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軍工史上,有一隻槍的地位已經足以跟經典56半自動步槍相媲美的槍型,這種槍不是作為主武器使用,但是卻深受大家喜愛。甚至有很多歐美網友一擲千金來購買這隻老槍,更多許多國人跟這隻老槍結緣,人們送它一個響亮的綽號-「大黑星」。這把槍就是中國產54式手槍。
54式手槍最初是仿照蘇聯的一代名槍托卡列夫TT-33型半自動手槍。TT-33曾經參加過二次世界大戰,1933年由圖拉兵工廠生產,而中國在1951年直接引進了TT-33的原版生產線,大批量的開始生產,命名為51式手槍。同時也開始完善自己的軍工產業鏈條,到了1953年時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基本建成了全套輕武器的鏈條。到了1953年,由於51式手槍在使用時存在的不容易持握和穩定性不佳的等缺點,在蘇聯專家指導下我們開始進行改進,才有了今天的54式手槍,這是我們建國後第一把制式輕武器。尤其值得大書特書。
54式手槍使用的7.62x25mm彈藥,這種彈藥穿透力強,威力大,50米內殺傷效果了明顯,屬於軍用大威力手槍。敵方士兵1-2槍就可致命,而且結構簡單,價格低廉,方便生產。根據不完全統計,54式手槍至少生產了3500萬把!可見其在中國的盛行,而且中國曾經把54式手槍作為援外物品進行直接輸送,以至於周邊國家主要是越南曾大量擁有過。而當年美國和越南的那場戰爭中,能夠獲得一把中國製造的54式手槍對於美軍官兵來說是一種殊榮,還能當做戰利品帶回美國。當然,這把傢伙的價格可就不低,起價就是千元美金一把,而且還有大把的愛好者趨之若鶩。
不過隨著時間上的流逝,54式手槍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指向性一般,人機效果一般,後坐力不容易控制等等問題。尤其是現在主流警用槍械都是9毫米,54也有一些9毫米的改進型,但是最大的問題收人詬病的就是彈匣容量,只有8發,在現在動輒數十發的警用手槍中來說也是落後的。但是並非無可救藥,中國曾經出品過54的改進型槍械,使用9毫米彈藥,彈匣容量14發-出口編號213A。還有一種是14發彈夾的是NP15,不過出口的時候NP15特地僅僅配備了單彈夾,這過難不倒國外的槍械愛好者,很多允許改槍的地方吧單排供彈8發彈夾,變成了14發雙排供彈彈夾,但是其他問題沒有解決,54式售前的后座力不容易控制,不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很難打出好成績。而且54式自身結構決定了,無論如何改進都可能存在卡殼現象,這對軍用警用都是無法忍受的情況。
總體來說,蘇軍在幾十年前淘汰的54式手槍,而54式手槍的技術水平,也就停留二戰末期的水平,距離現在輕武器主流水平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一把60年的老槍,是應該要它當做藏品來珍藏,而不是作為一款制式裝備出現在其他應用場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078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