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下藏了一個大寶貝:讓日本俄羅斯羨慕不已 美國徹底驚呆

目前中國的核反應堆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已經大規模地應用在軍工領域,尤其是中國的核潛艇技術和大型的船用核反應堆技術,已經達到了小型化和大功率輸出化應用。核技術的應用最早是來源於武器系統的建設,而現在核技術就是人類最為有效提升自己能源使用的手段之一,因此受到了世界上各大軍事科技強國的高度重視。中國作為核技術的後起之秀,僅僅用了30年時間就走完了別人將近50年的道路,這要多虧了中國的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們不懈付出,讓我們一舉摔倒了貧鈾的帽子,其意義不亞於當年大慶油田讓我們甩掉了貧油的帽子一樣,堪稱豐功偉績!

中國最早想要發展核工業一個核心障礙就是中國沒有高品質的鈾礦。在二戰時期,日本當年想要發展自己的核武器研究,曾經派出測量隊在中國的高山峻岭和各個角落探查,並沒有發現合適開採的鈾礦石。而在解放後蘇聯專家也曾進行過類似勘探,最終結果和日本人相同,中國並沒有合適的鈾礦石產地。所以中國想要發展自己的核工業只能考慮進口或者是直接採購別人濃縮好的核材料。但是中國人不信這個邪,根據中國著名地理學家南延宗在廣西鐘山的發現,最終開鑿出來了自己的鈾礦田,但是產能相對較低而且品質較差,都是磷酸鈾礦、脂狀鉛鈾礦和瀝青鈾礦,這些都是次鈾礦開採難度非常大。

而中國要發展大型的核工業,就需要更多的鈾礦資源來進行提煉。現有的鈾礦產能就無法滿足了。在「十二五」規劃內我們首先在內蒙古探勘了一座超大型的鈾礦,而在2016年上半年,中國首個千噸級鈾礦大基地就會在內蒙古蒙其古爾建立而成,這只是一期工程而且是提前一年完成,這是中國首個規模化浸鈾礦山。而且內蒙古兩個千噸級鈾礦大基地建設也實現了戰略突破,並在全球首次在自然界發現天然金屬鈾。天然鈾的發現代表著我們的鈾礦產業進入世界第一梯隊,並隨時可以轉化成可以提煉的鈾礦材料。這讓曾經對我們下了永遠找不到鈾礦的日本和俄羅斯羨慕不已。

中國在開採鈾取得了突破,中國也在核循環產業上下足了功夫,我們自己建造的了動力堆乏燃料後處理中間試驗工廠,為中國核循環產業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此外,核燃料後處理放化實驗設施2016年已啟動,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成為中國核循環產業的重要科研基礎設施;中法合作建中國核循環項目計劃2020年開工,2030年左右建成,建成後中國將形成商用的大規模核循環能力。這樣我們不但有了造血能力,同時還有了對外回收再利用的產能,這也將會創造無數的價值。在這點上,我們無疑走到了美國人的前列,美國對於核廢品除了深埋就是送往他國,完全沒有回收再利用能力,所以當美國人聽說我們即將上馬核循環產業,相當驚訝的表情。

掌握自己的鈾礦,開發自己的核材料循環產業,這對於中國核電走出去計劃意義重大,尤其是我們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已經列入」十三五「計劃,核電走出去戰略成為國家戰略。更為我們未來的核潛艇和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忘記曾經點名提出要搞自己鈾礦的毛主席,當年我們開採鈾礦就是在主席親自關心下建立的。主席還很樂觀地說:"我們現在還沒有大規模勘探,我相信會找出很多的鈾礦來,我們國家也要發展原子能。"而現在我們的無數科學家已經在這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讓我們從核大國轉變成了核強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783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