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後的美國軍隊,一直是作為一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專業軍事力量展現在世人面前,儘管其一直在逐步削減其重型裝甲部隊,打造更輕、更靈活,適合於快速部署到全球各地的輕型快反部隊,但總體上來看,即便是失去了蘇聯紅軍這個致命威脅,美軍並沒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而是在不斷探索新環境與新技術條件下的作戰思想與裝備研發,諸如「網絡中心戰」等作戰思想,不僅走在了全球的領先位置,也是個主要軍事強國的學習對象,強調以系統的力量有效整合,而非單純憑藉某一件武器或者某一支部隊來獲得戰爭的勝利。
但是在2001年911事件爆發之後,美國上下舉國震驚,在短暫的準備之後很快開始了反恐戰爭,美軍入侵併占領了阿富汗與伊拉克,儘管在入侵的過程中沒有遭到強烈抵抗,也沒有過多的人員傷亡,但是在接下來的占領階段,美軍遇到了新的難題,相比美軍接受的傳統訓練,在阿富汗與伊拉克面臨的絕對是一場非常規戰爭,除了要應對大量的游擊武裝和宗教部落武裝之外,作戰環境也不一樣,在阿富汗主要是高原山地戰,而在伊拉克則更多的是城鎮戰。作戰環境不同,戰術不同,所需要的武器也不同,以步槍來說,在阿富汗的山地戰中,由於雙方經常隔著山頭交戰,需要射程更遠的步槍,因此,在當地的美軍裝備的主要是長槍管的M-16A4步槍,而在伊拉克的巷戰環境中,為了達到更快的反應速度,美軍則裝備的是各種版本的M-4卡賓槍。同時,由於人力不足,步兵缺乏,很多美軍的專業人員,諸如炮兵和後勤技術人員,不得不挎上步槍,參與到巡邏作戰中。
近日,美國媒體發表文章稱,美國長年累月忙於實施打擊中東武裝分子的大規模行動,但其對手即俄中的軍事實力卻在不斷增長。美國軍隊將「在伊拉克及阿富汗塵土飛揚、藏污納垢的街道上從事充滿不確定性的戰爭作為目標」,這只是刺激了更為輕型軍備的研發及生產,例如防地雷反伏擊車、無人機等。與此同時,俄羅斯卻著手實施夯實並完善本國武裝力量的計劃,投資研發能夠同時發射數枚飛彈的新的高技術坦克及戰機,並繼續製造極具殺傷力的S-400地空飛彈系統,後者在敘利亞亦有部署。中國近年來也在大力發展本國軍事實力,重點是加強海軍及空軍建設。據此,俄羅斯官方媒體俄新社認為,美軍由於習慣在中東打巷戰,難以抗衡中俄軍隊。
軍事評論員趙喜認為:作為一支專業化軍事力量,美軍在應對新環境時候靈活性很強,這主要與美軍內部有著一種鼓勵下級官兵按照規定積極發表意見的濃厚氛圍有關,同時,也與美國的社會文化有關係。參與到中東地區巷戰的主要是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國民警衛隊的地面單位,儘管美軍前些年一直在強調建設適應全球部署的快反部隊,但由於這些部隊除了機動性很高之外,在火力與防護方面,都不是傳統的重裝部隊的對手,在美軍內部也有著很多的不同意見。近來,由於俄羅斯在歐洲和敘利亞動作頻頻,美軍越發重視重裝部隊的建設,以防止在歐洲出現新的東方裝甲威脅。而美國空軍和海軍的建設,在更大的程度上還是更加偏向於傳統化,並將其大部分力量部署到了亞太地區,主要是在這一地區,不僅有迅速崛起的中國軍隊,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力量存在也是重點考慮對象。美國海空軍自然不可能過多的參與到巷戰中去,其發展方向主要還是應對潛在的中俄威脅。
至於提出美軍難以抗衡中俄軍隊,軍事評論員趙喜認為,美國媒體這樣說,無非是為了博人眼球,另一方面,很可能是得到了美軍軍火企業的暗中支持,希望美軍在未來更多的採購其生產的複雜,但是附加值卻很高的高技術含量裝備。俄羅斯這樣說,一方面是為了向外界傳達信號,表明俄軍的強大,對內鼓勵低落的民心士氣,拉上中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給人一種中俄同盟的感覺,將美國的目光更多的轉移到中國身上,減少俄羅斯目前的壓力。但是根據中國的一貫傳統,中美之間目前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微乎其微,即便是美軍進入南中國海的中國島礁附近,雙方也保持了高度的克制。試圖利用中國來給自己擋槍,俄羅斯還嫩了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920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