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強
圖片為黃色的鈾礦石,長期以來,中國缺乏鈾礦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和能源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據了解,有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有九成以上的鈾是從哈薩克、烏茲別克、納米比亞和澳大利亞4國進口而來,中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貧鈾國」。不過,就在2016年1月底,一個牽涉中國最核心威懾的重大利好消息曝光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1月29日透露,2015年中核在建和在運轉的核電站裝機容量超過了1千萬千瓦。而且這還不是最主要的,「華龍一號」示範工程開工建造,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進入了「第三代核電的制高點,還邁入了國際核電第一陣營。」
而在核原料方面,中國首個規模化地浸鈾礦山蒙其古爾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就在今年的上半年,中國首個千噸級鈾礦大基地將建成。軍事專家告訴記者,自中國從1964年成功引爆第一顆原子彈之後,進入了世界核俱樂部。隨著中國核能研究的深入,中國開始大量建造了自己的核武器庫和核電設施。核能開啟了軍用和民用的「兩條腿走路」的開端。但中國發展軍用核武器和民用核能發電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國鈾礦資源不足,此次發現的大型千噸級鈾礦,是中國國家核武器安全和核能安全的最終要保證,至少在15年內,中國造新的核武器不用發愁造不出來,數量不夠用。
目前,中國的核電裝機容量已經名列世界前茅,2014年時期,全球71座在建核電站有26座在中國大陸建造,排名世界第一。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裝機容量上,中國的核電均已經達到了世界前列。與核武器一樣,中國的核電發展需要大量的核原料,而最廣泛使用的核原料就是鈾,中國首個千噸級鈾礦基地的建成,這讓中國有了用不完的核電資源。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核電使用的鈾和軍用的鈾還不同,軍用核能的鈾需要更高的純度,然而中國已經擁有了成熟的鈾濃縮技術和核武器製造技術,隨著中國鈾礦大基地的建成,這讓中國的鈾原料取之不盡,一旦需要,中國可以利用這些核原料製造更多的核武器。2013年,中核工業集團證實,中國自主研製的鈾濃縮離心機在蘭州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這標誌著中國具備了核燃料生產的自主化工業能力,完全掌握了離心法鈾濃縮技術,對保障中國核電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圖片為西方國家衛星拍攝的中國首個蘭州鈾濃縮工廠。據了解,鈾濃縮離心機技術是核燃料生產的關鍵技術,是衡量國家核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離心機具有高真空、高轉速、強腐蝕、高馬赫數、長壽命、不可維修等特點,其研製涉及近22門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領域,技術難度極大。國際上從事離心機研製的國家有俄羅斯、西歐三國(德國、荷蘭、英國)、美國、日本和巴西等十多個國家,真正實現工業化生產的有西歐Urenco合資公司和俄羅斯Rosatom公司。
經過多年攻關,中國科研人員成功攻克了離心機研製中的多項關鍵技術,完成了研製任務並裝配鈾濃縮工廠,實現了離心機的工業化應用,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外媒報道,中核集團進行相關研究的主要是蘭州鈾濃縮工廠,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五座鈾濃縮生產廠家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7892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