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武器小型化差點中了美國的奸計:幸好有一人及時出現扭轉大局!!!

彥寧| 2016-02-14| 檢舉

眾所周知,在中、美、俄、法、英這個五個核大國中,中國突破氫彈所花的時間是最短的,僅僅用了兩年多時間,中國就快速搞定了氫彈技術。但實際上,另一個很少被提及的事實是,中國掌握氫彈小型化技術卻是五個核大國中最晚的一個,直到1996年全面核禁試前夕才做完了必要的核試驗,而美蘇英法早在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就已經完成了氫彈的小型化,並在之後很短的時間內就裝備了部隊,這給中國造成了很大的戰略壓力。

為什麼核武器小型化如此重要呢?首先製造核武器最終的目的是將核武器投擲到敵國領土,從而達到震懾和打擊敵方的作用,一般來說,運載核武器的工具主要包括飛機和飛彈,而五個核大國在早期主要依靠中程飛彈和遠程轟炸機,到後來則主要依靠的是洲際飛彈,為了將核武器裝入狹小的飛彈頭錐內,小型化是必須的,甚至是必然的。沒有核武器小型化,一個核國家擁有核武器就不能夠對遠方的戰略對手實施有效威懾,因為你的飛彈發射距離遠遠夠不著。

造成中國核武器小型化的原因是各方面的,但總體上,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第一、由於上世紀60年代的經濟條件限制,中國核研究和核試驗的次數很少,僅為同期美國的30分之一,而氫彈小型化(尤其是氣態助爆初級氫彈武器)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核試驗得到的經驗,第二,是中國對核武器小型化的技術積累嚴重不足,說白了,就是自己從材料到生產工藝達不到要求。

不過,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就意識到初級小型化的重要性。他選定了小型化初級的類型,提出了主攻方向,對小型化的可能性和小型化的尺寸等都做了分析和粗估,並組織人進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和理論設計,正式進行了熱試驗。我國「氫彈之父」于敏院士審時度勢,對世界核武器技術發展做了深刻分析,他認為美國核武器在新一代三相彈(也稱「氫鈾彈」)研究上已經接近核武器發展的極限,進行更多的核試驗也不可能有更新的突破,因此為了壓制他國進行核試驗,美國將加快推進全面禁止核試驗進程。

如果全世界都加入全面禁止核試驗進程,這無疑對中國發展核武器小型化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因為中國進行核試驗本身就不足,而且小型化還沒有完成就要禁止核試驗,這就是要徹底遏制中國發展小型化核彈之路,因而必須敢在美國的陰謀得逞前,加快中國核試驗步伐。

上世紀80年代,于敏的建議得到了採納,中國在1987年至1996年《全面禁核試條約》簽署之前完成多次核試驗,中國一舉掌握了核武器小型化的關鍵技術——「氣態助爆」技術,通過爭取的這十年,中國終於把「讓氫彈變輕」的理想化作了現實,于敏為我國核武器的小型化作出了卓越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962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