度依然足夠讓人們心喜!

目前的運20尚屬於試用,不能把性能發揮出來,但是隨著生產型不斷交付,部隊積累越來越多的使用經驗,那麼運20走向成熟之日就不遠了。一旦可靠性達到一定的水平,那麼對它的改進也就是進行了,一個:換裝發動機,以國產的WS-20代替進口發動機,實現真正的國產化,二是:以它為載台改裝空中預警機與空中加油機,這也是我們最為急需的東西。

中國空軍一直缺少大型軍用運輸機,特別是在目前的形勢之下,迫切性越來越強,也因此才會接連採購二手伊爾-76,以緩解燃眉之急。如今隨著運20生產速度的加快,俄羅斯的二手伊爾-76也沒什麼吸引力了,這回輪到俄羅斯憂心上火了。

隨著運20的交付,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104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