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韓聯社稱美陸軍將於本月底向韓國派遣4500兵力,這批軍人隸屬駐胡德堡第一騎兵師第一騎兵旅戰鬥部隊,將接替去年6月派駐韓國的美軍循環部署兵力,在韓國駐守9個月。第一騎兵師表示,這次部署是為了協助維護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
圖註:由C-17運輸機空運的士兵,200人加起來也不到30噸重,只有M1A1主戰坦克的一半,空運起來十分方便。
雖然當前正值朝鮮剛剛進行核試驗的關口,時機敏感容易引人誤會,但第一騎兵旅進駐韓國並非是對朝鮮核試驗的反應,或是加強戰備的舉措,而是一次正常的輪換駐防行動。美軍部署在世界各地,那些常駐國外的部隊難免會與家人長期分離,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部隊士氣。尤其是美軍是職業化軍隊,採用募兵制,不說軍官、士官,很多士兵年紀都較大,已經結婚甚至有孩子,更難以承受長期兩地分離的痛苦。
為避免這一問題導致募兵難度增大,美軍採取了循環部署方式,即將各部隊輪流部署到世界各地駐防一段時間,到期後由新的部隊代替,原有部隊調回國內與家屬團聚。在美軍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治安戰的情況下,這還可以讓各部隊輪番參戰,避免「累的累死、閒的閒死」。
圖註:回國後擁抱孩子的美軍士兵。美國的全球干涉和軍事部署,給士兵帶來大量痛苦。
美軍第1騎兵師編制人數1.6萬人,下轄3個騎兵族、1個航空旅和1個炮兵旅,裝備M1A1/A2坦克348輛、M2步兵戰車144輛、M3騎兵戰車94輛、155毫米自行榴彈炮72門、裝甲人員輸送車308輛、AH-64攻擊直升機36架、UH-60多用途直升機24架、OH-58D偵察直升機44架、復仇者近程防空飛彈車36部,總計擁有各種作戰和輸送車輛5700輛,各型直升機121架,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重裝甲突擊集群。海灣戰爭時,該師用了2個月才部署到沙特。第一騎兵旅占該師總兵力的30%,規模十分龐大。
圖註:戰場上威風凜凜的M1A1主戰坦克在遠距離部署時是個巨大的麻煩,能夠鐵路運輸的地方還好,跨洋運輸時則需要等待漫長時間。
為減少兵力部署開支,美軍本次調防中不運送第一騎兵旅的裝備物資,只用飛機將該旅所有人員空運至韓國,接收原本駐紮在這裡的第二騎兵旅的全部裝備;第二旅回美國後則接收第一旅的遺留裝備,從而完成兵力調動。由於只需空運人員,兵力調動速度極大提高,可以在幾天內完成換防。
這樣做看似簡單,但並不是能夠簡單實現的。首先,第一騎兵師的3個騎兵旅輪流駐防韓國,需要每個旅都具備獨立實施戰役的能力,在爆發戰爭時能立刻發揮作用;而不能存在戰鬥力空缺,等到全師集結才有全部戰鬥力。為實現這一點,美陸軍從本世紀初開始實行作戰部隊模塊化改革,將旅戰鬥隊改為旅行動單位,增加情報、公共事務、憲兵等兵種,可單獨實施部署和作戰,從而更好地適應威脅分散、低強度對抗居多的作戰環境。
其次,各部隊的武器裝備即使型號相同,在使用中也會逐漸因維護修理習慣不同、完好率不同、零備件尺寸不同而形成較大區別,新部隊接收後往往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無法立刻形成戰鬥力。我國空軍之所以難以迅速轉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同飛機的零備件尺寸區別較大,必須為每架飛機單獨儲存和運輸備件。美軍要實現換人不換裝備,就需要使不同部隊的裝備保持相近的狀態,並形成標準化的記錄文檔,以利於新部隊迅速接手。依靠強大的工業能力和良好的裝備管理能力,美軍已較好地實現這一點。
圖註:俄軍蘇-34戰鬥轟炸機最初部署時,部隊抱怨幾乎沒有兩架飛機是相同的,輔助系統發電機要麼在機身左側,要麼在右側,可圖紙標示應該在第3個位置。
為應對全球範圍內的突發事態,節約重裝備運輸時間,美軍不僅在中歐、韓國等前沿地區儲備大量物資,還組建了海上預置船部隊,將一部分戰略儲備物資預先裝載在船上,儲備在危機高發地區附近。一旦需要,預置船可就近前往卸載裝備物資,從而節省了重裝備海運的時間。美國海上預置部隊歸軍事海運司令部管理,擁有預置船36艘,分別部署在關島、印度洋迪戈加西亞群島、波斯灣和地中海。前沿物資儲備方便了美軍部署,但也占用了大量裝備。以坦克為例,美軍M1系列坦克共裝備約8000輛,只有不到4000輛由現役部隊使用,其餘均作為儲備物資。
圖註:美軍預置船隊,可在72小時內抵達世界大部分熱點地區,從而支持美軍一周內部署一個裝甲旅的要求。
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有大量海外利益需要保護,其中大部分在遠離我國本土的印度洋和地中海地區。由於我國奉行不結盟政策,因此缺乏海外基地,遭遇突發事件時難以及時做出反應。2011年利比亞戰爭爆發時,僅能排出一艘護衛艦前往撤僑,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為保護海外公民和投資,我國有必要借鑑美軍經驗,在印度洋地區部署預置船,以應對越來越多的戰爭風險。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