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龍』太空梭是正在成長的太空戰項目的一部分」。香港《亞洲時報》網站25日報道了這個頗具轟動性的消息。這篇由美國軍事專欄作家比爾·格茨撰寫的報道稱,「中國官方背景的軍事評論員」承認「神龍」將裝備戰略支援部隊。文章還猜測中國未來將發展可以捕獲敵國衛星的太空梭。《環球時報》記者26日向港媒提到的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求證,他表示港媒的相關報道有誤讀,他的意思是如果「神龍」存在也只是驗證機型,並不是說可以馬上裝備部隊。另一名中國軍事專家則認為,根據他的判斷,「神龍」項目如果存在的話也只是一個驗證帶翼式航天再入飛行器的驗證機,即便發展成具有X-37B那樣尺寸的太空梭,它的能力也沒有文章說得那麼誇張。
傳解放軍將裝備「神龍」
文章稱,中國的軍用航天項目受到解放軍軍事改革的影響而加速。一名中國軍事專家本月早些時候透露,中國的「神龍」太空梭將很可能裝備給新組建的戰略支援部隊,這是解放軍新的高技術作戰單位。
資料圖
《亞洲時報》的文章稱,香港《東方日報》的一篇報道引用「官方軍事評論員」宋忠平的話說,戰略支援部隊將由一支網軍、空天軍和電子戰部隊組成。「這名專家稱,新的部隊未來將裝備『神龍』太空梭,該機可以在航天和航空空間飛行。」文章稱,「據說該機是中國版的X-37B太空梭。」文章稱,「神龍」具備高速度、可機動以及雷達隱身的特徵,它能夠進行遠程航行。「據宋忠平說,無人駕駛的『神龍』正在被發展為航天武器發射平台,可執行監視、偵察和早期預警任務。」文章還認為,這是中國軍隊的官方「代表」首次將「神龍」與中國日益增長的航天戰能力聯繫起來。文章引用軍事分析人士的話稱,解放軍將把「神龍」太空梭用於戰略支援部隊的計劃披露,凸顯了解放軍太空戰能力的建設力度。解放軍還在致力於快速全球打擊武器,包括可投擲核或者常規武器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反衛星飛彈以及飛彈防禦系統。
渲染太空梭能「抓衛星」
太空梭
西方一些「專家」則藉機渲染「神龍」帶來的威脅。報道稱,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的中國軍事事務專家Rick Fisher針對宋忠平關於「神龍」的評論說,「這證實了我長期以來的看法,即『神龍』一直是個軍事項目,並且太空戰是新組建的戰略支援部隊的任務。」報道稱,自從2007年以來「神龍」就開始發展,並且至少測試了一架飛機,在5到6年前懸掛在轟-6機翼下進行了發射試驗。至於中國不進行完整軌道測試的一個原因,按Fisher有些奇葩的解釋則是「或許擔心如果它降落在另一個國家,將失去這架太空飛行器。」
報道還稱,Fisher相信,解放軍很有可能將發射一個實用化的「神龍」,即可執行民用任務又能執行軍事任務。他認為,這架飛機是中國發展更大型太空梭計劃的關鍵測試平台,新型太空梭可能將於2020年前建造。Fisher還暗示中國的太空梭將用來「抓衛星」,「太空梭是很有吸引力的軍事裝備,它們可以重複使用,能夠通過不同配置執行被動或者主動軍事任務,例如捕獲一顆敵方衛星並帶回地面。」
網友繪製未來圖
文章漏洞頗多
針對港媒的相關報道,《環球時報》26日聯繫到了文章中提到的中國專家宋忠平。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港媒的相關報道有誤讀,他的意思是如果「神龍」存在也只是驗證機型,並不是說可以馬上裝備部隊。另外宋忠平指出,未來裝備部隊的機型可能會比「神龍」更好。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港媒引用的專家言論應該只是個人分析與判斷。從目前網絡以及外媒披露的圖片來看,即便「神龍」確實存在,也很可能只是一個用於試驗帶翼飛行器再入滑翔返回技術的驗證平台,目前的尺寸很難有實用化的用途。即便未來發展成美國X-37B尺寸的太空梭,其軍事潛力也有限。首先它的尺寸決定了很難攜帶大型偵察設備,這樣的偵察效果遠不及同噸位的衛星。其次,運行軌道限制了它的軍事能力。迄今為止,包括X-37B在內的飛行器均運行在400公里左右的近地軌道,在這個軌道上實施對地偵察任務尚可,但無法執行通常在地球靜止軌道執行的預警任務,執行所謂的反衛星任務也只能是在相近的軌道內,而這附近軌道的衛星種類和數量都很少。第三,其太空飛行器的本質決定了無法在太空中任意機動變軌,更不能掉頭拐彎。它對某個目標重訪周期以天計,這就決定了單架太空梭實際上無法執行全球快速打擊任務。當然,這種無人航天飛行器還能做得更大、飛得更高,但高軌道返回地球需要更大的制動火箭,成本會更加高昂,從經濟性上無法和專用衛星和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相比。另外,中國還要解決火箭發動機的重複使用問題,否則這種返回式太空飛行器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中國核技術彎道超車:「神龍二號」首次亮相
據國內媒體報道,中國核學會發布「中國十大核科技進展」,涉核物理、核能發電、鈾礦采冶等領域。其中「神龍二號」系首次公開,為世界首台以猝發方式工作的兆赫茲重複率強流多脈衝直線感應加速器,是直線感應加速器和我國核武器閃光照相技術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2013-2015年度中國十大核科技進展」經學術委員會推薦評議和投票表決,按得票由多至少分別為:
「中國核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於四川省綿陽市召開
(1)100兆電子伏強流質子回旋加速器建成
(2)CO2+O2綠色地浸采鈾技術實現規模化工程應用、
(3)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開工建設
中國核技術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4)中國核燃料後處理放化實驗設施建成
(5)世界最大單機容量核能發電機研製成功
(6)中國綿陽研究堆及中子科學研究平台建成並投入使用
(7)世界首台以猝發方式工作的兆赫茲重複率強流多脈衝直線感應加速器「神龍二號」研製成功
(8)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CAP1400通過國家能源局組織的示範工程核准評估
(9)中國自主設計的燃料元件CF3先導組件入堆考驗、(10)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燃料元件完成堆內輻照試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685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