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11和殲-10B到底誰厲害?一比嚇一跳
中國現役主力戰機是殲-10和殲-8,但是我們都知道還有一款戰機也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那就是蘇-27國產化的殲-11。該機由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工業公司建立生產線,俄羅斯供應主要零件與系統,建立生產與組裝能力。後續仿製衍生機型有殲-11B、殲-11BH和殲-11D。那麼殲11和殲10到底誰更厲害呢?
中國在對SU27改進方案中,的確存在自己十分獨特的思路與發展有關技術,這也為今後蘇霍伊公司發展新的SU27改進型號提供了一個參考。該蘇霍伊官員同時表示說:「殲11B」可以說是SU27戰鬥機中海外改進版本中,最好的一個。
殲11的主要機載設備包括:相干脈衝都卜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2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傳感器、雷射側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箔條/干擾條投放設備等。
殲-10是輕型機,殲-11是重型機, J-10空戰性能和殲-11相比,不是一個檔次。其實殲-10並不是輕型機,其空重約8.6噸,最大起飛重量約19.2噸,屬於中型機;FC-1、JAS-39才是輕型機(殲-10最大速度2.2MH,最大靜升限接近2.1萬米,最大動升限大於2.2萬米,最大航程350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1350公里,最大載彈量7噸)。如果說在90年代,蘇-27SK還是一款優秀的戰鬥機,但進入21世紀,其航電、武器已明顯落後。
殲-10的瞬間機動能力優於殲-11,而持續機動能力殲-11占優,打個比方就是殲-10提速快、可以轉急彎,而殲-11則可以連續高速過彎而不掉速度。瞬間機動能力的優勢配上國產的第二代頭盔瞄準具、最新的PL-9,就是致命的殺招,因為雙方沒有持續盤旋空戰的可能。蘇-27的雷達告警只能顯示受到威脅,不能區分威脅來自何方,這點就不如殲-10。早期的蘇-27大量使用儀表信號顯示,如某字母代表什麼意思,等等
殲10新型戰鬥機在主要技戰術性能上,大部分超過了我們引進技術自產的殲11戰機,並在歷次戰術對抗中屢屢獲勝,才使得中央軍事決策部門下定決心,果斷停產了還沒有達到合同生產量的殲11型飛機,全力生產製造新型的殲10戰機。但是,停產殲11型戰機並不是說殲11一敗塗地,而是軍方要求瀋陽飛機公司加大殲11型飛機的改進提高力度,不但在操控性能上、還要在航電性能和氣動性能上大力改進。
這些事實都說明,中國空軍已經充分感受到了美、日在西太平洋地區對中國的迫在眉睫的戰略壓力,如果不在武器發展中採取超越式發展戰略,中國在該地區的發言權將被殘酷的剝奪,更無法對抗即將到來的台海統一戰爭。其實,這也是中國近年以來下大力氣重點發展海、空軍的主要目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