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力量差距已成斷崖式結構:你就是把F-35買回來也改變不了

20世紀90年代初,在台灣地區空軍購買了大量美製F-16、法制幻影2000以及自行研發的IDF之後,其空軍整體戰鬥力暴增,那時候中國大陸空軍還是以二代機為主,訂購的俄制蘇-27SK戰鬥機剛剛交付,還沒有形成戰鬥力,數量也少,可以說,在這個時候,是兩岸空軍軍力對比中,台灣地區空軍占有的最後優勢。很快,中國空軍不僅購買了大量的蘇-27系列戰鬥機,自行組裝的殲-11系列和自主研發的殲-10戰鬥機也開始大批量進入空軍服役,兩岸空軍力量對比急劇逆轉,一直到今天,中國大陸空軍戰友的絕對優勢都沒有絲毫改變,而且這種差距還在越來越大。

台灣地區空軍一直在謀求獲得更高性能的戰鬥機,不是為了重新占據兩岸空軍軍力對比的優勢地位,而是試圖減少與對岸大陸空軍之間的差距。不過,相比20世紀90年代初,如今台灣的選擇少的可憐。自IDF全部入役以後,其研製方就在研製高性能戰鬥機方面停止了研發,更多的轉向民用航空機型研究和對外合作,韓國目前風光一時的T-50戰鬥機,背後就有台灣漢翔技術人員的大力幫助,否則以韓國在航空技術研究方面的基礎,根本難以設計出這麼一款可以與俄制雅克-130、義大利M-346和中國L-15高教機相匹敵的先進飛機。

至於歐洲方面,1992年,法國政府不顧找過大陸的強烈反對,以近40億美元的價格向台灣出售了60架幻影2000-5型戰鬥機,儘管法方表示對飛機做了必要的技術限制,飛機是防禦型的,不帶空中加油裝置,不配備空地飛彈,不會對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安全構成威脅。不過依然引起了中國政府的強烈反應,中國政府宣布:撤銷部分擬議中與法方的大型合作項目,如廣州地鐵、大亞灣核電站二期工程、購買法國小麥等;不再與法國商談新的重大經貿合作項目;嚴格控制兩國副部長級以上人員的往來;立即關閉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如此劇烈的反應,迫使法國不得不主動與中國政府修好,並將出售給台灣的幻影2000-5的相關數據告知了中國方面。鑒於目前歐洲各國與中國的巨額經貿往來,幾乎可以肯定,沒有哪個國家敢於激怒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向台灣出售新戰鬥機。

美國在以60億美元代價向台灣出售了150架F-16A/B型戰鬥機之後,就一直在拒絕台灣方面提出的新的戰鬥機訂單,雖然美方幫助台灣對其擁有的F-16早期型號進行了航電方面的系統升級,包括使其能夠使用當時最為先進的AIM-120中距主動空空飛彈,在電子戰方面也做出了系統改進,不過,對於台灣要求購買的攻擊力更為強大的F-16C/D型號,一直給與拒絕,近年來美國雖然一直在堅持對台軍售,不過可以看出,出售的武器大多是防禦性質的,攻擊性武器拒絕出售給台灣,以免激怒中國政府,破壞目前正良好發展的中美關係。

軍事評論員趙喜認為:目前海峽兩岸,不論國力對比還是軍力對比,大陸都已經是全面占優,目前台灣的GDP總值只占大陸的4.5%,至於軍力,目前中國的軍力發展目標早已經不將台灣地區軍隊視為競爭對手,而是向目前的世界最強軍隊,美軍看齊。在中國越來越多的重型戰鬥機和改進型殲-10戰鬥機不斷入役,自行研發的五代機殲-20已經進入試生產階段的今天,即便美國不顧一切允許對台出售F-16C/D,也已經對台海局勢起不了什麼作用了,台灣地區空軍已經盯上了目前最為先進的F-35戰鬥機,尤其是其短距起降型號,十分適合台灣地區缺少戰略縱深,戰時主要基地與跑道容易遭到攻擊的特點。但是,目前來看,中美雙方,不論在政治還是經濟方面,都聯繫密切,密不可分,一旦美國向其出售F-35隱身戰鬥機,很可能會破壞目前的中美關係。相對於整個大局而言,美方會盡力避免在這樣的核心利益問題上刺激北京。

其次,目前的空中戰場,相對於幾十年前而言,早已經進入的系統作戰階段,在現代空戰當中,缺少包括預警機和電子戰飛機支援的一方,在空戰中幾乎沒有取勝的機會。近年來,中國空軍依託強大的電子工業基礎,不斷發展新型號的特種飛機,以作為提升空軍戰鬥力的力量倍增器。就空軍整體力量而言,已經進入世界前三的水平,而且還在不斷發展之中,單純憑藉有限數量的美製F-35,加之台灣地區的那幾架E-2T和EC-130,實在不足以在系統對抗中獲取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721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