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造了這麼多種反艦飛彈?

軍情諜報| 2016-01-30| 檢舉

可能是我國鷹擊-100遠程反艦飛彈的圖片

近日,網上出現了我國新型機載飛彈的圖片,有消息指它可能就是國產鷹擊-100遠程反艦飛彈,如果消息屬實,它表明我國反艦飛彈的技術水平、目標指示與引導系統的能力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實際上大家看一下各國反艦飛彈的射程,只有美國和前蘇聯擁有射程超過500公里的反艦飛彈,這個限制不僅僅來自飛彈本身,還來自目標指示與引導系統的能力,換句話說只有這兩個國家能夠支持500公里反艦飛彈的使用,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沒有這個能力,即使裝備也只能降低射程來使用,現在擁有這個能力又多了我們中國。

從相關圖片來看,筆者注意到鷹擊-100飛彈的頭部呈現卵形,因此可以推測它的速度應該不高,更可能是一種亞凌音速飛彈,在彈身沒有看到彈翼和進氣口,考慮遠程飛彈需要較大的升阻比,以降低飛彈自身的重量,所以它的彈翼應該是摺疊式,在投放之後再彈出,雖然沒有看到進氣口,但是筆者覺得它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可能性不大,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的缺點就是需要攜帶氧化劑,射程越遠,重量越大,所以一般不適合做為遠程反艦飛彈的動力,所以筆者認為它的動力應該還是渦噴或者渦扇發動機,進氣口和彈翼一樣,投放之後才彈出。從這些方面來看,可以認為鷹擊-100在技術上與國產長劍-10應該有很強的通用性能,兩者的關係可能象戰斧對地攻擊型和反艦型之間的關係。

鷹擊-100的技術可能和長劍-10可能象戰斧對地攻擊型和反艦型之間的關係。

根據航程布列蓋公式,飛行器的航程等於巡航升阻比*飛行器速度/發動機油耗*發射時重量/燃料耗盡時重量的對數,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提高飛彈的射程一個主要的手段就是提高飛彈的巡航升阻比,在戰術飛彈的氣動布局之中,平面式布局的升阻比是比較高的一種,所謂平面布局指的是飛彈只有一對彈翼,對稱的配備在彈身兩側,從外表看與飛機的氣動布局相仿,因此俗稱就是飛機式布局,這種布局的優點就是展弦比大,誘導阻力小,對於高亞音速飛行器來說,誘導阻力占主要地位,所以這種布局的升阻比較大,因此飛彈的航程較遠,我們看到巡航飛彈多採用這樣的布局就是這個原因。

平面布局另外的優點還包括由於彈翼少,因此飛彈結構設計比較容易,重量較輕,另外飛彈在使用傾斜轉彎進行機動飛行的時候,升力總是對準目標,戰鬥部可 採用定向爆炸結構,也有利於減輕飛彈的質量,另外飛彈在彈身兩側,彈體上表面沒有突出物,因此在戰機上掛載比較方便,不過它的缺點就是機動性能較低,另外飛彈橫向尺寸較大,不容易裝備在發射箱這樣尺寸有限的發射系統之內。

巡航飛彈多採用平面布局

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缺點逐漸被克服,首先出現了收縮式彈翼,彈翼可以在發射前收縮在彈體裡面,這樣飛彈的尺寸就大為降低,另外筆者注意到它的尾翼採用X形布置,這表明它採用了傾斜轉彎技術,以提高飛彈的機動性能方,傾斜轉彎是利用副翼的差動,產生力矩,讓飛彈先傾斜一個角度,讓升力對準所需根據方向,讓飛彈進行機動,根據國內外的工程經驗,採用X形布局,與十字布局相比,在俯仰、偏航和滾轉等方面都有更好的控制效率,因此飛彈的機動性能也就更好。

動力系統方面,鷹擊-100採用的可能是渦噴或者渦扇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相比,前者是吸氣式發動機,其氧氣來源於空氣,因此發動機重量較輕,尤其適合遠程巡航飛彈,從油耗上來講,渦扇發動機更低一些,所以同樣條件下,飛彈的射程更遠,但是從成本上來講,渦噴發動機結構更簡單,成本更低,但是油耗相對較高,同樣條件下,射程可能更近一些,考慮到鷹擊-100採用平面布局,巡航升阻比較高,因此即使發動機油耗高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保證500-600公里應該沒有問題,所以鷹擊-100可能會用渦噴發動機替代長劍-10的渦扇發動機。

從它的頭部形狀來看,似乎沒有看到光學窗口,應該使用的是雷達制導系統,因此不排除直接採用YJ-62中遠程反飛彈的末制導雷達系統,這種末制導雷達具備探測距離遠、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特別是作戰比較靈活,可以實現多點航線規劃,同時具備人在迴路控制能力,就是末制導雷達把探測到的圖像回送給載艦/載機的控制員,由其進行目標的選擇,因此抗干擾能力較強。

因此對於遠程飛彈來說,飛彈本身並不困難,但是配備的目標指示與制導系統是一個非常複雜和困難的問題,我們知道飛彈攻擊目標的前提是知道目標在哪裡,現代水面搜索雷達主要工作在微波波段,這個波段的雷達波長較短,因此繞射能力差,可以視為直線傳播,所以它無法看到地平線以下的目標, 這樣它的雷達視距大致相當於地球直徑的平方根*(目標高度的平方根和雷達天線的平方根),由於目標是海面目標,可以近似的認為雷達視距大致等於雷達天線的平方根*地球直徑的平方根,從這個角度估算,當雷達天線在1000的地方,那麼對於水面目標的探測距離大約是130公里。加上艦載直升機的作戰半一般多在100公里左右,所以一般水面艦艇的反艦飛彈大約就是這個水平,行文至此,讀者可能就會明白為什麼大多數反艦飛彈射程達到200公里左右就不再向上,原因就是目標指示與導引系統的限制。

E-2C也無法全部發揮出戰斧反艦型的性能

根據相關資料,戰斧反艦飛彈的射程超過500公里,也就是說即使是E-2C預警機也無法讓戰斧遠程反艦飛彈全部發揮出它的性能,那麼只有把雷達天線繼續加高,這樣只有雷達偵察衛星系統才能符合要求,所以美國發展了快頭船計劃,利用雷達偵察衛星來對水面目標進行探測和搜索,為戰斧反艦飛彈提供目標識別和定位。前蘇聯也發展了代號為神話的太空偵察系統為SS-N-19這樣的遠程反艦飛彈提供目標指示。由於需要監控的區域面積廣大,特別是現代海洋上,有時各種目標會交織在一起,因此單純的發現目標有時並不能發現目標,還需要對其進行詳細的識別,所以美國又發展配套的快速數據處理和分發系統,它可以結合雷達警戒衛星、預警機、海上偵察機、超視距雷達、海上艦艇獲得的數據,經過綜合處理之後,分發各作戰單元,供後者進行使用。進入新世紀以後,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美國海軍的海上超視距目標指示與引導系統在目標探測、數據處理、信息分發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從近期的新聞來看,已經可以支持LRASM遠程反艦飛彈的使用,它的射程達到900公里,幾乎是戰斧反艦飛彈的2倍,從這個消息就可以推測出美軍相關係統的能力顯然有了較大的提高。

遠程反艦飛彈需要衛星的支持

我國海軍海上目標示與引導系統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其性能也在不斷的提高之中,最初的系統有用直-9C艦載直升機,配備KLC-1雷達,後者對於水面目標可以提供150公里左右的探測距離,兩者結合。可以為射程為200公里以內的反艦飛彈提供中繼制導支持,這樣就為國產YJ-83反艦飛彈的廣泛裝備打下了基礎。

進入新世紀,隨著運-8警戒飛機特別是空警-200飛機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我國海軍目標指示與引導系統的工作範圍,以空警-200的工作範圍為9000米計算,它將我國海軍目標指示與引導系統的能力提高到400公里,比直-9C一倍左右,有力的支持了YJ-62這樣中遠程反艦飛彈的發展。

直-9C擴展了我國海軍的飛彈射程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國還在發展射程更遠的反艦彈道飛彈,其射程高達1500-2500公里左右,這樣我國海軍就需要能力更強的目標指示與引導系統,根據海外的資料,我國已經發射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海上電子情報偵察衛星,用於實現對大範圍內海域目標的探測和偵察,同時利用高速數據鏈將相關區域內傳感器獲得的信息進行綜合和處理,可以較為有效的海上目標進行監視和定位,這個系統的建設為國產反艦彈道飛彈形成戰鬥力打下物質基礎。

空警-200進一步擴展了我國海軍的打擊範圍

因此對於我國來說,憑藉這一套系統完全可以支持戰斧反艦型這個級別反艦飛彈的使用,提高我國海軍對於海上遠程目標的打擊能力,不過從相關情況來看,鷹擊-100比美國最新的LRASM顯然還有差距,因此我國可以利用國產隱身防區外彈藥布撒系統的成果,發展我國新一代遠程反艦飛彈,從而將我國海國反艦飛彈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國產SAR雷達偵察衛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732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