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證據表明,近年來,中國已在殲-15艦載機、殲-20和殲-31隱形戰鬥機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中國自主研發戰機引擎所面臨的問題也是眾所周知。英國路透社近期發表文章稱,未來20年,中國將花費3000億美元來進行民用和軍用航空發動機項目研發。另據《華盛頓時報》此前報道,鑒於中國自製發動機存在的可靠性問題,最早要到2022年,中國才有可能自主生產殲-20和殲-31隱形戰機所用的引擎。
2015年9月北京航展期間的殲-31戰機模型
過去的20年里,中國的飛機設計師們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只不過是稍微縮小了與世界飛機製造大國的技術差距。不能製造高質量的噴氣發動機仍是中國航空製造業的軟肋。中國新戰機的未來取決於引擎、材料和電子設備。中國雖有不少相同級別的引擎,但與俄羅斯,歐洲和美國同行相比,中國的戰機設計明顯存在性能劣勢。電子設備方面,主要是雷達。由於作戰飛機是體系化的綜合集成,雖然中國在軍用雷達某些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如預警雷達),但在綜合作戰體系方面,仍舊與西方已開發國家存在很大差距。
WS10A發動機
目前中國最先進的發動機是WS10A發動機,但由於穩定性差,現在主要用在雙發的J11系列上面使用。配備有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WS-10A渦扇發動機的殲-10B原型機最初出現在2011年的7月份。但是,由於殲-10B目前缺乏適應這一動力裝置(WS-10A渦扇發動機)的能力,該型戰機仍將使用與殲-10A一樣的俄羅斯土星AL-31FN渦扇發動機。
不過,最近幾年,國外媒體開始對中國戰機的整體水平展現出了興趣。2012年殲-31首飛時,日本《外交學者》網站撰文稱,某些國防分析師低估了中國的克服技術障礙的能力。中國的五代機鶻鷹」量產機型預計將在2019年首飛,到2022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2024年將獲得全面作戰能力。2015年杜拜航展期間,中方人員還表示,殲-31戰機目前配備了兩台國產發動機,而非之前的俄制RD-93。美國媒體認為,對於那些遭受美國武器禁運或者買不起F-35的國家而言,「鶻鷹」是第一款可購買的同類戰機。中國方面想把「鶻鷹」定位成F-35的競爭對手,據美媒透露,該戰機的潛在客戶可能是巴基斯坦和伊朗。
巴基斯坦裝備的殲F-17「雷電」戰機
另一款廣受關注的中國戰機則是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和中國成都飛機公司聯合開發的殲F-17「雷電」戰機,美國《防務新聞》認為,殲F-17性能優良且較為靈活,價格優勢(1500-2500萬美元)是其主要賣點。《外交學者》網站則指出,殲F-17出口戰略的重要性在於,為中國戰鬥機走向海外市場開路:購買殲F-17的國家可能會考慮採購中國更為昂貴的先進型殲-31戰機以及其他產品。2015年,巴基斯坦已使中國贏得了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大戰機出口國地位。
網絡出現的殲-10B 戰機圖片
路透社近期文章還指出,在未來的衝突中,中國很可能以數量眾多的戰鬥機和日益複雜的武器,以及從軍艦和陸基發射飛彈來彌補戰機的劣勢。據簡氏防務周刊2015年1月12日文章,根據中國網站之前發布的圖片信息,成都飛機工業公司132廠機場停放14架殲-10B 戰機的跡象表明,殲-10B即將入列中國空軍服役。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PLAAF)一個飛行團通常約有24架飛機,2014年4月某亞洲政府消息人士向簡氏透露:2014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共有殲-10A和雙座殲-10B戰機共計220架,據估計,這個數字將在2020年達到400架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795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