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認為,購買24架蘇-35戰機對中國發展本國空軍具有重要意義。
據俄羅斯衛星網2月3日報道,專家在莫斯科卡內基中心網站上發布的文章中稱,中國空軍不但會獲得新的戰鬥機,還能將自己研發的機型與前沿的俄羅斯技術進行對比。
俄羅斯媒體此前報道,俄羅斯向敘利亞調遣蘇-35S戰機。如此一來,中東將成為首個俄羅斯最新戰機能夠參加實戰檢驗的地區。2015年秋季,中國成為批量購買蘇-35戰機的首位客戶。
卡申認為,一些西方專家稱中國購買俄羅斯戰機的目的在於複製技術,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資料圖:蘇35戰機特技飛行表演
專家稱:「蘇-35與此前該系列重型戰機的主要區別與其發動機和機載航空電子設備有關,包括強大的Irbis雷達。這些系統無法在在任何合理時間內,在研究獲得的現成樣本的基礎上被複製。」
他表示,此外,24架飛機只是一個飛行團,所以俄羅斯戰機不會對中國空軍的整體實力產生重大影響。
報道稱,在卡申看來,購買蘇-35戰機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目前在尋找進一步發展本國空軍的途徑。
資料圖:蘇35戰機
專家稱:「最近10-15年內,中國空軍力量的主力將是基於蘇-27設計的重型戰機,如殲-11B,殲-11BS,殲-15,殲-16。」
卡申說:「蘇-35是俄羅斯達到的蘇-27戰機的全面升級。運行由蘇-35戰機組成的飛行團的很可能讓中方評價自己研發殲-11基礎類型的成果,了解俄羅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並選擇未來的行動路線。」
據專家介紹,在俄羅斯成功售出24架蘇-35戰機後,隨後很可能簽署聯合機和為中國新型戰機供應組建的合同,以及向中國訂購商進行技術轉讓和進行研究和開發的合同。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月20日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從俄羅斯得到其第一批蘇霍伊蘇-35「側衛-E」戰鬥機。一名俄羅斯軍方外交方面的消息人士在上周末接受塔斯社記者的採訪時稱:「這種戰鬥機的供應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目前,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
報道稱,俄羅斯簽署了一項在今年底向中國交付價值超過20億美元(約合131億元人民幣)的24架蘇-35戰鬥機的合約。據塔斯社的消息人士稱,這項合約將在三年內得到履行。對現代化的S-108通信系統的生產已經開始——這是北京需求的一部分。
蘇35戰機
報道提到,增加蘇-35戰鬥機將提升中國的能力,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等待其第五代殲20戰鬥機開始服役。蘇-35戰鬥機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側衛戰鬥機。這種強大的雙引擎戰鬥機能夠高空飛行,速度很快並且負載量很大;加上其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令蘇-35戰鬥機對任何西方戰鬥機而言都是極為危險的敵人。唯一的例外只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隱形F-22「猛禽」戰鬥機。
蘇35戰機
一名美國高級軍官一段時間以前曾向記者透露:「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飛機,並且非常危險,特別是如果他們生產了大量這種飛機的話。我認為,甚至(配備了有源電子掃描陣雷達的F-15C)鷹式戰鬥機和(波音F/A-18E/F)『超級大黃蜂』都將應接不暇。」這名高級軍官在第五代戰鬥機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
報道稱,一名具備洛克希德-馬丁F-35聯合打擊戰鬥機經驗的空軍軍官還提到,製造F-35戰鬥機主要是作為一種攻擊戰鬥機,並不具備蘇-35或F-22戰鬥機的速度或高度能力。這名空軍軍官解釋稱:「蘇氏戰鬥機具備的高度和速度能力是極為令人擔憂的,包括對F-35而言。」
蘇35座艙
報道稱,向中國出售蘇-35戰鬥機在很多方面體現了俄羅斯討價還價地位的減弱。俄羅斯起初堅持中國最少購買48架戰鬥機,因為擔心北京想要得到蘇-35戰鬥機只是為了這種戰鬥機的技術——特別是雷達、電子作戰系統以及發動機方面的技術。
報道稱,這項新協議不允許中國許可製造蘇-35戰鬥機——但這應該不會阻止北京研究蘇-35戰鬥機以得到它的技術。在能夠接觸到一架現役飛機的情況下,中國的工程師們將能夠更多地了解這種戰鬥機的AL-41F1S發動機、Ibris-E雷達以及電子作戰設備。
蘇35雷達
雖然在最近幾年中國自身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但俄羅斯的軍事技術——尤其是在飛機發動機方面的技術——還是領先了很多個光年。一旦蘇-35戰鬥機得到交付,這種戰鬥機幾乎無疑將經過逆向工程並被複製。人們最初可能預計會出現殲11戰鬥機複製品的先進衍生機型,但一個全新的蘇-35戰鬥機複製品也可能會隨之而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