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機飛行在天空,就會受到非常嚴重的重力,在這裡既有空氣壓力當中的各種形式的阻力,也有向上升起時,所產生的阻力。特別是戰機進行高機動動作時,其阻力和重力都會變得強烈,這時就是在考驗戰機結構和發動機性能。
在這時,飛機的機構,材料和重量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殲10戰機作為一款第三代中型戰機,其實其機體重量只有不到3噸,但是全體重達到8噸以上,因為戰機需要裝載很多機載設備和發動機。

戰機是高速飛行時,其阻力或者說重力將會飛速增長。就是當戰機突破空氣向前高速飛行時,空氣也會對戰機形成壓力。這種壓力將會是颱風中心壓力的100倍,這時對戰機的結構和材料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們看到非常結實的蘇27和F-14戰機,都曾經發生過空中解體事件。尤其是看似非常粗壯結實的蘇27戰機曾經多次發生空中解體事件。當戰機盤旋過程中達到9G過載時,此時升力已經達到戰鬥機重量的9倍,可想其壓力。
戰 機不是一次性的火箭,至少要飛行1000小時以上,使用10年以上。要經歷長期反覆的劇烈高機動動作和高速飛行,這都將快速消耗戰機機構壽命。說個題外 話,蘇27戰機機體壽命只有2000小時,而美國賣給台灣的F-16中期升級版的壽命竟達到了8000小時,可見美俄在結構和材料學上的差距。
殲10戰機的機體壽命是蘇27戰機的2倍,可以知道殲10戰機在同樣時間內,可以比蘇27進行更多高強度訓練。
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圖上的殲10非常奇怪。在發動機位置,後來又安裝了一個托架。而且,我們發現這架殲10的發動機噴口與眾不同。從需要安裝托架來看這是一種高推力發動機,而且很有可能這是一架在測試矢量推力發動機的殲10戰機。

這極有可能是在為殲20戰機在測試發動機,也說明殲20戰機的機體結構和材料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否則如前所述,如果結構和材料不夠先進,就是有大推力發動機,戰機也難以發揮出戰鬥力。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