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強殲20碰上美F22怎麼打?俄媒揭露答案非常驚嚇

中國的殲-20從試飛開始就無時無刻不吸引著國人的目光,尤其是當黃色防鏽底漆的殲-20第2102號機出現在大眾面前時候,我們就知道殲-20的已 經開始小批量量產。而同時已經有個7架驗證機也正在試驗各種戰法訓法,為未來的殲-20加入部隊的時候鋪平道路。殲-20勢必是我們現在已經擁有的最強四 代戰機,和中國的殲-31形成了高低搭配使用模式。隨著美國的F-22部隊進駐日本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殲-20和F-22之間遲早會發生直面碰撞,雙方遲早會碰撞出火花。不過這樣的空中戰鬥將會如何開場又將如何結束,俄羅斯衛星網最近在採訪了俄方軍事專家後,得出答案出乎大家的意料。

這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未來的四代機-美國人稱五代機的戰鬥中,雙方的四代機直接交戰的幾率並不很高。尤其是中國這樣使用條件還不像當年蘇聯 時期,美蘇雙方會在大洋上空直接交手。中國的殲-20和美國F-22之間的戰鬥勢必會在中國的家門口開打,總而言之就是在中方完善的防禦體系內進行。中國 為了應對美方的隱身戰鬥機的突襲,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就從俄以及西方採購了多種反隱身雷達,而後又在這些雷達的基礎上發展了自己反隱身雷達體系,形 成了從戰區遠程到近距離制導等多個防禦層次。F-22在中國沿岸保持繼續隱身的機率非常低,尤其是F-22對米波和分米波雷達的隱身性能相當差勁,只要在 中國近岸被陸基雷達發現並鎖定擊落,其實並不困難。

中國的殲-20也不會和美國的 F-22在最初發生直接的交火,畢竟F-22的目的不是殲滅殲-20為主,他要為後續突擊部隊打開進攻通道。勢必要掃清地面上的各種防空陣地目標,同時來 應對空中的可能的威脅。而此時殲-20的任務則是要前出防區外,針對美軍的信息節點來進行打擊-比如E-3預警機。因為F-22進行突擊任務時,必然不可 能使用雷達系統。所有的信息都是從後方預警機等節點通過定向數據鏈來獲得。所以要逼迫F-22暴露行蹤,首先就是要利用殲-20和遠程雷達體系,反其道而 行之,專打預警機!使用PL-15雙脈衝衝壓遠程空空飛彈來打擊敵方預警機節點。其次,F-22要想執行隱身突襲任務,必然不可能攜帶副油箱,回程燃油就 要進行補充。殲-20下一個目標就是游弋在戰區邊緣的加油機,同樣適用PL-15可以在對方護衛機型反應前直接對其點殺。沒有了目標指示和返程油料的F- 22,要不然就冒險打開機載雷達獲取目標信息,要不然就得呼叫新的加油機來支援。無論它做什麼操作,都會在以殲-20為主的防空體系大網內的一條小魚。

而發生在最近的一件事,也可以說明這樣體系作戰的威力。2016年2月10日,就在中國的大年初三,我們的空防識別區內出現了一個不明目標,我們在附 近巡邏的神盾艦緊急進入戰備狀態,值班戰機也執行掛彈待命。這一切都是在數分鐘內完成。雖然報道中沒有提及目標的所屬的國家及相關資料,也沒有別的國家跳 出來承認這件事。但是在我們周邊具備你這樣的能力的只有美國駐日的F-22中隊。而這次全程監控並做出及時反映的事件也對告訴我們,隱身戰機在面對完善的 空防體系時並非無懈可擊。當年的F-117都可以被只擁有普通薩姆飛彈的前南軍隊所擊落,現在F-22要面對的是我們遠程地基雷達,24小時空基預警機, 天空高分衛星,海上神盾巡航等一整套的對空對海防禦體系。任何人想要挑戰這套體系,儘管可以來試試,這就是我們給出的針對F-22的答案!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9月25日刊登戴夫·馬宗達的《美國F-35隱形戰鬥機對抗中國新的殲-31戰鬥機——誰會贏?》一文,原文編譯如下:

最近披露的有關中國殲-31戰鬥機的一些細節信息顯示,這種戰機不僅外表看起來同美國F-35聯合攻擊戰鬥機很像,而且其空氣動力學表現也能同F- 35媲美。F-35聯合攻擊戰鬥機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北京在雷達和引擎等次級系統的研發方面取得了什麼進展。此外,還有 一個問題是,中國人能否較好地將所有這些不同的技術整合到一架戰鬥機中去。

表面上,殲-31看起來很像一個雙引擎的F-35翻版。我們也有很多理由相信,殲-31是在中國人盜取的聯合攻擊戰鬥機技術上發展起來的,並且它多少 能與F-35相抗衡。美國一位資深軍事飛行員去年對我說:「我認為,它們最終將變得同我們的第五代戰鬥機不相上下。應該會是這樣,因為工業間諜活動很活 躍。」

但是,中國戰鬥機不必在一對一的水平上同F-35較量。中國人只要能對美國的軍事力量實施足夠的破壞,使得作戰的代價變得太高就行了。假設今天F- 22「猛禽」隱形戰鬥機同中國殲-11「側衛」戰鬥機的毀傷比是1比30,但美國空軍只有120架現役「猛禽」戰鬥機。「猛禽」戰鬥機同殲-31或殲 -20的毀傷比可能僅為1比3。這意味著,消耗戰會給美軍造成重大損失。去年年底,美國空軍一位高級官員告訴我:「如果殲-20和殲-31參與作戰,即使 1比3的毀傷比優勢,也會讓美軍付出高昂代價。」

殲-31可能不如美國戰機的方面,在於航空電子技術——雷達、紅外搜索和追蹤、數據傳輸,尤其傳感器融合。完善單個硬體相對簡單,但整合來自各個傳感器和外接平台的所有數據,卻極端困難。甚至F-22在實現某些軟體升級之前,都未能做到這種整合。

還有一個問題在於,中國業界是否已經有製造殲-31的能力。隱形飛機要以非常精細的工藝來製造。對F-22來說,誤差標準是1英寸的萬分之一。而F- 35有著更精細的要求。中國人還沒有能力以這種精細度來製造飛機。迄今為止,他們也沒有能力製造可靠的戰鬥機引擎。因此,中國戰鬥機要追趕上美國的第五代 戰鬥機,尚需時日。

雖然殲-31在技術上還不能完全同F-35相媲美,但中國人目前正在投資「霹靂」-15新型遠程空空飛彈。它同歐洲的「流星」空空飛彈很像。同「流 星」一樣,「霹靂」-15配備了衝壓發動機,因此它有著非常長的射程,並且在射程末端性能上,比AIM-120先進中程空空飛彈好得多。先進中程空空飛彈 的火箭發動機會燃燒幾秒鐘,然後該飛彈會像大多數空空武器那樣,在餘下的路途中朝著目標滑行前進。此外,先進中程空空飛彈很容易受到干擾。

由於一些空軍官員私下一直抱怨有關問題,空軍作戰司令部(ACC)似乎已經開始認真對待中國飛彈造成的威脅。ACC司令卡萊爾上將說:「『霹靂』-15和它的射程,我們必須有能力擊敗這種飛彈。」

中國四代機探測技術突破 殲20能率先發現F22

一直以來,空戰的原則都是誰先發現對方的位置,誰就能夠占據先機,搶先發射飛彈,從而擊落對方的戰機。因此在態勢感知的鬥爭上,世界各大軍事強國都是想盡辦法。美國的的頂尖科技以F-22為代表,其超級隱身能力能使得自身的電磁波反射截面積只相當於一個蚊子。

它的超級航電——APG-79更是強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既保證了在更遠的距離發現目標,又保證了同時鎖定多個目標,且一旦鎖定很難脫鎖。同時,它還 具有利用雷達天線發射電子干擾信號干擾對方雷達的能力,可謂是獨步全球。中國在雷達上也難以望其項背,而我國為了對抗這種「怪物」,正另闢蹊徑,研發並且 實驗成功了一種目標定位的新技術,讓F-22變得不再可怕。

這項技術就叫做單站無源定位技術。無源定位眾所周知,就是利用對方電磁信號輻射定位對方的技術,以往的技術採取的往往是多站定位,兩個固定的或者有恆定規律運動無源接收站,利用電磁波接受天線的旋轉時接受到的電磁波強度先定位出電磁波輻射和自己的相對位置。

然後利用電磁波達到兩個點的時間或者相位不同來,從兩點延伸出兩條直線,對電磁輻射源進行定位。但這個方法的弱點在於定位精度差,且無源接收站往往要求固定才能高馳高精度,兩站距離越遠,定位精度越高。

F-22的探測雷達也只有正負60°,探測距離為200多千米,往往無法滿足探測的的需求。因此人類一直想發展出一種利用單站無源定位的基石,以往的 單站無源定位有其弱點,例如在飛機上的雷達警報器-RWS,只能粗略的測定目標的大致方向,而不能得出精確定位尤其是距離定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科 學家殫盡竭慮,完成了這項工作。

這項技術是利用目標飛行時輻射電磁波在無源雷達接收機上會有一些不同的特徵來實現的,主要利用了目標的角速度,角加速度,都卜勒頻移以及都卜勒頻域加速度這四個參數,利用一定的矩陣運算可以得出目標的具體位置。

我國分別對該系統進行了仿真和外場實驗,利用飛機和汽車分別搭載雷達輻射源和單站無源定位系統。實驗表明,裝載雷達輻射源的汽車行駛80千米時,單站 無源定位系統可以在18秒內將定位誤差穩定在5%以內,而對於飛機這種高速目標定位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當雷達輻射源採取PD模式和複雜編碼時,雖然收斂 速度下降為30秒,但定位精度並未下降。

這種單站無源定位系統因為是接收雷達信號,因此在作用距離上相對於F-22有巨大的優勢。F-22的雷達需要先把雷達波輻射出去,從目標上反射後再走 回來,才能在自身的信號檢測機里進行檢測,而無源系統則只需要接收,那麼在作用距離上就會比F-22大一倍,這在空戰中是非常大的優勢。此外單站無源定位 系統可以幾乎360度接收F-22的雷達信號對其進行定位,而F-22的雷達則只能在正前方正負60度探測目標。

從以上特性來看,一旦該系統裝到我國的殲-20上,那麼空戰時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下,雙方都是隱形機,於是雙方的預警機都看不到目標。F-22隻能開 雷達搜索,此時殲-20就可以更遠方向發現F-22,要麼做好進攻準備,待其進入射程後給其一發飛彈,要麼指揮其他飛機從F-22的側面雷達盲區進入對其 進行偷襲,無論哪種情況,殲-20都將獲得巨大的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1019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