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ELIZABETH S. ANDERSON

圖片來源:網絡
自火藥問世以來,人們發明過成千上萬種槍,但只有少數獲得廣泛使用。它們中大部分都成了被遺忘的武器,但其中一些也有著非比尋常的特質。
1. 平底船槍(Punt Gun)
來源:York Museums Trust
這種霰彈槍很大很重,人們只能把它架在小型平底船上使用,它的主要用途是獵殺鴨子。平底船槍的一發子彈約重0.5千克,可以一次性殺死50隻鴨子。甚至曾有人創造出用這種槍一槍擊殺90隻鳥的記錄。
獵人用這支槍瞄準目標時,只需把槍口方向對到鴨子聚集的地方就行了。平底船槍不能轉動,所以獵人需要將平底船行進方向對準鴨子。這種槍的威力實在太大,每打出一槍,船就會因為巨大的後坐力向後移動。
為了提升戰果,獵人們會組成八至十條船集體獵殺鴨子,這樣他們一次能打死500隻。最終,由於平底船槍威力太過驚人,導致野生鴨子數量急劇減少,因此許多地方禁止了這款武器。
2. 鴨掌手槍(Duck Foot Pistol)
來源:Hovey Smith via YouTube
鴨掌手槍因其槍管形似鴨掌而得名。這種手槍誕生於1700年代到1800年代之間,少則三個槍管,多則六個。通常,每支槍管都瞄準不同的方向,有一種變異型鴨掌手槍有兩個槍管指向前方,第三支槍管則向上。還有一種擁有四支槍管,竟然兩兩指向兩側。
鴨掌手槍主要由銀行保安、監獄獄警和船長使用,這些人可能遭遇來自不同方向的襲擊。其中船長是最需要使用這種槍的客戶,因為他們經常需要對付叛變的船員和來襲的海盜。
當遇到單個敵人時,最好還是以垂直姿態開槍,這樣很可能多發子彈同時命中目標。但多數案例已經證明這種辦法並不是很有效,大部分襲擊者只會被傷到,而不會被殺死。
對使用者來說,鴨掌手槍唯一的好處是能為他們爭取時間去拿其他更有效的武器。但這種好處的問題在於,使用者一開始就可以佩戴一支比鴨掌手槍更有效的武器。除了效率不高外,這種槍射出的子彈還可能會打到使用者身旁的硬物反彈回來傷到自己,得不償失。
3. Girandoni連發氣槍(Girandoni Repeating Air Rifle)
來源:US Army Heritage Museum
Girandoni連發氣槍誕生於18世紀的義大利,這種槍利用空氣推動子彈發射,而不是火藥。
Girandoni連發氣槍的槍托形狀奇特,也比較大,用於儲存空氣。槍手一般會額外帶上兩個槍托和一個手動氣泵,以免槍托里的空氣不夠用。在那個年代,Girandoni連發氣槍是一項真正的創新,是武器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它便於清潔,後坐力小,噪音也小,擁有20發子彈彈夾(這在當時很少見)。
然而,Girandoni連發氣槍的致命缺點就在於它的槍托很容易損壞而漏氣。奧地利軍隊曾是這種槍的主要使用群體,他們曾給Girandoni裝上更大、更堅固的儲氣槍托。但這種辦法很不實用,極大影響了士兵在戰場上的機動性。另外,Girandoni裝彈也不方便,士兵在裝彈時需要將槍口對著天上,讓子彈進入槍膛。
4. LeMat左輪手槍(LeMat Revolver)
來源:Wikimedia
LeMat轉輪手槍也叫作「霰彈轉輪手槍」,因為它能神奇地從一支九發轉輪手槍搖身一變,成為一支單發霰彈槍。這款手槍由讓·亞歷山大·弗朗索瓦·勒馬特(Jean Alexandre Francois LeMat)博士於1856年發明,後來在美國內戰時期為南方聯盟軍隊裝備。
和其他轉輪手槍不同,LeMat手槍除一個用於發射九發.42口徑子彈的槍膛外,槍膛下面還有一個大槍膛。儘管子彈存於不同的槍管中,但槍手只要向上撥動撞針就是轉輪模式,向下撥動就是霰彈模式。
雖然LeMat轉輪手槍極富創意,但它的毛病也不少。首先,它裝載的九發子彈和一根額外槍膛讓它拿起來很重,不利於瞄準、開火和裝彈。在實際操作中,給這支槍裝彈簡直困難至極,幾乎不可能在戰鬥過程中裝彈。
5. 墓地槍(Cemetery Guns)
來源:Philip K. Clover via USPTO
18世紀到19世紀,一些西方國家出台法律禁止醫學院購買死屍用於教學或科研目的,大夫和醫學院學生獲取死屍的唯一途徑,只能是通過死者家屬捐贈或接收死刑犯遺體。這讓盜墓者無法再把偷盜的屍體賣給醫學院獲利。
而在這之前,「墓地槍」就是為應對盜屍賊發明的。人們把這種槍藏在墓地,與絆線機關相連,一旦盜屍賊觸碰絆線,就會引發墓地槍開火。
為了對付墓地槍,盜屍賊會派出假扮成寡婦的女人提前在白天進入墓地踩點,摸清墓地槍的位置。守墓人發現了這一點,於是白天撤走墓地槍,晚上再擺回來。
不過,墓地槍很快被法律禁止,於是有人又發明了「棺木魚雷」。只要有人掘墓,就會被這種地雷炸個粉碎。
即便在墓地槍還合法時,也很少有人使用它。由於造價昂貴,一般只有富人家庭才會使用,所以盜屍賊更多還是把窮人家的墓地作為目標。
6. Gyrojet火箭助推槍
來源:KeyserSoze
Gyrojet火箭助推槍發射的子彈是內含固體推進劑的火箭式彈丸,具有穿甲能力。這種槍只問世過兩種版本(手槍和卡賓槍),而最初它的發明者曾計劃推出60種版本,其中包括55mm的飛彈攔截武器。但後來由於這類武器銷量不佳,在出品少數原型槍後,其他版本的槍械研製計劃即告破產。
火箭助推子彈即是Gyrojet的優點,也是其失敗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子彈在發射時先以低速射出槍口,然後在飛行過程中慢慢加速,這大大降低了Gyrojet近距離作戰的能力,在近距離作戰時遠比不上其他普通槍械。而且,由於沒有配備光學瞄準系統,它的遠距離作戰能力也不盡人意。
7. 帕克爾轉膛槍(Puckle Gun)
來源:Simon Cousins
帕克爾轉膛槍由詹姆斯·帕克爾(James Puckle)於18世紀發明,是一種架在三腳架上的重型轉膛槍,後來的機槍便是以此為原型。但這款槍並不是自動槍械。
槍手需要不停轉動槍膛,將下一發子彈與槍管置於同一條直線。帕克爾槍每分鐘只能發射九發子彈,但這在當時已經很了不起,因為那時的毛瑟槍每分鐘至多只能發射三發子彈。
雖然帕克爾槍極富創意,但使用起來卻如同噩夢。這把槍太複雜太低效,很難受到軍隊青睞。詹姆斯·帕克爾曾想把這件發明賣給船隊用於海上防禦,但也沒有哪個船主願意買。
帕克爾槍可以發射圓形和方形兩種子彈,圓形子彈主要用於對付「文明敵人」,比如敵方士兵和犯罪分子,而方形子彈則專門針對當時在海上殺人越貨的土耳其人,讓他們嘗到「基督文明的厲害」。
8. 博爾夏特C-93手槍(Borchardt C-93 Pistol)
來源:Amendola90
博爾夏特手槍誕生於1893年,由雨果·博爾夏特(Hugo Borchardt)發明,其改良型博爾夏特C-93手槍是史上第一款批量生產的半自動手槍。
這種槍槍柄很長,彈夾一次可裝八發子彈,不像其他轉輪手槍需要子彈一顆顆上膛。博爾夏特C-93手槍射速很高,美國和瑞士軍隊曾考慮對其進行進一步改良。
可惜的是,這把造價昂貴的手槍有個重大設計缺陷,那就是它過長的槍柄讓瞄準和射擊很不方便,影響整支槍體的重量分布,其後坐力也來得又大又快。
曾有槍械製造商提議重新設計這款手槍,但被博爾夏特拒絕,理由是他自認為發明完美無缺。於是製造商繞過博爾夏特,與他的助手葛雷格·魯格(Georg Luger)合作。後者發明出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為德軍裝備的魯格(Luger)手槍。
9. 納粹皮帶扣手槍(The Nazi Belt Buckle Pistol)
這種槍乍看是皮帶,其實裡面暗藏一把手槍。納粹皮帶扣手槍的發明者是路易·馬奎斯(Louis Marquis),專為二戰時期的德國納粹黨衛軍高官製造,以備不時之需。使用時,只需朝上打開皮帶扣,槍管就會暴露出來,然後扣下扳機即可。
納粹皮帶扣手槍有雙管和四管兩種版本,最初版本連扳機都沒有,使用者只需敲打皮帶扣將槍口露出便能自動開火。後來這種槍衍生出了四槍管版本,並配有四個扳機。
有些人認為這種皮帶扣槍一般會為使用者藏在衣服、外套裡面以備不時之需,但其存量十分稀少,只問世過12把,似乎並沒有納粹真正讓它派上過用場。如今,納粹皮帶扣槍已成為槍枝愛好者眼中的珍稀收藏品,每把售價至少20,700美元。
10. Kolibri「蜂鳥」手槍(Kolibri 2 mm Pistol)
來源:Staffan Vilcans
Kolibri「蜂鳥」2毫米口徑手槍,可以說是史上最小的手槍了。它誕生於1910年,由弗朗茨·普凡拉(Franz Pfannl)發明,主要用於防身,但這把槍並不能有效阻止或限制敵人行動。
Kolibri手槍使用2.7毫米定製版Kolibri子彈,子彈飛行速度低,甚至可以被厚重衣物阻擋而偏離飛行軌跡。不過如果對著敵人臉部開火,這把槍依然具有一定殺傷力。Kolibri手槍的產量不到1,000把。
後來,普凡拉設計了一款更輕但稍大的4毫米口徑Kolibri手槍,但這時恰逢一戰結束,他的槍枝生意一蹶不振,不得不關門大吉。
(翻譯:張杭 編輯:曾宇)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