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出現可疑目標,人民解放軍東海艦隊航空兵迅速派出戰鬥機進行應對,根據海外媒體的報道,此次目標可能是美國的F-22戰鬥機,而探測到F-22可能是中國最新的JY-26分米波有源相控陣防空雷達。
這是第二次JY-26探測到F-22的公開消息,此前曾經有消息說2014年人民解放軍布署在山東的JY-26也探測到了F-22戰鬥機,如果消息屬實,表明中國在有源相控陣雷達及反隱身技術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眾所周知,第四代作戰飛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隱身性能,通過一系列手段如波束控制、吸波塗料、武器內置等手段成功降低了飛機的RCS,從而大大降低了現代防空雷達、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提高戰鬥機的作戰能力。
第四代作戰飛機通過一系列設計成功的降低了RCS
不過從國內外的經驗來看,目前戰鬥機的隱身效果主要集中在較高的頻段,如厘米波(S波段)以上,在較低的頻段如分米波和 米波(UHF、P)效果較差,這是因為在這些波段飛機的尺寸與雷達的波長相近,目標向後散射無方向性,相應就增加了飛機的RCS,在吸波塗料方面,要求塗 層厚度達到照射波長的1/10-1/4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因此米波雷達吸波材料塗層的厚度要達到10厘米以上,這對於戰鬥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接受,另外 米波雷達在抗反輻射飛彈方面也有自己的獨特的優勢,根據海外媒體的報道來看,在科索沃戰爭之中,南聯盟防空部隊就曾經用前蘇聯老式的P-18米波防空雷達 探測到了F-117A隱身攻擊機,從而將其擊落。不過米波/分米波雷達也自己的缺點,由於波長較大,因此分辯能力較低,尤其不能獲得比較精確的高度數據, 低空探測能力較差,空域覆蓋不連續,天線孔徑大、系統比較笨重,另外這個波段也是民用電子系統集中的範圍,干擾較大,所以各國一度放棄了米波雷達的發展, 轉而發展微波雷達。
曾經成功探測到F-117A的前蘇聯P-18米波警戒雷達
新世紀之後,隨著隱身技術的廣泛使用,米波雷達的優點又被重新認識,同時隨著有源相控陣、高性能天線、信號/數據處理系 統的應用,讓米波/分米波雷達存在的缺點得到有效的改善,相應成為各國發展的熱點。如俄羅斯此前公開的天空系列米波雷達,它就採用了有源相控陣技術來提高 雷達的性能,從相關圖片來看,它採用了一個垂直向的天線來解決米波雷達高度精度不足的問題,付出的代價就是雷達的體積和重量加大。
俄羅斯天空米波雷達,注意其龐大的測高陣列
從珠海航展的圖片及資料來看,國產JY-27A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和JY-26分米波相控陣的技術水平要高於俄羅斯的天 空系列米波雷達,這兩種雷達採用了數字式陣列及T/R模塊技術,與傳統相控陣雷達的模擬器件相比,這兩種雷達天線取消了大量的線纜,因此降低了天線體積和 重量,並且損耗更小,靈敏度更高,同時也有利於採用更加靈活的波束控制來提高雷達的探測、電子對抗等性能,天線方面則採用了更加先進的二維電子掃描,這兩 種雷達的天線加大了垂直方向的孔徑,利用有源相控陣的技術優勢,在高低方向採用獨立的波束設計,可以根據地形進行波束形狀和指向優化,從而提高雷達的空域 覆蓋範圍和高度測量精度,實現了較好的探測能力,從相關圖片來看可以推測JY-27米波雷達作為大型骨幹雷達,作為遠程警戒之用,而JY-26分米波雷達 因為波長較小,精度相對較好,天線孔徑相對也比較小,可以做為機動布署或者用作指揮引導之用,再加上無源警戒雷達等,構成了中國新一代防空雷達警戒與指揮 引導體系,提高中國防空系統對抗隱身目標的能力。
JY-27A採用了二維電子掃描天線
需要指出是探測到隱身飛機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如何攻擊隱身飛機則更為困難,中國空軍目前裝備主力還是三代作戰飛機,主要 武器是PL-12中距空空飛彈,它的末制導雷達工作在X波段,對於F-22這樣的隱身戰鬥機探測、鎖定比較困難,近距格鬥方面,F-22的飛行包線可以覆 蓋三代作戰飛機,中國空軍三代作戰飛機在近距格鬥能力也很難與之對抗,所以對於中國空軍來說,可能還需要加快殲-20的發展,利用有源相控陣技術對PL- 15進行改進,根據相關資料,國內已經完成有源相控陣末制導雷達的研製,同時對PL-10進行改進,瞄準AIM-9XBLOCK2,增強固體火箭發動機, 提高射程,增加數據鏈,配合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這樣才能更好的對抗F-22戰鬥機。
中國空軍需要加快殲-20的發展
最後隨便說一下,許多人認為JY-26克隆至美國諾馬公司的3DELRR雷達,實際上這個言論純粹是胡扯,JY-26工 作在UHF波段,而3DELRR工作在C波段,兩者在頻率就不同,在許多方面存在區別,舉一個例子,C波段地面反射係數小,而UHF波段的地面雜波干擾則 要大的多,因此設計起來也不同,所以根本就同相提並論。
3DELRR工作在C波段與JY-26明顯不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079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