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美軍如今難以抗衡現代化的俄羅斯及中國軍隊,因為前者已「習慣於」在中東打巷戰。
俄新社2月3日援引《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的報道稱,美國長年累月忙於實施打擊中東武裝分子的大規模行動,但其對手即俄中的軍事實力卻在不斷增長。
報道稱,美國軍隊將「在伊拉克及阿富汗塵土飛揚、藏污納垢的街道上從事充滿不確定性的戰爭作為目標」,這只是刺激了更為輕型軍備的研發及生產,例如防地雷反伏擊車、無人機等。
與此同時,俄羅斯卻著手實施夯實並完善本國武裝力量的計劃,投資研發能夠同時發射數枚飛彈的新的高技術坦克及戰機,並繼續製造極具殺傷力的S-400地空飛彈系統,後者在敘利亞亦有部署。
報道稱,而中國近年來也在大力發展本國軍事實力,重點是加強海軍及空軍建設。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強調,華盛頓沒有及時應對「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實力的增強,「與美國先前遭遇的各類恐怖組織不同,該組織更傾向於打典型的常規戰爭,並輔以游擊戰術,封閉與伊拉克的邊界。它充分利用了敘利亞內戰以及美軍2011年從伊拉克撤出的契機」。
美媒警告中俄電子戰能力躍升:美陸軍落後約25年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2月1日發表題為《國會擬提高軍隊的電子戰能力》的報道稱,美軍電子戰能力落後其他多數現代化國家約25年,陸軍領導層正在幕後努力加強美軍的電子戰能力。據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看到的新法案預告,國會準備通過一項新法案,幫助軍隊領導層獲得必要的資金來追趕其他國家。
國會和軍方官員對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說,近年來,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等國家在電子戰領域取得了很大進步。
與此同時,由於預算壓縮,而且完成新技術採購程序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所以美國在這一領域已經遠遠落後。
新法案謀求砍掉這種繁文縟節,在電子戰領域的資金使用方面,給予五角大樓領導人更多的靈活性。官員們說,要使美國進入電子戰的最新時代,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這只是第一步。
這項法案的主要倡議者馬克·柯克參議員說:「重要的是,我們的軍隊要主導電子戰的攻防,因為我們的敵人把我們的電子系統作為目標打擊就可傷及我們的部隊。」
柯克說:「我的《電子戰增強法》將打破五角大樓的官僚作風,儘可能快地使重要的電子戰技術為我們的軍人所掌握。」
陸軍電子戰主管傑弗里·丘奇上校說,他和其他人一直在幕後努力,以說服國防部領導人認識到有必要追趕其他國家的技術能力。
丘奇說,美國陸軍脫離電子戰領域已經10多年。在這期間,其他國家在技術及應用方面已經超過了美國。
比如,高層軍事領導人曾經稱俄羅斯在這方面的能力「令人難以想像」。
從1995年到2003年,陸軍撤銷了電子戰部隊。2005年左右,很多軍人在伊拉克被無線電引爆的自製炸彈炸死炸傷,又開始非正式地加強這方面的能力。
雖然陸軍撤銷了自己的電子戰部隊,但是其他軍種,比如空軍,在繼續保留電子戰能力。
丘奇說,這些年來,五角大樓的多個研究報告得出結論表示:「陸軍落後25年。陸軍需要儘快恢復電子戰能力。」
我軍艦載電子戰機曝光 咆哮鯊讓中國又一領域追上美國
中國殲15電子戰型號戰機曝光 在這一領域中國已經追上美國
據媒體報道,近日網絡上流傳出一張中國殲15艦載機的改進版本引起軍迷關注,在這張圖中,這款殲15戰機明顯與現役版本不一樣,同時在下方還掛載有神秘吊艙。有分析指出,這就是中國殲15艦載機的電子戰型號。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電子戰版的殲15戰機在邊條上明顯比現役殲15要豐滿,提高了戰機主翼的升力,從下方可以看出,電子戰版的殲15取消了腹鰭,垂尾改為外傾,提高了戰機的隱身性能。
如果這一圖片屬實的話,那麼中國在艦載電子戰機方面已經追上美國的步伐,走向世界的前列,未來面對強大如美軍航母,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電子戰機在戰場上的巨大作用
電子戰機在戰場上可以執行電磁壓制,敵方雷達摧毀,敵方電磁信號干擾等任務,對於現代化戰爭來說是一種有效的制敵利器。
首先是電磁壓制和信號干擾。電子戰機可以掛載專門的電子戰吊艙,在空中對敵方的預警、通訊及雷達系統,預警雷達探測不到我方目標,指揮系統發不出去指揮信號,讓敵方指揮系統陷入聾子和瞎子的狀態,從而為我方對敵打擊爭取到先機。
第二,電子戰機在將敵方雷達通訊系統致盲以後,可以由自身攜帶的反輻射飛彈,對敵方雷達予以摧毀,從而保證我方戰機能夠順利的完成任務。
正是由於電子戰機有如此大的優勢,才讓美軍對中國在電子戰機方面的發展非常敏感,一旦中國在這方面取得進展,美國媒體就會大肆炒作。但是美國也只能對中國軍工科技的發展炒作一番而已,絲毫不能阻礙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發進展。
其實在殲15電子戰型號之前,中國已經研發成功了電子戰機。那就是以國產戰鬥轟炸機殲轟7為載機的電子戰機。
在2009年的時候,就有媒體曝光了掛載電子戰吊艙的殲轟7戰機,雖然當時飛豹並未攜帶反輻射飛彈,但是這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了。
據環球網2009年引用美國媒體的報道稱,中國已經開發出了一種用途和美國EA-6B ,EA-18G「咆哮者」類似的電子作戰飛機---殲轟-7「飛豹」電子作戰改型飛機。據美媒推測,中國這批電子戰機與美軍同類型號相似。目前美軍已經開始批量列裝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今年一月份,中國正式公開了這款電子戰機,預示著這款戰機已經形成戰鬥力並批量列裝部隊了。
電子戰型號的殲15將讓遼寧艦如虎添翼,可以面對美國航母了
長期以來美軍一直嘲笑中國航母戰鬥力,其主要兩點就是,中國沒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和艦載電子戰機。不過令美國失望的是,除了艦載預警機以外,中國在艦載電子戰機方面也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未來殲15艦載電子戰機一旦裝備中國航母,將是中國航母戰鬥力取得大幅躍升。即使面對美軍的航母編隊,中國航母也有一戰之力。
圖為近期試飛的殲15S
近日,一組中國最新研製的殲-15S艦載機的照片在網絡上曝光,照片清晰地拍攝到了機尾處的著艦尾鉤,足以證明這是一架用作航母艦載機的雙座型戰機,這也終結了由來已久的殲-15S是否真的存在的爭論。
於是,網上各種對其未來用途進行了種種猜測,有說是殲15的雙座教練型,還有說可能會在這種平台上發展中國版的「咆哮著」電子戰飛機等,戰略網軍事評論員認為:在殲15的基礎上研發一款專用的艦載電子戰飛機確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隨著未來我們國家的航母走向大洋,除了各艦船具備一定的電子戰之外,更需要一款機動性能高、攻防能力強的專用電子戰飛機。
圖為美國已經退役的EA-6B電子戰飛機
我們已經很清楚,當今作戰是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的聯合作戰,如果想通過某種武器來贏得戰爭的勝利(出核武器外),是非常不切實際的,除了傳統可以看得見的堅船利炮,看不見的電子戰早已成為戰爭前最重要的壓制手段,電子支援已成為與火力打擊並重的一種「特殊突擊樣式」。
在海灣戰爭中,EA 一6B與EF一111A和F一4G三種電子戰機一起組成聯合編隊,近距離壓制地面防空火力的制導、瞄準系統和通信指揮控制系統,極為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一役成名。隨著現代戰場環境形式越來越嚴峻,這些早期用途單一的電子戰飛機越來越難以獨立完成作戰任務,這催生了美國海軍對EA-18G電子攻擊機的迫切需求。
圖為美國當前最先進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在EA-18G的開發過程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點,其中主要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在項目初期,為了驗證EA-18G上的兩人機組能否完成EA-6B上四人機組的工作,波音公司安排500多名美國海軍機組人員在EA-18G模擬器上進行了長達10年的測試,最終證明兩人機組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波音公司還用一輛拖車將一部模擬器帶到美國的很多敵方,讓作戰人員和決策者親自操縱控制台和顯示器,來證明其概念的可行性。
圖為艦上起飛的EA18G電子戰飛機
開發過程中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一架噴氣式戰鬥機能否攜帶這些大功率干擾吊艙而不會干擾電傳操縱飛行控制設備、駕駛艙內的顯示器和機上的其他電子設備。美國海軍和波音公司將一架F/A-18F放置在馬里蘭州帕圖克森河海軍航空站的電磁測試艙內,給飛機掛上干擾吊艙並進行輻射,最終證明該飛機可以執行這樣的任務。
第三個主要問題是為亞音速的EA-6B設計的ALQ-99干擾吊艙能否在F/A-18F機身下湍急的氣流中正常工作。波音公司將干擾吊艙掛在飛行測試驗證機F/A-18-F1上,在聖路易的波音公司工廠進行了飛行,首飛就在30000英尺的高度上達到了0.9馬赫,而吊艙一切正常。
圖為俄羅斯新一代S400防空飛彈系統
隨著世界各國防空飛彈系統的不斷發展,艦載戰鬥機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時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中國也迫切需要一款能為編隊護航、提供電子壓制能力的艦載電子干擾機。而目前我國還沒有一款專門執行電子干擾/壓制任務的作戰飛機。
從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的基礎改裝EG-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的經驗來看,殲-15S也有著改裝為專門的電子戰機的巨大潛力,電子干擾任務通常是通過掛載電子吊艙形成,殲15作為重型艦載戰鬥機,在外掛能力上優勢比較突出。
圖為殲15夥伴加油艦載機
我們國家當前的遼寧號航母是滑躍起飛方式,美國的航母均為彈射起飛方式,這可能短期內限制了殲15作為電子戰飛機的實際作戰能力,只能通過減少油量來實現殲15電子戰飛機的正常起飛,然後通過夥伴加油機實現其油量的正常補充。
圖為殲15S,可以看出來其為雙座布局
殲15改裝成專用電子戰飛機具備的優勢:
1、擁有兩名飛行員,可以更好的協調電子作戰;
相比殲-15,殲-15S擁有兩名飛行員,由於雙座型戰鬥機比單座型戰鬥機多了一名飛行員,對戰場的感知能力更強,這意味著殲-15S比殲-15更適合執行一些複雜的任務,可以由后座的飛行員控制相關武器及電子戰等系統,實施精確打擊、電子干擾等作戰任務。
除此之外,在必要的情況下殲15雙座機戰鬥機,可以作為指揮機來使用,這對於航母在海外缺乏大型預警機協調指揮情況下作戰有著重大意義,而殲-15S艦載機在未來很可能就會擔當起空中臨時「指揮」的角色。
圖為俄羅斯蘇33艦載戰鬥機
2、殲15屬於重型艦載戰鬥機,擁有更大的內部改裝空間;
殲15是當今世界除蘇33外最重的艦載戰鬥機,殲-15S相比較殲15機體空間更大,在供電、冷卻方面的能力更強,可以在機身內配備更多用於電子戰元器件,這對於將殲15S改裝成專用電子戰飛機,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硬體條件,這也是美國海軍為什麼沒有選擇F18早期型,而選擇F18E/F超級大黃蜂作為電子戰飛機平台的一個重要原因。
可以預見,殲-15S艦載機終將不會僅僅是一款教練機,未來,肯定會以此為基礎平台,研發其他特種作戰飛機打下基礎,它的出現,對於提升中國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完善我國艦載教練機訓練體系和航母作戰力量都有著不容小覷的意義。
資料圖:JZY-1型艦載預警機驗證機
再次,我們也希望中國海軍其他特種作戰飛機能夠快速發展,為中國航母最終形成整體作戰能力注入力量,同時,也期待中國海軍能更好更強,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提供更有力的支撐。(作者:小徹)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