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中國陸軍野戰防空完全依賴於高炮,防空飛彈直到上世紀80年才開始逐步引入野戰防空作戰。最初的型號為紅旗61,一種先後花費20多年才研製成功的飛彈,可惜完成已顯落後,實際僅試驗性地裝備了一點,真正可用的第一型號為紅旗7。
上世紀70年後期,中國與西方關係改善,獲得了接觸西方軍事技術的機會,當時法國的響尾蛇防空飛彈引起了中國的興趣,後來中國直接進口了艦用的海響尾蛇防空飛彈。同時,中國也以其為參考對象進行了仿製工作,這就是紅旗7型防空飛彈。
紅旗7防空飛彈
紅旗7按代劃分的話,應屬於中國的第二代地空飛彈系統,不過它的發展速度很快,1980年開始,1988年即定型,幾乎與第一代的紅旗61一起進入部隊服役。由於性能不錯,紅旗7深受各部隊喜歡,不僅做為地空飛彈交付陸軍與空軍使用,同時發展出海紅旗7,做為艦空飛彈,稱得上,中國第一種三軍通用型防空飛彈。同時,以FM-80/90的代號供出口。
紅旗7發射瞬間
紅旗7的主要特點是抗干憂能力強,可以採用多種制導方式,比如:紅外、電視、雷達復合等,飛彈以全程無線電指令方式控制;可以攻擊各種目的。
中國對其改良工作,一直沒有放鬆過,外表雖變化不大,但是內部幾乎重新設計過,性能自然也隨之提升了許多,比如:地空型的攔截高度最低僅15米,艦空型則具備攔截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能力。其最大射程也從原型的12公里提升到15公里,甚至更遠;速度也提高到3馬赫。

由於海軍已擁有性能更好的防空飛彈,海紅旗7即將被暫換下去;陸軍則繼續使用它,主要為它的重量輕。中國陸軍現役近中程防空飛彈之中,紅旗17為履帶式底盤,重量大,適合配合重裝機械化部隊作戰,紅旗7採用輪式底盤,整體重量要輕許多,機動性更好,很適合於為輕裝機械化部隊提供防空支援。也因此,紅旗7還要繼續改進下去,甚至可能出現更有創意的型號。

也許其它可以不把紅旗7當回事,不過當它出現在高原地區之上時,那就不一樣了。由於高原地區的特彆氣候與地形特點,紅旗7實際成了天空的管理者,這絕對印度空軍竟然氣急敗壞了,以高原地區將成它的禁區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8411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