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軍改針對哪些內容?
美國國防部負責採購的副部長強調,為了以應對來自中、俄、伊、朝伊斯蘭國「五大安全挑戰「,2017財年的國防預算必須從長計議。值得注意的是,國防部申請的2017財年國防基礎預算分配中,裝備採購只有1025億美元,而RDT&E開支高達714億美元。看來美軍也清楚一味亮」高、大、上「裝備,不如加強基礎科研。
席拉帕克認為,中國軍隊的主要弱點是戰備、聯合行動、物流、以及缺乏實戰經驗等。
這位蘭德公司的分析員說得也不是那麼離譜。

戰備方面:
對於中國來說軍隊還好說,問題是社會的戰備水平如何呢?
現在的中國,有非常多的人認為戰爭那是軍隊的事情。這些人普遍認為老百姓花錢供養軍隊,軍隊或國家安全部門就是阻擋戰爭與老百姓之間的隔離牆。無論牆外如何戰火紛飛,牆內依然可以笙歌艷舞。
這種普遍觀念讓中國社會的戰爭意識及其淡薄,上到地方高級黨政官員下到老百姓都沒有問問自己假如某一天外軍的炸彈落下,他們該怎麼辦。在這種有害的氛圍下,城市的人防設施的應有功能並不完善,社會民兵的軍事訓練(有相當多的地方民兵壓根就沒有訓練)與正規軍完全是脫節的。
至於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參與軍工技術產品的研發政府已經放開禁制,能不能起到積極作用還有待觀察。
軍隊的戰備水平,這需要軍改完成之後才能下結論。全軍的各級指揮機構能否向普京那樣隨機對管轄範圍內的部署進行檢查並形成新常態是提高部隊戰備水平的關鍵。
要知道蘇聯臨解體的前些年,雖然蘇軍的指揮系統愈來愈官僚化,但戰備水平還很是不馬虎的,遠強於90年代的解放軍。

聯合行動方面:
那就是指的是各軍兵種合成了,看過《陸軍一號》的朋友應該對我軍不同軍兵種的有效合成問題有個大概的概念了。
二戰美軍練出來了空地一體協同作戰,蘇軍練熟了步坦協同作戰。越戰後美軍依據1986年頒布的《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重構法案》對美國軍隊的指揮系統進行了重新構架。這才有了戰區主站,軍種主建的理念。
這次軍事變革強調打破軍種之間的指揮鏈壁壘,突出不同軍兵種的合作與協同。
我軍吸收了蘇聯建軍的經驗,在大陸軍傳統上搞出了步炮協同。當然,搞步炮協同是因為基於當時的物質條件太差,玩不轉步坦協同的妥協方案。
一直到現在,隨著信息化技術元素加入我軍,物質上阻礙軍兵種融合協同的障礙大大降低了。可從《陸軍一號》的內容來看,最大的困難在於非物質的阻礙。該劇中體現的那還僅僅是陸軍中地面力量與陸航力量的協同就突出了極大的矛盾,老一代的軍人要進行自我否定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如果是海陸空火箭軍、戰略支援軍在一個以上的戰略方向聯動呢?
可見簡簡單單的聯合行動可不是說說那麼容易的呀。

物流方面:
這就說的是解放軍的後勤物資保障能力了。
美軍前些年搞智能化快速後勤輸送,士兵穿著作戰服拿著POSS機在往來的裝箱物資上進行操作,如果他們穿著的是便服別人還以為是超市的檢貨員呢。
軍事大國的軍事物資流動很像大型倉儲超市的模式,基本上從零售業的物流水平就可以評估出該國軍隊的後勤效率。
很遺憾,中國的零售業比較特別。中國沒有一家本土零售業企業可像沃爾瑪那樣其業務覆蓋全國的,我們熟知的大型超市基本都是老外牌子。中國社會大行其道的是網絡物流,天貓阿里巴巴為人們所熟知,甚至衝擊到了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社會。從經濟角度來說,電子商務領域確實是中國人有資格驕傲一把的。
可從軍事角度來衡量呢?雖然網絡商務平台面向消費個體提供的那是應有盡有,消費個體面對的是一個能滿足無限個性化需求的體系,本質上體現的是精確供求關係。但是,這種模式適用于軍事需求嗎?
如果作戰部隊面臨的對手是具有對稱對抗能力的,那麼作戰部隊面臨的是未知的戰爭迷霧。這時所謂的精確後勤或智能後勤能正常發揮作用嗎?當然目前中國軍隊海外活動規模不大、持續時間不長。面對的威脅程度不高,這確實也造成了對後勤能力要求的低下。以當前我軍正在或可能活動、部署的範圍,現在的後勤保障能力算是足夠了。
但,高強度的武裝衝突的環境之下呢?這種能力在敵方對我軍全方位實施打擊、干擾的前提下,還能發揮出100%的效能嗎?

實戰經驗方面:
我倒是很不擔心這方面,因為我認為美軍也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經驗。
美軍獲得的所謂實戰經驗從何而來呢? 不用問! 是伊拉克和阿富汗!
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面對的對手那根本不能稱之為具有對等對抗能力的敵軍,無論是面對薩達姆的伊拉克軍隊還是面對塔利班的軍隊或是之後的伊拉克、阿富汗的反美武裝,美軍自始至終都具有絕對非對稱優勢。
這種物質上的強大優勢必然會形成美軍個體的心理優勢,然而當美軍面對中俄這樣的對手時,那種心理優勢還存在嗎? 畢竟伊拉克的反美武裝和阿富汗的塔利班是沒有可與美軍對等的電磁對抗能力的,也沒有射程上萬公里的洲際飛彈讓美軍的反導體系必須保持警戒、更是沒有以千計算的飛機、坦克、火炮和信息對抗能力。
美軍在從前的那些對手身上獲得的優勢在面對中俄時毫無意義。
唯一有優勢的一點就是美軍士兵普遍比解放軍軍人更直接的感受到了戰爭的血腥和恐怖還有瘋狂,這可能是美軍相對於解放軍而言心理上的優勢吧——對殺戮環境的適應。
因此上說,我們還要做的還要努力的很多很多。
如果解放軍自始至終都那麼無堅不摧,我們也沒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還有數不清的資財搞什麼軍改了。
很多人對中國總是面對外部的挑釁、衝突不採取軍事手段非常不滿,我這裡想說的是即便我們靠軍事強勢讓菲律賓退縮了,強行搶回了越占我島,在釣魚島方向把日本人打了個捂臉花,但這個過程美國人會放過嗎?
整個行動中,我軍的所有弱點和尚有改進之處都會被美國人記錄下來,中美之間的博弈可是長期的、是常態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9001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