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軍B-52H巡航朝鮮半島
繼B-52戰略轟炸機後,美國又向朝鮮半島派出戰略武器:2月13日至15日,美國「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艇「北卡羅來納」號參加了美韓於在韓國東部海域舉行的聯合潛艇演習;下個月,美軍將派遣「斯坦尼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參加「關鍵決斷」和「鷂鷹」美韓聯合演習。
此舉無疑是蓄意向已經劍拔弩張的朝鮮半島繼續施以高壓。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恐怕美國「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以下三大方面。
攻其必救:打亂中國戰略資源部署,緩解南海壓力
從 表面上看,美韓選擇此時進行聯合軍演是對朝鮮射星作出回應。然而,稍有軍事常識便不難判斷:朝鮮此前發射的是用於搭載衛星的運載火箭,並非彈道飛彈;即便 該技術可應用於發展彈道飛彈技術,以朝鮮現有飛彈技術要突破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無異於「天方夜譚」,何況朝鮮的核武器相當原始落後,根本無法進行飛彈投擲 ——這個長期在重重製裁之下艱難為生的積貧積弱小國,有何能力給遠隔重洋的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帶來安全威脅?此問題之答案,大家心知肚明。然而,美國頗有痛 下殺手、將以大欺小進行到底的架勢。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海洋國家,擁有無可爭議的海上霸權。近年來,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陸海復合型國家兼 全球頭號工業大國闊步走向海洋,美國自覺海上霸權受到威脅,在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樞紐南海地區危機感尤甚。由於美國「戰線」遍及全球,不可能在南海 投入過多軍力,面對中國日益強大的海防力量深感占不了便宜,因此採取 「圍魏救趙」的方式——藉助朝鮮射星加強在半島附近海域的軍事部署,逼近中國「心臟地區」,迫使中國分散資源進行應對,從而減少在南海甚至是釣魚島的資源 投入,可謂「攻其必救、一石二鳥」。

冷戰後,美國海軍開始了戰略轉型:其作戰範圍從公海大洋向歐亞大陸瀕海地區挺進;「假想敵」由蘇聯海軍轉變為可能威脅美國海洋霸權地位 的歐亞大陸國家海軍。此次美國投入如此巨大在朝鮮半島附近海域進行軍演就是對海軍戰略轉型的一次貼近實戰的檢驗——讓核潛艇和航母在瀕海地區進行演習有助 於提高其對付歐亞大陸國家海軍的能力。
美國一直對朝鮮可能發展出戰場生存能力高、火力持續能力強的海基核力量表示「擔憂」。而海基核力量的 武器平台就是飛彈潛艇,因此,這次軍演的重頭戲就是反潛戰。使用「維吉尼亞」級核潛艇配合P-8反潛巡邏機進行反潛作戰效率很高。此外,美國將於3月出動 的「斯坦尼斯」號航母,屬於「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是典型的進攻型武器,可以搭載包括戰鬥機、攻擊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機型在內的70多架艦載機, 形成一個完善和強大的空中打擊體系。
實際上,朝鮮是否已經進入熱核時代尚未明確,其常規動力飛彈潛艇距形成實戰能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加 之其縱深短淺,若是針對朝鮮,美國根本無需出動如此重量級戰略武器——「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搭載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戰斧」巡航飛彈,可以對大陸縱深 目標進行打擊:該型核潛艇一旦進入黃海,其攻擊範圍可以囊括中國華北到俄羅斯遠東地區;出動「斯坦尼斯」號這樣的「巨無霸」還有一個重要目的:通過編隊及 其艦載機完善的設備搜集沿岸國的雷達信號及通信信號,用以未來可能的戰爭。
由此,美韓在黃海進行如此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究竟劍指何方,已經 昭然若揭了——裝備核潛艇的中國北海艦隊正承擔著京畿地區的海上防禦任務,通過此次軍演,一方面,通過向中國核心關注地區施壓以試探中國底線;另一方面, 面對美韓黃海軍演,中國必將提高戰備程度,美國以此試探中國軍隊反應速度、反應方式以及規模,從而推斷出解放軍的戰備程度及行為模式,為今後類似的行動提 供理論依據。

冷戰後,美國海軍開始了戰略轉型:其作戰範圍從公海大洋向歐亞大陸瀕海地區挺進;「假想敵」由蘇聯海軍轉變為可能威脅美國海洋霸權地位 的歐亞大陸國家海軍。此次美國投入如此巨大在朝鮮半島附近海域進行軍演就是對海軍戰略轉型的一次貼近實戰的檢驗——讓核潛艇和航母在瀕海地區進行演習有助 於提高其對付歐亞大陸國家海軍的能力。
美國一直對朝鮮可能發展出戰場生存能力高、火力持續能力強的海基核力量表示「擔憂」。而海基核力量的 武器平台就是飛彈潛艇,因此,這次軍演的重頭戲就是反潛戰。使用「維吉尼亞」級核潛艇配合P-8反潛巡邏機進行反潛作戰效率很高。此外,美國將於3月出動 的「斯坦尼斯」號航母,屬於「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是典型的進攻型武器,可以搭載包括戰鬥機、攻擊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機型在內的70多架艦載機, 形成一個完善和強大的空中打擊體系。

實際上,朝鮮是否已經進入熱核時代尚未明確,其常規動力飛彈潛艇距形成實戰能力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加 之其縱深短淺,若是針對朝鮮,美國根本無需出動如此重量級戰略武器——「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搭載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戰斧」巡航飛彈,可以對大陸縱深 目標進行打擊:該型核潛艇一旦進入黃海,其攻擊範圍可以囊括中國華北到俄羅斯遠東地區;出動「斯坦尼斯」號這樣的「巨無霸」還有一個重要目的:通過編隊及 其艦載機完善的設備搜集沿岸國的雷達信號及通信信號,用以未來可能的戰爭。
由此,美韓在黃海進行如此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究竟劍指何方,已經 昭然若揭了——裝備核潛艇的中國北海艦隊正承擔著京畿地區的海上防禦任務,通過此次軍演,一方面,通過向中國核心關注地區施壓以試探中國底線;另一方面, 面對美韓黃海軍演,中國必將提高戰備程度,美國以此試探中國軍隊反應速度、反應方式以及規模,從而推斷出解放軍的戰備程度及行為模式,為今後類似的行動提 供理論依據。

連橫之計:離間中韓、中朝關係,損害中國國際公信力
中國努力構建的「六方會談」本已推動朝核問題向利好方向發展,然而, 由於美國採取繼續敵視和加強制裁政策,中國為朝鮮半島無核化以及和平穩定所作的一切努力化為烏有。美國選擇在朝鮮射星後聯合韓國進行軍事演習,必將加大朝 鮮危機感、堅定其發展核武之決心,使中朝關係遭受進一步考驗。同時,中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美國擔心美元霸權的地位在東北亞遭到削弱,藉助軍演不但可以安 撫盟國韓國的朝核恐慌,並且可以在中韓之間打入楔子——韓國不滿中國未能阻止朝鮮擁核,中國可能對韓國邀請美國在中國京畿附近的黃海進行軍演感到疑慮,從 而遏制中韓關係的發展勢頭、離間中韓關係。
此外,美韓在中國核心關注區域進行軍演,企圖在外交上孤立中國、在安全上威脅中國之餘,也有意通過此種行為宣示美國在亞太事務中的強勢存在,以壓縮中國在亞太事務中發揮作用之餘地,甚至損害中國的國際公信力。
由 此可見,美國在朝鮮半島不斷「火上澆油」其實是在給中國「設局」。為了「破局」,中國須繼續加強海上防禦能力並強化空中打擊能力,以便在黃海地區實施有效 防空、反潛、反艦作戰;同時,聯合俄羅斯這一朝核六方會談的重要參與方,共同應對美國及其盟友的戰略合圍;此外,進一步推動和深化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 加強周邊國家相互依存程度。
說到底,近年來美國針對中國的種種「過激行為」,實際上反映出在維護霸權成本攀升與綜合國力相對下降之間之矛盾日益尖銳的大形勢下,美國面對中國崛起的焦慮心理。時間顯然在中國這一邊,只要中國保持戰略定力與耐心,美國的東北亞攻勢最終將逐步走向自我消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