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Fox Van Allen

31張圖片,展示美國新一代福特級航母的福特號和甘迺迪號的方方面面。
福特號航母模型圖。圖片來源:John Whalen/Mike Dillard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福特號航母下水
圖片來源:Chris Oxley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2013年11月,福特號離開干船塢,在維吉尼亞州的詹姆斯河下水。
約翰·F·甘迺迪號(2020年服役)
圖片來源:Chris Oxley/Mike Dillard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這張圖片(展示用合成圖片)是美國海軍的第二艘福特級航母,約翰·F·甘迺迪號(CVN 79)。這艘航母目前還在建造階段,由維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生產,將於2020年服役。
干船塢里的福特號
圖片來源:Ricky Thompso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畫面前方的工人可以幫我們更好地體會福特號的巨大尺寸。完工後的福特號長達1106英尺(約337.1米),高達250英尺(約76.2米)。
在夜間修建福特號
圖片來源:John Whale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完工後的福特號比起之前的尼米茲級航母來,增添了許多提高船員生活質量的設計,包括更加安靜的睡眠區,數量眾多的娛樂區和健身房,空調也更加先進。
福特號航母(電腦模型圖)
圖片來源:Mike Dillard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這是另一張核動力航母福特號(CVN 78)的電腦模型展示圖。福特號自身的材料和人工就花費了美國納稅人128億美元。這還不算花在研究和開發該級別新型航母上的47億美元。
用3D技術設計航母
圖片來源:John Whale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福特級航母的每一個部件都首先在相同尺寸的3D模型上開始自己的生命。這些3D模型是在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的「快速操作虛擬現實」(Rapid Operational Virtual Reality)系統里進行的。這也是首款使用這樣的電腦化技術設計的美國航母。
切割第一塊鋼板
圖片來源:Chris Oxley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建造9萬噸重的航母總是得從切割鋼板開始。2011年2月25日,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為甘迺迪號舉辦了第一次切割鋼板慶祝儀式。
甘迺迪號的焊接工作
圖片來源:Chris Oxley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船工學徒Daniel Polson在甘迺迪號航母上工作。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估計,僅是將航母焊接起來就需要消耗400萬磅(約1814.4噸)金屬。
安裝螺旋槳
圖片來源: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工人們用扭矩扳手扳緊福特號的螺旋槳螺絲。螺旋槳將賦予這艘新式航母35英里(約56.3公里)的時速。對於一艘重達2億2千5百萬磅(約102058.3噸)的巨型船隻來說,這個速度挺不錯了。
鑄鋼廠一瞥
圖片來源:John Whale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自己就有鑄鋼廠。圖為工人在給甘迺迪號的錨澆築鋼製支撐物。
在甘迺迪號上工作
圖片來源:John Whale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圖中,裝管工Trevin Wilso正在甘迺迪號上工作。福特級航母的設計所需的管道大大減少。比如甘迺迪號,它的閥門要比老式的尼米茲級航母少三分之一。
測試電磁彈射器
圖片來源:Chris Oxley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海軍展示福特號航母的新型電磁彈射系統。展示時,工作人員將一塊很重的橇版裝在彈射器上,然後彈入詹姆斯河中。此前,美軍航母上的飛機彈射由蒸汽系統完成。
成功!
圖片來源:Chris Oxley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航母的贊助人(福特總統的女兒)蘇珊·福特·貝爾斯慶祝福特號航母的電磁彈射裝置測試成功。這項新技術可以在300英尺(約91.4米)的長度內,將重達10萬磅(約45.4噸)的物體加速到125英里(約201.2公里)的時速。
安裝艦島
圖片來源: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2013年1月,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起重機「大藍」開始將艦島(也就是航母的空中交通控制塔)安裝到福特號上。
航母建造中重量最大的一塊拼圖
圖片來源:John Whale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從樓座甲板到飛行甲板之間的橋重達1026噸,是福特號航母上最重的組成部分。其尺寸為38乘38米,航母的滅火設施,飛機燃油和彈射系統都安裝在裡面。
船尾完工
圖片來源:John Whale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過去,大型軍用船隻都是從底部往上修建。現在造船都採用了模塊化程序。圖中,工人們正在將福特號的船尾部分安裝到位。
安裝下層船頭部分
圖片來源:Ricky Thompso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造船工人正在吊裝福特號航母680噸重的下層船頭部分。
龍骨
圖片來源:Ricky Thompso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2012年5月,工人將下層船頭部分連接到福特號的龍骨上。
航母分段
圖片來源:Chris Oxley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圖中,工人正準備將787噸重的上層船頭部分與福特號的另一個分段連接起來。
只不過吊787噸的東西而已
圖片來源:John Whale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起重機正賣力地把787噸重的上層船頭部分安裝到福特號上。
安裝福特號的甲板
圖片來源:Chris Oxley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蘇珊·福特·貝爾斯在2011年訪問正在修建的福特號航母,這位已故總統的女兒幫助一名造船工人安裝一塊航母的主甲板。
船體接近完工
圖片來源:John Whale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這張空中拍攝的照片展示了在干船塢里已經建造了接近七年的福特號(2012年)。在福特號服役25年後,它將再次回到這個船塢接受檢修。
用了20萬加侖的塗料
圖片來源:John Whale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水手們有句老話:「如果船動了,就向它敬禮;如果船不動,就給它塗顏料。」的確,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塗裝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120名到170名工人才能完成這項工作。
圖中展示了福特號新式可自動癒合的塗裝,其配方可以抵擋高溫和紫外線。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
圖片來源:John Whale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在這張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照片的前景中,可以看到福特號航母。這家公司僱傭了大約2萬名工人,是美國唯一的航母設計製造公司。
為鋼鐵巨獸補給燃料
圖片來源:John Whale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在照片前景中,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工人正在停止企業號航空母艦的運轉。在旁邊的碼頭上停著羅斯福號航母,它正在接受補給燃料和複雜翻修操作。
新的福特級航母比起老式的尼米茲級航母來,要節省30%的運轉成本。從長期看,能節省政府的開支。
太陽從福特號後面升起
圖片來源:Ricky Thompson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2015年,太陽從接近完工的福特號航母后面徐徐升起。從2015年8月起,大約1600名水手開始在航母上生活和工作,這也是測試的一部分。
建造引擎
圖片來源:Chris Oxley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機械師Stuart Roes正在甘迺迪號的主引擎的底部工作。修建和組裝甘迺迪號大約需要5000名工作人員。
最後的組裝平台
圖片來源: Chris Oxley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甘迺迪號的一部分已經組裝好的船體放置在最後的組裝平台上。
福特號的命名儀式
圖片來源:Chris Oxley for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美國戰艦舉行命名儀式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797年的憲法號軍艦(又稱老鐵甲)。當時,人們在船首桅杆上打破了一瓶上好的葡萄牙產葡萄酒。
在福特號的命名儀式上,福特總統的女兒蘇珊在船頭打破了一瓶美國產的起泡酒。
福特號命名儀式
圖片來源:Zhang Jun/Xinhua Press/Corbis
在2013年的命名儀式上,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總裁Matt Mulherin說:「當福特號航母在2016年加入美國海軍時,她會成為未來50年美國的海上女王。不管她航行到哪裡,她都是美國主權領土的象徵。福特總統代表了正直、榮譽和勇氣,這艘同名的航母也將代表這些品質。」
(翻譯:李孟林;編輯:王立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688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