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美國小氣技術封鎖:中國航母或可直接上電磁彈射

卡洛斯| 2016-02-03| 檢舉

不懼美國小氣技術封鎖:中國航母或可直接上電磁彈射

中國新聞網站1月22日報道稱,印度預計今年年底完成第二艘國產航母的設計,這將是印度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艦船。報道稱,印度第二艘國產航母的排水量約為65000噸,能夠搭載50餘架飛機。相比之下,印度海軍現役的「維拉特」號航母排水量僅為28500噸,「維克拉瑪蒂亞」號為45400噸,而且這兩艘航母都不是印度國產的。同時,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航母排水量約為4萬噸,目前正在科欽造船廠建造。

據悉,這艘航母很可能安裝上美國提供的電磁彈射技術,印度已經向美國表現出想裝備最新電磁彈射的意願,除了美國以為,印度以為官員公開表示,美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都將成為印度國產航母的「幫手」,同一時間,印度海軍2015年7月下達批示,要求指定一家國有船廠作為第二艘國產航母的建造商。隨後,由航母項目總監助理蘇林德·阿胡亞少將率領的工作組開始尋找合適的印度船廠,並確定建造戰略。印度海軍的目標是該航母的國產化率達到80%。

筆者認為,印度之所以會選擇西方技術來支援國產航母主要原因: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的教訓。急於求成的彎路中國曾經走過,在印度身上這艘國產航母就給印度深刻的教訓:給予求成是行不通的。2011年12月29日,「維克蘭特」號的航母首次「下水」。2013年8月12日,「維克蘭特」號航母首次正式下水,當時完工僅30%。2014年年底,「維克蘭特」號航母在沉寂了1年後終於有了新的進展,已經開始建造艦島設施。2015年5月28日,外形基本成型的「維克蘭特」號航母第3次下水,但不利的潮水和船塢出口處的淤泥導致了船塢大門的故障,使得出塢工作被迫延遲。

據美國《防務新聞》雜誌網站報道稱,儘管印度聲稱其第一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Vikrant)」號將於2018年全面部署用於作戰,但印度海軍消息人士透露,實際部署時間大約接近2020年。

時間的無限期的拖延讓印度財政和軍部對這艘航母失去了信心,最新65000噸的計劃隨之展開。筆者認為,這和中國正在建設的國產首艘航母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印度認為最大的潛在對手就是中國,沒有之一,中國即將造出一艘噸位在6萬噸左右的俄航母,這讓和中國比慣了的印度自然不好受。

在時間上,中國正式宣布正在建造航母的消息是在2015年的最後一天,而印度在一個月後就向外表態印度的新航母計劃,過於急躁的印度現在面臨著國外軍購和國內自主生產的兩方面壓力,這兩座大山壓得印度十分的疲勞,國內經濟的長期滯後就是最好的表現。

談到中國,其實印度有一個做法中國也可以嘗試:那就是在未來的國產航母中直接使用電磁彈射器。中國不一樣,中國可以使用自己的電磁彈射裝置,對自我裝置的把握中國有著長期的經驗。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月刊發布文章稱,「很多情報顯示,未來江南造船廠建造的國產航母將採用艦載機彈射技術,目前正在加速準備中」。該報道稱,在中國興城海軍艦載機訓練基地,也在建造第三條跑道,它正是彈射器的測試項目。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建造的是滑越起飛方式,而之後的第二艘第三艘中國只掃也要十年之後才會下水,中國有著充足的時間去吃透航母作戰方式的同時,也為進一步完善中國電磁彈射技術提供了時間,應該從技術起點較高的電磁彈射器造起,而無需遵循從蒸汽彈射到電磁彈射的老路。因為兩者完全遵循不同的技術原理,主要技術上並沒有繼承性,並不是只有造好了蒸汽彈射器才能造電磁彈射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803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