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消息令國人激動! 真正的不沉航母!

國際頭條| 2016-02-10| 檢舉

南海一消息令國人激動 真正的不沉航母

中國南沙群島航拍

水,生命之源。浩瀚海域之中,雖然海水取之不竭,淡水卻是最為稀缺之寶貴資源。

戍守海域,無水很難持久,無水也難以生存。因此,即有航母作戰群,也必須有基地停靠、有排水量高達五萬噸級的給養艦陪同。所以,可持續的得到足夠淡水供應,不僅是海上生存的前提,而且是贏得海戰的必要條件。

中國南海,浩瀚無垠。島礁密布,資源豐富,稍加開發利用,就可以成為中國人民新的駐留基地、生產生活基地、能源供給基地、食品生產基地

隨著我南海幾大島礁,即美濟礁、永暑礁、渚碧礁以及赤瓜礁、華陽礁、東門礁、南薰礁,安達礁等數個地區建設,我國作為南海主人的應有形象日益明晰、醒目。

1月6日,隨著為兩架大型客機成功降落永暑礁機場,並成功返回,我們看到了中國島礁建設的非凡成就。據報道,機場目測跑道達3000米,兩架大型客機並肩停靠依然十分寬敞。筆者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自豪的享受了南海主人的榮耀。

但是,如果打算長期駐留,包括生產生活駐留,也包括軍事防禦駐留,那裡最需要什麼?

很顯然,主要是水。有了淡水,那裡就可以創造出無數人間奇蹟。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可以靠大陸輸送,但是,就地進行海水淡化唯一是最節省、最可持續之路。

中國南沙群島永署機場

因此,下邊這個消息無疑令人眼睛一亮、精神振奮。這個消息,就是島礁淡化難題成功解決。

據報道,一款由廣州先進所研發的柴油發電機組缸套冷卻水廢熱驅動的海水淡化示範系統成功調試出水。這套設備不需要消耗額外的能源, 一台1000kW的柴油發電機產出的廢熱,每天可以生產60噸淡水,對300個居民或一個營的士兵來說,完全足夠。

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這項突破性的海水淡化技術,不僅可以在南海的偏遠島嶼上生產出淡水,還能夠在這裡迅速發展出適宜居住的區域。

另據報道,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每天生產300萬噸的淡化海水,大約是現在產量的四倍。上述技術的突破,無疑為完成這一計劃開闢了光明前景。

這一技術除了可以滿足島礁長期駐留的需要外,筆者認為,它還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第一,它可以用於我國深海區塊開發。包括印度洋區塊,也包括太平洋區塊。這些區塊遠在兩大洋的公海,需要通過建設海上人工浮島完成。據報道,中國已經開建排水量超過50萬噸的海上浮島平台。這樣的平台無疑離不開海水淡化技術的支撐。

第二,可以用於海上鑽井平台。中國海上鑽井平台一住就是幾個月,淡水不可或缺。有了這樣的好技術,我國海上勘探、鑽探無疑將更加便當。

填海造島要求太苛刻:難怪只有中國敢造!

永暑礁填海造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爭奪太平洋島嶼及上面的機場成了美國和日本拉鋸的焦點。如果在遙遠的海島上擁有永備機場,那麼將無疑會占據巨大的優勢,進可攻,退可守。

但是,要在海島上建立這樣的一種機場,並非那麼容易。在海島上修建永備機場,無疑會面臨許許多多的苛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良好的地基硬度。要建造一個機場,機場跑道和滑行道的硬度是必然有要求的,土質不能太軟,否則會經常出現地基沉降,時刻需要施工維修。如果島嶼的地底都是珊瑚沙,吹填的新陸地也是用珊瑚沙,那麼就會面臨很多問題。

珊瑚沙是以珊瑚碎屑為主並有石灰藻、有孔蟲、棘皮動物碎片組成的鈣質砂,即使運輸鋼筋混凝土等進行重新填,也無法改變地底的土質結構。珊瑚沙長期浸泡在海水中,本身硬度和強度就不夠,裡面非常容易進水。這種地面在海水潮汐的長期沖刷侵蝕下,很容易出現地基沉降和道面斷裂,導致機場不安全因素增多,機場可用時間不多。

二是要有良好的風向。機場一般選擇跑道的時候需要考慮風向,這是為了飛機起飛和降落時可以利用風向增加更多升力考慮的。刮的東風西風多,跑道就是東西向,南北風多,就是南北向。陸地機場位置標圖中也都會標出機場的跑道方向。通常情況下,島礁礁盤會受到地形限制,無法選擇,這就導致了這種跑道對於起降條件要求嚴格的飛機無法經常使用,進一步削減了一年中的機場可用時間。

永暑礁填海造地

三是要有良好的氣象條件。如果一個地方常年大雨,大風,那麼該地是不適建機場的,因為這些天氣,機場都無法使用。如果地區內是全球檯風生產最多的地方,大雨,大風非常多,甚至海浪很高時,都會衝進機場內,導致許多問題,光是機場設施排水都很難。雖然可以建設防波堤和擋風牆等減少這種危害,但效果也是極其有限的。

以上條件都限制了填海造陸機場的使用,而如果要建設成綜合性保障基地,那就更難了,甚至幾乎無法實現。通常情況下,先進戰鬥機需要建設航材倉庫,彈藥倉庫,油料庫,需要大型停車場和各項車輛,物資儲備庫,還要有警衛,通信,機務,場務,各類導航設備等。

這些設備綜合下來,沒有幾千人根本無法運轉起來,如果還想保障其他機種,那需要的物資和人員更多。這些人在島上住宅,用電,吃飯,用水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僅如此,要是再算上採購,裝載,卸貨等環節,會對後勤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這還不算機場保障正常運轉作戰物資。

此外,既然是大型基地,尤其是遙遠的基地,戰時就很容易被火箭炮和飛彈覆蓋。島礁跑道一旦被摧毀,修復難度要遠遠大於正常跑道。如果要上防空飛彈之類的設施又需要更多人力物力。正是因為綜合保障基地有多的難這麼點,因此需要的人力物力極大。

海島機場跑道的用途應該主要是兩個:第一是讓運輸機提供一部分補給和戰時受到攻擊時的快速運兵增援防禦海島,運輸機的起降和跑道條件要求較低。第二是有時可以用雙機編隊規模的巡邏飛機在海島上進行一定的加油補給和飛行員休息,保持巡邏常態化,雖然不是所有天氣都可以使用,但也可以發揮一定的威懾作用。

中國在南海增強軍事存在 菲越快被嚇傻了

圖為永暑礁機場

新年伊始,南海問題再一次成為輿論的焦點。1月2日,中國在南沙群島永暑礁新建的機場進行了試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當日表示,中國南沙群島永暑礁新建機場已竣工。「中國政府徵用民航飛機對該機場進行校驗試飛,旨在測試該機場設施是否符合民用航空標準,有關活動完全是中方主權範圍內的事情」。

對此,國內外可謂冰火兩重天。

近幾日,筆者的朋友圈都不斷被有關「南沙機場試飛」的消息和評論刷屏,國內輿論一片叫好,諸如「永暑礁機場校驗試飛體現中國戰略訴求」、「好戲還在後頭」等評論大大的舒緩了廣大網友長期以來在南海問題上的憋屈和鬱悶。而越、菲等國則從另外一個角度高度關注此事。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海平當天就此發表聲明稱,中方行為嚴重侵犯越南「對長沙群島(即中國南沙群島)的主權」,要求中方立即停止並不讓類似行為再次發生。「越南之聲」稱,同一天,越南外交部召見中國駐越大使館代表,遞交抗議照會。據媒體稱,菲律賓也準備向中國提交同類抗議。4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當天的記者會上就中國在南海開展的校驗試飛表示「嚴重關切」。他稱,「這是單方面改變現狀、讓此事成為既成事實的行為,不能容許。」 同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翰·麥凱恩抨擊歐巴馬政府推遲在南沙12海里範圍內的「航行自由宣示」,拿此次校驗飛行活動說事,聲稱中國正繼續在該地區「實現其領土野心」。

永暑礁上正在建設的建築群

其實,關於中國南沙島礁建設的原因及其作用,筆者曾在《2049年的中國海上權力》中做了非常詳細的預見性闡述,在此不再贅述。中國在南沙擁有空中力量的投射平台自然是大事。今天借著輿論的熱勁兒,聊點兒比這更大的事情,那就是中國的南海政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

堅定的積極有為

冷戰結束以來,中國長期在南海問題上奉行「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策,嚴格恪守《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實則保持著戰略忍耐和克制。而菲律賓、越南則一刻也沒有停止在南海的侵權活動,2005年開始,越、菲等國將原本的島礁爭議擴大到海域劃界之爭,2009年後,這類動作更是變本加厲。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若再不出手,南海的和平穩定有徹底「翻盤」的風險。一般認為,中國在南海的積極作為當始於2012年前後,包括堅決處置菲律賓在黃岩島、仁愛礁的挑釁,設立三沙市,強力在西沙中建南海域進行油氣鑽井作業,以及啟動南沙島礁建設工程。

實際上,中國的這些行動多是出於反制越南、菲律賓的需要。某種程度上,中國現在的積極作為要拜越南、菲律賓等國所賜。

永暑島填海造陸現場

黃岩島及中建南對峙事件也標誌著中國在南海的控局和開發能力得到了急劇增強。在這種情況下,「攻守之形」異位,美菲版本的「擱置爭議」出台,無論是美國的「凍結」提議,還是菲律賓的「三步走」方案,其實質都是為了以退為進,試圖通過此類外交行動抵消中國的實力優勢,緩解中國在南海愈來愈強的維權及開發動作。

自2014年4月開始,美國、菲律賓等國就不斷在國際上炒作中國南沙島礁建設工程,指責「中國改變現狀」、「建設的速度和規模遠超其他國家」、「中國在南海搞『軍事化』」,質疑中國在建島礁的法律地位,拋出南海「凍結方案」,美國還派遣軍艦到中國島礁海域周圍執行航行自由宣示計劃。壓力一時非常之大,以至於國內出現了不少尋求緩和的論調。如,中國要在「維穩」與「維權」中做出取捨,因南海問題與東協國家及美國交惡不太值當;為了「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應適時調整在南海的政策;南海不是當前中國的優先問題,維權工作應適可而止。

這些說法各有道理,南海的積極有為確實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和成本,更承受了史無前例的外界壓力。東南亞地區向來是中國睦鄰友好外交的試驗田,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中之重,美國在中國對外格局中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因為這些理由暫緩南沙的工程建設似乎也說得過去。然而,南沙試飛再次表明了中國在南海維權問題的堅定立場和嚴正態度,即無論外界有多大壓力,中國的島礁工程都將按計劃進行下去,中國不可能放棄在南海的維權行動和積極作為。南海局勢的發展走向再次證明,實力是談判的前提和條件,只有中國實力足夠強大,南海局勢才可能按照中國的設想發展。任憑美菲等國如何巧舌如簧,中國都不能放棄推進在南海的維權及開發。

美國智庫發布的永暑礁衛星照片

筆者以為,實力並非僅指軍事,它包括軍事與維權、開發經營、行政與社會管理三大能力。軍事與維權方面,中國要在鞏固西沙管控的基礎上,拓展在南沙及其周邊海域的力量存在,確保能對所有管轄海域內的危機及時響應,具備隨時應對中等規模衝突的軍事實力。開發經營方面,要大幅加強在南海特別是爭議海域的漁業存在,儘快在南海中南部的油氣開發上取得突破,並可適當開展旅遊業。在行政與社會管理方面,加快推進三沙市的「實心化」,發揮其行政主導及引導作用,並提升中國在南海的航道管理、災難救援等國際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過分嗎?

但凡熟悉南海歷史經緯的人士,多對中國在南海的主張報以理解及同情的態度。追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中國在南海的政策,合作遠遠超越對抗。中國雖然數次被迫在南海進行過武力反擊,但擱置爭議依然是主流;南海也多次爆發過危機,特別是2009年以來,南海各類事件不斷,但這些事件並沒有影響中國對相關東協南海爭端方的總體政策。換句話說,即便有危機、有對抗、有衝突,中國在南海也是就事論事,從不將爭端擴大化,上升到整體邦交關係的高度。美國總是鼓吹南海的和平離不開其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而實際上如果沒有中國的克制,南海的和平早就不復存在。正如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指出的那樣,「中國擁有收回被周邊國家所侵占的島礁的權利和能力,而正在做最大限度的克制」。

被占領的南海島礁分布圖

當前,南沙有42個島礁被越菲馬三國侵占。長期以來,越菲在其侵占的島礁上動作不斷,推動部分島礁基地化。越南在鴻庥島、南威島、景宏島、南子島、中礁等較大島礁上均有數十至數百不等的駐軍,在整個南沙的駐軍已達2000餘人。其中,南威島上修建有偵察陣地、碼頭、機場,部署了加農炮等重武器,並駐守有約550人的軍隊。菲律賓在其所占島礁上修建了兩個小型空軍基地,將其中的3個島礁建成陸軍基地,其在中業島上修建的機場甚至可以起降C-130大型運輸機。至於美國,每年不遠萬里到中國近海進行上千次的抵近偵察,其偵察的重點就是南海;美國還在南海周邊的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謀求增加軍力部署。

作為擁有南沙島礁無可爭議主權的大國,中國是南沙島礁爭端方中最後一個在南沙建設機場的國家。中國並沒有挑起爭議,去奪取其他國家占據的島礁,而是在自己控制的7個島礁上進行擴建,已經最大程度的保持著忍耐,不損害任何公認的國際法規則或習慣。今後,中國當然會在南海搞點兒軍事存在,這不值得大驚小怪,看看越南、菲律賓及美國等國在南海強化武裝的行徑,中國實在找不出不這麼做的理由,中國這麼大個國家,總需要在南海有自衛的能力,也還要有為周邊國家提供公共物品的情懷。

事實上,美國、菲律賓、越南、日本等國對中國說三道四,其根本乃是權力和利益之爭,與國際法及國際規則沒有半毛錢關係。所有指責中稍微靠點譜的是,中國的工程建設速度太快、規模太大。問題是,這些年,菲律賓、越南等國哪一個不是卯足了勁?中國是大國,工程能力是強一些,但能力強總不是罪吧? 我們在大陸、在海外都一向是這種速度,這種速度恰恰是中國在推動國際合作、承擔國際公共物品過程中的比較優勢。

越南侵占的中國南海島礁

是否還要「擱置爭議」?

緊隨而來的問題是,中國的戰略目標是什麼?事實上,中國的這些行動並非是要放棄「擱置爭議」,而是以實力促和平,以實力促談判。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政治局學習時再次強調要堅持「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如果說此前的「擱置爭議」是帶有諸多無奈的被動選擇,那麼今後的「擱置爭議」將是有著更豐富內涵的主動抉擇。

依筆者看來,雖然上述十二個字雖然有疑議,但總體思路是對的,南海爭端只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日益緊密關係中的一個局部,和平解決爭端的總體精神永遠都不過時。中國此前南海政策的困境不是政策設計的問題,而是實力及能力差距造成的。今天的中國確實沒有必要另起爐灶,而應不斷充實十二字方針的新內容與新內涵,使之名符其實。所謂「主權屬我」,將是有強大實力支撐的實際政策,有具體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行動的主權享用或宣誓,而非僅是一句口號;所謂「擱置爭議」,既是對國際社會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對破壞該原則行為的嚴正警告,有懲治挑釁行為的能力和決心;所謂「共同開發」,是指中國將通過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倡議和卓越的開發經營能力,吸引相關國家與中國合作開發資源,而非只是進行苦口婆心的規勸。

阿基諾阮晉勇

不少人疑惑,中國一方面表示要親、誠、惠、榮,另一方面卻又在南海強勢維權,顯得有些神經分裂。部分國家和國際媒體總是熱衷於議論中國南海政策正在發生變化,認為中國的行為越來越有進攻性。可事實上,中國南海政策並未有質的變化,只不過越來越注重發展友好邦交關係與維護海洋主權間的平衡,即中國與相關國家的關係無論是好是壞都不能影響到中國扞衛領土主權及主權權益。南沙機場校驗試飛僅是中國和平經營南沙的一個開端,離網友們設想的戰略存在依然相距甚遠。不過,這件事卻反映中國南海政策日益走向成熟,既守住自己的底線,又把握好政策的極限,度的拿捏火候值得肯定。原則就是原則,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再指望中國因為其他方面的戰略利益或壓力而在南海問題上做出重大妥協。

當然,這絕非好鬥,中國不會拋棄現有的周邊外交框架,也無意因南海問題與東協國家或是美國走向全面對抗,而這需要所有相關方的相向而行。

中國樂見其成,但也必須枕戈待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913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