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除美國之外第二個擁有兩種五代機的國家,也是世界唯一一個同時研發兩型號五代機的國家。不過兩型五代機之間卻大有區別。殲20作為我國下一代主力重型戰機,從誕生之日起就備受關注,而其試飛工作也受到了軍迷們的全程「圍觀」,從2001號到現在的2101號,殲20戰機的每一次飛行都會成為軍迷討論的焦點。而另一款五代機殲31則不如殲20那般「大紅大紫」。

殲31作為中航工業自己研發的常規布局的輕型五代機,從出生就和殲20不同,殲20是「頂著軍徽」出生的,而殲31的身上卻沒有八一軍徽只有中航工業的「鶻鷹」的圖片。雖然此前殲31的被關注度一直不低,不但積極參加各類航展,甚至還在珠海航展上做了飛行展示,但隨後被發現殲31已經到了成都之後,就杳無音訊,再也沒有關於它的更新消息,這讓不少軍迷比較擔憂,殲31到底怎麼了?
其實,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了航空大國,殲31雖然是中航工業自行研製的機型,甚至已經被編上了主打外銷的FC31的編號,但這其實並不阻礙殲31的的進一步發展。實際上,現在無論從國內還是國際上都有一個共識——殲31和F35一樣,都屬於五代機。未來的空戰雖然擁有了隱形戰機,但是戰機輕重搭配的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殲31可以作為和殲20進行輕重搭配的戰機,前景光明。而且作為一款雙發輕中型戰機,殲31也非常符合作為艦載機的要求——機型占地不大,雙發配置。

由於海上情況千變萬化,艦載機為了確保安全都需要使用雙發動力,以免單發戰機在引擎失效後就直接完蛋了,而航空母艦上空間有限,若太大型的戰機上艦,不但需要搭載的戰機數量會變少,而且需要擴大升降平台等,艦上的調度也會存在很多問題。而目前,殲20的外形尺寸較長,恐怕並不適合上艦。而殲31則有著和F35C類似的常規氣動布局,而且機身尺寸不大,即使現在沒有上艦的需求,但是在未來一旦有這樣的需求,可以直接以殲31來進行修改來上艦,比另起爐灶要省不少時間。
殲31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首秀其實讓不少人略感失望。尤其是在經歷了蘇35試飛員「逆天」般機動表演後在看到殲31常規的通場動作以及飛發動機噴出的黑煙,作為一款五代機,確實讓人感到差異。但是,航展上的展示並不能說明殲31的飛行性能,由於該機還在試飛,並未最終定型,在航展的展示現場其實並不方便做出太多的機動動作,而發動機冒黑煙的問題也是因為其採用的發動機很可能是老舊的RD93型發動機的緣故,該發動機在RD33發動機的基礎上修改而來,有一些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但是隨著中國自研更先進發動機的問世,殲31的未來其實更加光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