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太行」發動機(項目代號:WS-10)是中國自成體系研製的一款純國產發動機,雖然有一定的學習借鑑過程,但是經過20多年的自行摸索和反覆試驗,現在終於獲得了成功。
「太行」發動機總體設計布局是參照美國的F110的設計,在研製過程中吸取了國內多個型號的技術經驗,採用五支點的支撐方案,三級軸流式風扇和九級高壓壓氣機結構,結構緊湊,燃燒效率高,布局合理,對比AL-31,「太行」的涵道比更高,巡航時耗油率也相對更低,非常適合海空軍的巡邏戰鬥機設計要求,加力推進性更好。但是單位推力等比AL-31低一些,這個在「太行改」身上已經有所改進,燃油調節系統是機械液壓-模擬電子混合式,主要提高了穩定性,可以滿足在包線性能內可靠穩定準確。
從目前現在有資料來看,太行的設計中從對於發動機材料設計, 製造工藝設計,鑄造技術等等方面取得了多項0的突破,尤其是發動機用合金和多種對應的加工方式,這在我國屬於首次突破。同時大量應用了復合材料來製造機匣等外部結構,減重效果明顯,生產成本和周期也比以前有所降低。
不過現在我們主要在測試是太行的改進型—「太行改」(項目代號:WS-10B),這是我們現在海空軍所必須要用到的一種型號,已經在殲-11D和殲-16上裝機成功,並實現了成功試飛。而後在殲-10B/C上也在進行緊張的試飛工作。這些是未來我們大量需要的部分,所以必須要在AL-31和AL-31FN壽命期內飛出來,好量產裝備和替換。不過一種「太行」可能被人關注的較少,但是卻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戰機心臟-」海太行「(項目代號:FWS-10),目前可以確認的是至少一架殲-15艦載戰鬥機正在使用這種發動機來測試中。
艦載機的發動機和日常發動機要求不太一樣,除了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發動機富裕功率,艦載機的結構也要考慮強大的抗過載能力,例如F110艦載改裝時,就特意加強了結構部件抗過載能力,設計上要有較大的富裕度,至少要達到陸地極限復合的1.5倍以上,要求部件無變形。所以」海太行「的主軸承,安裝節,加力燃燒室等部件必須要全部加強,這是第一。第二就是要加強」海太行「的維護性,艦上空間小,維護戰鬥機發動機結構複雜,所以儘可能要模組化。第三就是強化防海上鹽霧腐蝕,高溫濕熱,防霉變等等環境考驗。
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的飛行出動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出動一次要維護的小時太多。而且俄羅斯艦載機飛行員的數量也不足,無法飛出更多的訓練小時,這些因素都制約著俄羅斯對於艦載戰鬥機發動機的進一步研製,也是為何用印度當了小白鼠後,選擇了新米格-29,其裝備的RD-33發動機就是用印度的錢重新強化設計過的。而當年俄羅斯知道我們使用AL-31FN裝備艦載殲-15時表示了極大的驚訝,因為俄羅斯自己都沒玩轉蘇-33艦載機的發動機,所以老專家特地提醒我們要注意保養AL-31FN。而目前我們可以確認的是至少有一架殲-15使用」海太行「在進行試飛工作,已經得以上艦試飛,這讓俄羅斯專家們堪稱欣喜,畢竟中國人這個真學到手了!
未來20年我們的主力艦載機仍然將會是殲-15,所以」海太行「仍然任重道遠,因為它是真正制約我們殲-15的瓶頸問題,但願其能早日獵裝部隊,這樣殲-15的產能才會進一步的放開,這對於中國下一步的航母戰略,至關重要!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