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軍力緊隨中國世界第四:被低估的印度軍事實力背後大有文章

卡洛斯| 2016-02-19| 檢舉

印度軍力緊隨中國世界第四:被低估的印度軍事實力背後大有文章

近日,俄羅斯媒體再次盤點出2016「全球火力」排行榜,印度在這次排名中緊隨中國之後,成為世界第四。長期以來印度的軍事實力都是落後的代言為何這一次成為第四呢?

在立足南亞、稱雄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的思想制導下,印度推行 「地區性有限威懾」的軍事戰略。根據這種戰略,印度平時把45%左右的陸、空兵力部署在西部邊境,突出「進攻態勢」的特點;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邊境,保護其「既得利益」;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縱深地區,作為戰略預備隊和內部治安力量。海軍在沿海部署東、西兩支艦隊,活躍於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重點放在西部,對付與其利益相衝突的國家並保護自己的海上經濟利益和石油通道。空軍重點部署在西部和首都附近。

印度人口世界第二,有12.2億人,必要時可以徵兵6.152億人,每年可補充2290萬名達到服役年齡的人力資源。目前印軍現役人數132.5萬人,預備役人員214.3萬人。

自1970年代以來印度大力發展海軍,光航空母艦就引進了2艘,其他如大中型水面艦艇和常規潛艇的引進數量也分別達到52艘和20艘以上。所有這些使印度海軍成為在印度洋舉足輕重的力量。可印度的造船工業卻不是那麼爭氣,到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繼日本、韓國之後的第三大船舶出口國,並愈發有超越前者的勢頭。

德國人自己不敢造的高科技船舶,也是把定單交到中國人的手上。中國自製6000噸級驅逐艦的發展周期只有印度同類型艦艇的1/2,所需費用也僅為後者的70%左右,而在性能上卻絲毫不差。我們有理由懷疑,在未來的海上軍備競賽中,印度勝過中國的把握能有幾成。

印度還推行核威懾的政策。如何保證軍備發展不影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新的國策,印度防務決策層經爭論達成共識:發展核的軍事用途,實施核威懾。在失去原蘇聯的核保護傘後,印更加強了發展核武器的信念,立場更趨強硬,不屈從國際社會的壓力,拒簽核不擴散條約。在核武器運載工具方面,印度除有能攜帶核彈的遠程轟炸機外,正在研製中程飛彈和洲際飛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060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