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安全的城市你知道嗎?戰時的保命地

Eow Che ...| 2016-01-26| 檢舉

一旦爆發戰爭,中國必須力保的12個城市。有你家嗎?

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實施,美國會將其60%的軍力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遏制中國。同時,美國正在試飛X-51A超高音速飛行器以實現一小時內打擊全 球目標。面對美國到我們家門口的威脅,我們不禁要設想如果美國對中國進行突然打擊,中國將力保的城市有哪些?下面是戰略網小編整理的一旦爆發戰爭,中國必 須力保的12個城市資料。大家都來看看有你家嗎?

第1個受保護的城市:北京

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之一、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南與北方經濟中心天津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其 常住人口接近2000萬,居中國第二。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其最早見於文獻的名稱叫做「薊」。北 京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

今天的北京擁有41家世界500強企業總部,位居全球第二。 北京中心位於北緯39度54分20秒,東經116度25分29秒。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邊緣。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 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西部是太行山山脈余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 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第2個受保護的城市:上海

上海,中國第一大城市,又稱「上海灘」,四大直轄市之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上海位於中國大陸 海岸線中部長江口,擁有中國最大外貿港口和最大工業基地;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居 世界第一。上海是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蹟,舉辦過世博會。江南的傳統與移民帶入的文化融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 化。上海已成為國際大都市,並致力於在2020年建設成為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地處中國漫長海岸線的最正中,世界第三大河、亞洲第一大河——長江的入海口以及亞太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上海全市面積為 6340.5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上海城鎮人口占總人口89.3%,城鎮化水平居全國首位;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702.33人,是全國人口密度 第四的城市,次於澳門、香港、深圳;它的常住人口2302萬,其中戶籍人口1412萬,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港口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第3個受保護的城市:成都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西南)。成都橫跨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兩大自然景觀,南部、中部海拔較低,西部海拔較高。成都兼有山 景、平原、丘陵之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年均氣溫16℃,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成都土地肥沃、水利先進,物產十分富饒。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南與眉 山相連,西與雅安、阿壩接壤。成都幅員面積12390k㎡,東西最大橫距192km,南北最大縱距166km。

成都幅員面積12390k㎡,管轄9個區、6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截至2010年10月31日)。而四川的山區可能有的飛彈發射井也使得成都特別受到保護。

第4個受保護的城市:太原

太原,中國華北地區最重要、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國22個特大城市之一,地處中國東中西三大經濟帶的結合部,在全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布局中具有承東啟西, 連接南北的雙向支撐作用。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 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瀕臨汾河,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太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軍事,文化重鎮,也是世界聞名的晉商都會,也是中國 最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

所屬省:山西省(Shanxi Province)

面積:總面積 6988 平方千米,市區1460 平方千米,建成區(2009)330 平方千米。

人口:據山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太原市 7903257 人。其中常住人口698.2479萬人,市區戶籍人口520多萬。目前太原市登記在冊的暫住人口共有75.5萬人,占到全市總人口數的1/5核查後,新增人口41.1948萬人。

地區生產總值:2011年2311.5億元人民幣(占山西省GDP的21.7%)

第5個受保護的城市:蘭州

蘭州又稱金城、陸都、黃河之城。為甘肅省會,中國西北第二大城市,西北的區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中國七大軍區之一的蘭州軍區本部所在地,中國18個鐵 路局之一的蘭州鐵路局本部,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游,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

蘭州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10.3℃,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蘭州是唯一黃河穿越市區中心而過的省會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

第6個受保護的城市:瀋陽

瀋陽,清朝時稱「盛京」,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遊中心,中國15個副省級市之一,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東 北),中國特大城市,東北最大的國際大都市。瀋陽也是我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素有「東方魯爾」的美譽。2010年4月6日,瀋陽經濟區獲國務院批准為國 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中國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是惟一以「新型工業化」為主題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標誌著瀋陽經濟區建設上升 為國家戰略。瀋陽位於環渤海經濟圈之內,是環渤海地區與東北地區的重要結合部。

瀋陽,中國地名,號稱「東方魯爾」,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東北第一大城市,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東北),中國特大城市,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中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瀋陽市政治、軍事、金融、外交機構林立,駐有瀋陽軍區。瀋陽是遼寧省的省會,東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通和商貿中心,全國的工 業重鎮和歷史文化名城。瀋陽總面積1.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全市戶籍常住人口819.3萬人,市內五區戶籍人口615.4萬人。瀋陽 是建國初期國家重點建設起來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全國重工業基地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瀋陽的工業門類已達到142個,現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00 家,地區生產總值6000多億元。

第7個受保護的城市:廣州

廣州,中國第三大城市,中國的南大門、國家中心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國際大都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中國南方的金融、貿易、經濟、 航運、物流、政治、軍事、文化、科教中心、國家交通樞紐,社會經濟文化輻射力直指東南亞。廣州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大、歷史最 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稱。

廣州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窗口和國家門戶城市,廣州外國人士眾多,被稱為「第三世界首都」,是全國華僑最多的城市,與北京、上海並稱「北上廣」。

廣州市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廣州二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 中心226年,孫權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廣州」由此得名。古代廣州曾是三朝十主的古都,宋代廣州就有八大「衛星城」,清朝設十三行,沒有十三行,就沒 有廣州「千年商都」的美稱。中山四路一帶先後發現了秦漢造船遺址和南越國宮署遺址,其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南越國宮署遺 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水閘遺址等三處南越國史跡正聯合申報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象崗南越王趙眜(趙佗之孫,第二代南越王)墓和中山四路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 的大量文物、藥洲、荔枝灣、流花橋、越秀公園內的紹武君臣冢都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第8個受保護的城市:武漢

武漢,簡稱「漢」,是中國湖北省省會,中部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 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跨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 武漢自古又稱「江城」。武漢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和交通樞紐。如今武漢正努力構建中部地區的支點城市,並致力發 揚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而努力。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區最大城市,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試點城市,中國三大科教中心之一,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 內陸地區的經濟、金融、商業、貿易、物流、文化中心,長江中上游航運中心,各項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城市第三,被譽為世界開啟中國內陸市場的 「金鑰匙」、經濟發展的「立交橋」,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

第9個受保護的城市:錦州

錦州是中國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開放城市,地處遼寧省西南部,是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素享盛名的商貿重鎮,更是一座生機勃勃、蘊含 巨大發展潛力的現代優秀旅遊城市。1985年錦州市被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為甲類開放城市,1987年被國務院批准列入遼東半島對外開放城市,1992年 在國家統計局進行的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評比中居第40位。錦州是2013年世界園林博覽會的舉辦城市,該屆世園會的主題為「城市與海,和諧未來」。

錦州地處遼寧省西南部,北依松嶺山脈,南臨渤海遼東灣。與葫蘆島,盤錦,朝陽,阜新,構成一小時經濟圈。錦州市地貌結構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莊 園」。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海拔400 米的山區,向南逐漸降到海拔20米以下的海濱平原。山脈連綿起伏,東北部有醫巫閭山脈,西北部有松嶺山脈、大凌河、小凌河、女兒河橫貫境內。

錦州市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獨具特色。錦州南臨渤海,北依松嶺山脈,位於著名的「遼西走廊」東端,連接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遼寧濱海公路橫貫全境。錦阜高速公路、錦朝高速公路及102線國道使錦州與周邊城市形成了「一小時城市群」。

第10個受保護的城市:大連

大連,位於歐亞大陸東岸,中國東北遼東半島最南端,西北瀕臨渤海,東南面向黃海,有包括大小島嶼260個。是中國的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也是全國14 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遼寧省的一個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省內第二大城市,是中國東北主要的對外門戶;也是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 域性金融中心。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十一位、金融競爭力全國第八,東北第一。

大連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全國5個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劃單列市(簡稱:計劃單列市)之一。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金融中心,航運物流中心,也是東北 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2011年全國兩會,大連被國家定位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龍頭及國家級戰略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核心城 市。大連環境絕佳,2009年被由聯合國的環境規劃署(UNEP)認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其支持並認可的非盈利性組織『國際公園與康樂管理協會' (IFPRA)評選為國際花園城市的最高獎。而大連的軍港和海軍潛艇基地更是使大連倍受國家保護。

第11個受保護的城市: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 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和國務院最早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遊勝地。如今的西安 是中國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黃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國大飛機的製造基地。2011年國務院《全國主體功 能區規劃》將西安確定為「全國歷史文化基地」。

西安市,古稱「長安」、「京兆」,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2011年,西安成功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

第12個受保護的城市:徐州

徐州,華東重要門戶城市,江蘇省第二大城市,是國務院定位的擁有地方立法權的特大型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國際性新能源基地,有「中國工程 機械之都」和「世界矽都」的美譽。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徐州有超過六千年的文明史和四千年的 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說。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因其擁 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蹟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

徐州市,簡稱徐,古稱「彭城」。徐州是江蘇省第二大城市,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東隴海線核心城市,蘇北最大城市,也是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江蘇省的「北大 門」。徐州是國家重要的交通要道、軍事戰略要地和能源基地,享有較高的歷史地位和政治地位。作為華東地區的門戶城市,現為華東重要的教育、科技、文化、交 通、旅遊、醫療、會展中心,同時也是省內重要的工商業、金融和對外貿易中心。徐州是江蘇文藝第一城,江蘇科教第二城,江蘇旅遊第三城。

繁華的現代化大都市徐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是國務院確定的擁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是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 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徐州市的行政級別雖為地級市,但經濟實力已經超越了部分省會城市,GDP經濟增速高居全省第一位。2011年全年 實現GDP經濟總量為3551.65億元,繼續超過南昌、蘭州、太原、昆明、海口等省會城市。

本文來源:奇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660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