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威脅論陸續不斷!美媒:中國把軍力發展和經濟建設提到相同高度

1月25日報道 美媒稱,1月21日,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專家稱,中國已把軍力發展和經濟建設提到類似高度。

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1月21日報道,中國股市從去年年底到1月15日,兩個星期滬指從原來的3500點跌到2900點,虧了18%。而最近中國官方發布的GDP指數也顯示,中國經濟增長迎來了25年以來的最低點。而與此同時,中國的軍費增長迅速。

報道稱,在聽證會上,委員會主席丹尼斯·西亞質疑中國是否還有財力發展軍力。他問道:「很顯然,如果中國希望進一步推動消費者主導的經濟,它需要在醫保和退休保障上花錢,這樣人們就不必從事預防性儲蓄。但同時,它希望建設世界一流的軍隊。所以花錢在國防上還是民生上的爭議是不是越來越凸顯?」

蘭德公司的防務專家蒂莫西·希斯認為,中國軍力發展恰恰是其進一步發展經濟的必要條件。他說:「我的觀點是,中國的結論是經濟發展其實需要更強的軍力作為保障。原因是,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而因此,也出現了很多脆弱面。如果中國不能保證為海外利益、能源輸入和獲取魚類和礦產資源的海洋領域提供足夠的安保,就會影響其經濟的發展能力。」

喬治城大學安全研究教授梅惠琳認為,這個爭議確實存在,特別是在普通人生活並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會質疑是否應該在擴充軍力方面花那麼多錢。但是她說,中國官方需要給人一種軍費花在刀刃上的印象。

她說:「中國非常擔憂,一旦有事情發生,解放軍無法行使職能。我認為這是軍隊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讓人們覺得花在軍費上的錢是值得的,能讓軍官不腐敗,而當時機到來時,軍隊能夠完成他們的一些使命。他們認為這很重要。」

報道稱,美國海軍分析中心(CNA)副總裁、中國研究項目主任馮德威說,中國政府現在將軍事發展和經濟發展看得同樣重要。

他說:「在宏觀戰略層面上講,中國軍事現代化絕對被認為和經濟發展同樣關鍵。事實上,現在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被提到了幾乎相同的水平。」

資料圖片: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艦進行著艦訓練。

【延伸閱讀】外媒稱戰略支援部隊是解放軍首創:多領域特種作戰

1月20日報道 俄羅斯衛星網1月19日發表題為《未來的密探?中國軍隊改革包括什麼》的報道稱,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表示,在大規模軍事改革框架內中國打造了一支空前一體化和集中化的獨一無二的武裝力量部隊。

卡申表示,根據近期公布的數據,改革過程中建立的戰略支援部隊是全球首創的獨立新種類。他說:「在這獨一無二的部隊中整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進行特別行動和作戰信息方面有關的所有能力。」

報道稱,這位軍事分析專家強調,除負責技術偵察、網絡偵察、無線電電子對抗和網絡攻擊外,該新部隊還負責軍事偵察和心理戰。

報道認為,種種跡象表明,戰略支援部隊的構成還包括過去的總參二部(情報部)和過去負責針對敵方軍民進行宣傳行動的總政聯絡部。此外,這一新部隊還有特種力量加入。

卡申說:「將與偵察和信息對抗有關的一切如此集中融合在一個機構,乍看起來是有道理的,因為這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資源。但這同樣帶來了巨大的潛在問題和困難。」

這位專家認為,整合為一的部門十分龐雜,特點是包含各種工作方式和優先任務。況且技術偵察部門是情報系統最龐大和昂貴的要素。卡申說:「可以想像,整合各種部門將導致內部競爭激化。」

卡申強調,從戰略支援部隊各個部門收集的信息的傳輸問題值得單獨研究。因為組成該部隊的偵察部門過去都有自己的信息分析部,負責為國家軍事政治領導層起草報告。他說:「問題來了——是否會為出現新的統一信息分析機構以便採集所有數據?如果是的,在這種情況下它將具有巨大的政治意義。」

報道認為,特種力量擬加入戰略支援部隊同樣引起不小關注。卡申說:「實際上,在一個部隊內整合了太空、無線電和特種偵察能力,解放軍將就此擁有在全球範圍內執行特別行動的能力。可以說,這種程度的一體化和集中化水平沒有一個國家達到過,包括美國。」

資料圖:戰略支援部隊胸標.

【延伸閱讀】中國軍改力度史無前例 外媒:致力於戰爭中取勝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道 外媒稱,2016年初的中國以大規模軍事改革為標誌,這項改革旨在將解放軍打造成更加現代化、戰鬥力更強的軍隊。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1月13日報道,現在,空軍、海軍、陸軍和火箭軍將擁有同等地位並接受統一指揮。在必要情況下,新成立的戰略支援部隊將進行網絡戰。軍事改革旨在幫助中國在本地區建立領導地位,為應對邊境和境外局部衝突做準備。在改革之前,反腐運動清除了軍隊中的大量腐敗分子。

報道稱,2015年12月31日,習近平在隆重儀式上親自向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他強調,建立這些機構有助於實現「強軍夢」。1月11日宣布的第二項「實現夢想」的措施是解放軍指揮架構的全面重組。原先的四總部被中央軍委領導下的15個職能部門取代。這將徹底改變此前主要適合陸地作戰的指揮架構。

報道稱,改革將打造一支現代化軍隊,使其更好地維護中國國家利益。這包括穩定台海局勢,控制南中國海、東中國海以及西太平洋上的兩條「島鏈」,還包括經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通往阿拉伯國家和伊朗的油氣運輸航線。美國、日本、印度和東南亞國家可能成為中國在這些區域的潛在敵人。主戰場或將是太平洋、印度洋和網絡空間。

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認為,這次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改善各軍種的協同。他說:「各軍種之間缺乏溝通的老問題將得到解決。新成立的聯合參謀部將履行作戰籌劃、指揮控制和作戰指揮保障等職能。」

據俄羅斯《獨立報》1月13日發報道,中國軍事改革勢頭正猛。2015年決定裁軍30萬人並調整軍兵種比例。如今又宣布原先的四總部被中央軍委領導下的15個職能部門取代。這一改革意在實現領導指揮體制現代化,同時令中國能夠捍衛境外利益。

報道稱,習近平已接見了調整組建後的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人,並表示新軍委機關要堅決聽從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指揮。軍委機關的最大職責是「謀打贏」。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帕維爾·卡緬諾夫說:「有一種說法是,市場力量和致富的渴望也對武裝力量的道德和政治狀態產生了影響。領導層對此感到不安。因此『黨指揮槍』的想法仍不會動搖。」

但許多觀察人士認為,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賦予中國將力量投射到「海洋深處」的能力,也就是遠離中國海岸的地方。北京想將軍隊建成能夠覆蓋全球的武裝力量。這也就能解釋為何遠程轟炸機、航母和潛艇的開支占比不斷增加。

另據俄新社1月12日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調整組建後的中央軍委機關要「謀打贏」,即致力於在一切戰爭中取勝。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認為,中國此次推行的軍隊管理機構改革是史無前例的。

瓦西里說,改革的實質在於撤銷那些過時的機構及組織,「一旦改革成功,中國的軍隊指揮體系將提升至現代化水平,並克服解放軍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組織問題」。

瓦西里總結說,儘管任何大刀闊斧的機構改革都會伴隨各種困難,但放棄改革的代價更為高昂,「近年來,中國面臨諸多挑戰,如美國在南中國海地區的活動日益積極,台海局勢充滿懸念等。對於上述所有挑戰,需要給予適宜地應對。從習近平所推出的大規模改革來看,他的應對相當認真」。

【2015閱兵】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受閱戰士通過天安門廣場。

【延伸閱讀】境外媒體:中國軍改獲「突破性進展」

參考消息網1月13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中國1月11日進行重大軍事改革,解放軍原來的4個總部被中央軍委領導下的15個職能部門取代。

改革力度空前大

據《印度時報》網站1月11日引述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報道稱,新架構包括一些委員會,即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軍委政法委員會和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以及軍委辦公廳。

報道稱,改革包括組建另外5個部門,即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軍委審計署、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和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

另外6個部門為軍委聯合參謀部、軍委政治工作部、軍委後勤保障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軍委訓練管理部以及軍委國防動員部。此前,解放軍有4個總部,即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

報道還稱,同時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11日接見上述各部門負責人,稱此次調整組建為「一個突破性進展」,是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邁出的「關鍵一步」。

報道稱,這是習近平為改組解放軍這支擁有230萬兵力的世界最大規模軍隊而發起的重大改革的一部分。

習近平被普遍視為繼毛澤東和鄧小平之後數十年來最強勢的中國領導人。

報道稱,他發起的軍隊改革包括裁軍30萬,使軍隊更加精幹。改革還包括,在第二炮兵部隊的基礎上成立火箭軍以及組建戰略支援部隊(在戰時為飛彈襲擊提供適當的電子和網絡情報支持),並賦予這兩支部隊與陸軍、海軍和空軍平等的獨立軍種地位。

習近平倡導組建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將結束解放軍此前以陸軍為主導的狀況,賦予空軍和海軍更重要的角色。空軍和海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建設。

更加強調「講政治」

另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12日報道稱,中央軍委機關調整為包括一廳、六部、三委、三辦、一署、一總局在內的15個職能部門,全部直屬中央軍委。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接見新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人時,「忠誠」和「講政治」是他提出的兩個重要要求。

報道稱,分析認為,對軍隊強調政治並不新鮮,但在習近平推動全面軍改的背景下,「講政治」強化中央軍委,尤其是軍委主席的領導,強調軍隊守紀律、守規矩的要求,反映了軍改所面臨的內部阻力,以及在推進軍隊體制機制改革的同時,重視對軍隊士氣精神的建設。

1月11日晚內地媒體報道稱,習近平當天上午10時許,在八一大樓陽光大廳接見了調整組建後的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人。

報道稱,外界期待已久的解放軍四總部改革也由此曝光。

報道稱,習近平要求調整組建之後的軍委機關第一任領導班子成員,要以革命軍人應有的「忠誠、擔當、勇氣」,做到「講政治、謀打贏、搞服務、作表率」。可見「忠誠」和「政治」為兩大首要要求,甚至先於打勝仗的要求。

報道稱,習近平在講話中進一步闡述了「講政治」的重要性和含義。

據報道,習近平說:「軍委機關的領導幹部講政治是第一要求,必須堅守黨性原則,堅定政治信念,增強政治意識,站穩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報道說,政情、軍情分析人士向本報稱,要求軍隊講政治,在中共歷史上並非新要求,但在當前習近平推動全面軍改的背景下,卻有不同的含義。

上海政法學院副教授陳道銀稱,講政治是歷來的提法,在黨的話語體系中,一直是擺在第一位的,但在不同時期,「講政治」的內涵是有變化的,這次講政治的內涵,重點是守紀律、守規矩,強調軍委集中統一領導。

雖然有新時期的新內涵,但陳道銀同時表示,形式上,現在的「講政治」與毛澤東時期的「服從命令聽指揮」、「黨指揮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在11日對新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人的講話中,習近平也提到了兩名原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弊案。

報道稱,他說,「要深刻吸取郭伯雄、徐才厚等人嚴重違紀違法的深刻教訓,旗幟鮮明同各種腐敗現象作堅決鬥爭」,「自覺用黨規黨紀規範自己、約束自己、警示自己」。

軍改推出之後,《解放軍報》等官方媒體也持續撰文,要求官兵服從命令、執行軍改。

目標還在「打勝仗」

報道稱,上海的軍事專家倪樂雄稱,進行軍委機關改革,與強調「講政治」是「雙管齊下」,動體制,也動精神,終極目標仍然是打勝仗。

倪樂雄稱,要打勝仗,軍隊不能渙散。沒有精神士氣,武器再好,都打不過武器不好的,更別說外部敵對勢力的武器更好了,所以要靠政治工作、政治理想來凝聚和提高精神士氣,通過政治信仰、政治觀念來梳理精神,終極目標仍然是打勝仗。

至於軍委機關改革,倪樂雄說,改革之後,指揮體系更集中,軍權集中到中央軍委,便於戰時指揮和平時監察,部委平面化了,管理效率也會提高,體制上來說,也是能打仗、打勝仗的目的。

據路透社1月12日報道稱,中國國防部說,中央軍委設立15個新部門——涵蓋後勤、裝備、政治工作和反腐等方方面面——是軍隊現代化改革的一部分。中國軍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武裝部隊。

習近平主席對軍隊改革的推進恰逢中國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領土爭端中變得日益自信之際。中國海軍正在投入巨資研發、建造潛艇和航母;空軍則在研發隱形戰機。

報道稱,中國一直在採取行動迅速提升軍事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但整合指揮結構的複雜系統是一大挑戰,這是軍隊改革要解決的問題。

《解放軍報》在12日的頭版評論文章中承認「萬事開頭難」,並敦促軍隊團結在習近平主席周圍。文章說:「我們要牢記使命、牢記責任。」

據香港《太陽報》1月12日報道稱,國防大學政委、空軍上將劉亞洲最近撰寫的《軍改是一場革命》一文指出,今天,不改革是中國軍隊最大的風險。不改革的癥結在於改革動力不足。動力不足的癥結在於不願觸及個人的利益。軍隊改革不僅事關軍隊生死,更事關國家生死。

【延伸閱讀】外媒關注中國解放軍改革:完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

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通過軍隊的拆減重組,使它更加適應現代戰爭的聯合作戰需要,走出陸軍獨大的舊框框。火箭軍也將成為中國除陸海空軍之外的第四兵種。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016年1月2日報道,陸軍以往由解放軍四總部行使領導職能,由各軍區直接領導所屬陸軍部隊。如今陸軍首次擁有獨立的領導機構,目的是讓陸軍的領導管理體制更加簡單明了,使陸軍更好地融入聯合作戰體系。

報道稱,習近平2015年11月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確定了中國軍改的大方向,提出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轉變。

他也要求在裁軍30萬之餘,改善軍種比例和改革部隊編成。他要求國防科技發展必須選准突破口,以搶占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反映出這部分的軍改成功獲得落實,以及解放軍從傳統的「大陸軍」轉型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聯合作戰力量的努力。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2016年1月2日報道,中國啟動了60年來最雄心勃勃的軍隊改革進程,包括建立單獨的陸軍領導機構。

觀察人士說,陸軍建立領導機構的舉動標誌著從目前以陸軍為核心的結構向陸海空三軍都參與的聯合指揮模式轉變。

報道稱,即將進行的其他重大改革包括將七大軍區重新調整劃設為數個新的戰區,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等。中國稱這些改革是其軍隊現代化進程的一部分,但是,在與鄰國存在領土糾紛以及與日本和美國存在戰略對抗的情況下,這些改革將會引發人們對其防禦力量的擔憂。

據日本廣播協會網站2016年1月2日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改革偏重於陸軍的體制、構建一體化聯合作戰體系,成立了運用核飛彈的火箭軍和負責電子戰和網絡戰的戰略支援部隊。

報道稱,迄今陸軍在中國軍隊中擁有巨大影響力,總參謀部實際上兼有陸軍司令部職能。習近平領導層力圖改革這種偏重於陸軍的體制,建立陸海空一體化聯合作戰體系,因此創設與海軍領導機構平級的陸軍領導機構成為改革的支柱之一。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016年1月2日報道,此前中國軍隊中沒有單獨的陸軍領導機構。整個軍隊如同一個巨大的陸軍,海軍和空軍領導機構是其中一部分。此次新設陸軍領導機構意味著將陸海空軍置於同等位置,改變偏重陸軍的組織結構,目的是應對陸海空一體化的現代戰爭需要。

時事社2016年1月2日稱,解放軍一直是以陸軍為中心的縱向組織機構,未設單獨的陸軍領導機構。此次軍改的支柱就是確立陸海空軍和火箭軍一體化聯合作戰體系。鑒於南海等地區的對立,習領導層著力強化海軍和空軍,通過新設陸軍領導機構將陸、海、空、火箭軍置於同等位置,改變了傳統的陸軍主導的指揮系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646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