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什麼把F-16「送返給」美國空軍

首先為墜機身亡的高鼎程少校默哀

22日,台灣「空軍司令部」證實,一架F-16戰鬥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墜毀,一位少校飛行員身亡。這架墜毀F-16的「名分」問題引起了很多媒體的興趣。

據報道,這架F-16雖然名義上屬於台灣空軍,但卻塗著美國空軍的國籍標誌,並且被編入美國空軍第21飛行中隊,用於訓練台灣空軍的飛行員。

美國ABC電視台對台灣F-16墜毀的報道

而且這還不是唯一一架台灣出資、配屬美國空軍的F-16戰鬥機,目前在美國盧克空軍基地共有16架(現在剩15架)F-16A/B型戰鬥機,隸屬這個21中隊,與這架墜毀的飛機同樣「身份」模糊。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說來並不複雜,這是美國方面的慣用辦法,為了讓它的「親密友邦」飛行員與美方飛行員得到相同的訓練,美國空軍中編有多個類似21中隊(綽號「賭徒」)的部隊。例如訓練新加坡空軍F-16飛行員的425「黑寡婦」中隊就和21中隊一起駐紮在盧克基地。

第21「賭徒」中隊

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戴維·蒙森基地,還有一個162聯隊下屬的162訓練大隊,同樣專門負責進行F-16戰鬥機的「高級訓練」,旗下有三個中隊,分別為148中隊、152中隊和195中隊,其中148中隊裝備F-16A/B,152和195中隊裝備F-16C/D。這三個中隊的任務都是為外國空軍和部分美國飛行員提供「進階戰鬥訓練」。148中隊專門培訓F-16A/B型的海外用戶、152中隊負責美國空軍和北約盟國中F-16用戶的培訓,而195中隊負責「非北約盟國」中F-16用戶的培訓。從訓練內容上來說,162大隊與台灣的21中隊類似,其目的都是培訓具備較強作戰能力的飛行員。

查詢一下巴基斯坦、荷蘭等國飛行員的相關消息,可以發現,他們都是在162大隊完成F-16的高級飛行訓練的。

有意思的是,1982年巴基斯坦首批接收F-16戰鬥機的飛行員卻是在猶他州希爾基地進行的培訓,因為當時F-16還是美國空軍最新機型,1979年美國空軍第一個裝備F-16戰鬥機的部隊就被部署在猶他州希爾基地——打個比方,如果現在巴基斯坦要裝備中國殲-10B戰鬥機,那他們肯定就得派人到滄州試訓基地來訓練了,因為別的基地沒有啊。從這一點也可看出美國當年對向巴基斯坦提供F-16戰鬥機有多受重視。

從1979年開始裝備F-16戰鬥機至今,美國空軍自然已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訓練流程,已經完成「戰鬥入門」訓練的飛行員,下一步要開始「進階訓練」,包括複雜的空戰戰術、在高強度對抗條件下的對地攻擊、空中加油等等。這些訓練都需要在美國實施,完成了這些訓練,才算是真正具備了完整的駕機作戰的能力。

墜機身亡的高鼎程

台灣空軍的首批F-16「種子飛行員」是在圖森基地接受「進階訓練」,但後來就轉到盧克基地,在專門成立的21中隊進行訓練。

台灣方面設立21中隊還有「外交」上的考慮,說來也有趣,據台灣飛行員撰文所述,是因為覺得隸屬於國民警衛隊的圖森基地的訓練顯得比較「非正式」,還是要到到盧克基地,和正牌美國空軍一起練了才能凸顯台灣的「特殊地位」和與美國的「親密關係」。

按照雙方協議,21中隊的十餘架F-16戰鬥機專門負責台軍飛行員訓練,課程歷時約半年。據21中隊退役的美國教官透露,該中隊每年畢業一批飛行員,約20-40人。

至於21中隊的實際訓練水平嘛,據那些參加過圖森培訓的台灣首批飛行員的說法,反而是盧克基地不如圖森基地,以至於他們都自稱為「圖森人」,顯得自己與眾不同——不過台灣空軍飛行員們一貫喜歡自吹,不信看看一位「圖森人」關於他們在對地攻擊考核中遭到美國教官「調戲」的段子:

後段的航行修正,也幾乎完美,CHAKA,不愧是全期飛得第二好的飛行員,操作的表現近乎完美,自己都快要忍不住對自己喝采。不過,美軍教官並不打算這麼輕易的讓他過關。CHAKA繼續航行,到達攻擊目標前10海里的IP(導航)點,PUSH IT UP(推油門),準備兩機分裂不同角度進入戰術拉升攻擊。兩架F-16拉升,展開隊形,到達拉升的頂點(APEX),雷達尾警器的警告音響大作。戰術拉升是低空的戰術操作,是高風險的操作課目,在低空又是大動作,每一秒鐘的動作都有很大的變化,為了安全的考量,絕對不能隨意改變,否則就只能放棄航線。目標已經在眼前,威脅也在正後方,如何抉擇?怎麼處置?一個頭兩個大。CHAKA報出自己的威脅狀況,再下令ABORT(退出),做飛彈防禦。投擲CHAFF/FLARE(紅外干擾彈及箔條),並做5G的防禦轉彎。果然,兩架F-16,不知從什麼地方鑽出來,一直等到他們進入攻擊時,才使用雷達將他們兩架鎖定。還好,CHAKA沉著應對,正確的處置。完成了最大的考驗。接著,重新回到IP(導航點),重新設定新的TOT(攻擊航線),再進入目標完成攻擊。這一回美國教官就不再整這一批了,讓他們順利的完成投彈。幸好,CHAKA處置得宜,這次的考核,總算沒有凸捶。不過,冷汗流了一身。

聽上去是不是覺得台灣飛行員好厲害?實際上,如果把上述故事用我們能聽懂的話重新說一遍就是:

美國教官駕駛F-16在台灣飛行員進入攻擊航線的時候偷偷從後面過來,近距離才進行鎖定;

台軍飛行員可能是帶著炸彈做了擺脫動作(過載不是很大),然後重新進入攻擊;

美軍或許覺得「玩弄菜鳥」勝之不武,沒有繼續「偷襲」其他學員。

看看近年來解放軍「鼎新」和滄州試訓基地類似訓練的文宣,這種訓練方式在解放軍精銳部隊中已是常態,而在台軍這裡就感覺是「挑戰極限」了。

中國空軍的陪練巴基斯坦空軍,同樣師出美國,不同的是有實戰經驗

當然,從上述文章也可以看出,美國教官對台灣飛行員的培訓還是上心的,基本能夠讓台軍接受到與美國空軍相近的訓練。據報道,2006年台灣21中隊飛行教官王永賢中校還在盧克基地的年度對地攻擊比賽中榮獲甩投炸彈項目冠軍——甩投炸彈以前是使用核武器的標準戰術,現在則更多用來增加精確制導炸彈的射程。盧克基地有美國空軍的兩個F-16戰鬥機作戰中隊,能在其中脫穎而出,說明台軍飛行員中還有一些水平不錯的「尖子」。

21中隊的設立,還有一個次要原因,就是台灣的F-16A/B Block20與其他國家購買的F-16不太一樣,是「只此一家」的版本,它的航電系統接近F-16C/D的標準,但發動機卻是F-16A/B的水平,在飛行性能上其實是F-16中最差的,在圖森基地的三個訓練中隊使用的F-16與它都不同。但這並非是不可克服的問題,比如購買了F-16 Block50的巴基斯坦,就是用訓練中隊的F-16 Block 25完成的訓練。

有報道指出,台灣這批F-16在美國除了接受在台灣本島無法進行的「高級訓練」,還有就是要演練使用一些台灣空軍一直沒有獲得,但在美軍中很常見的裝備。例如拖曳式誘餌、反輻射飛彈、導航攻擊吊艙等。

應該說,這暗示著在「局勢緊張」的時候,美國可能向台灣提供這些裝備,這倒也沒有什麼奇怪,對岸也有著「寧願讓人等裝備,不讓裝備等人」的想法嘛。至於與美國空軍聯合訓練(盧克基地有兩個裝備F-35A的試訓中隊),就更是設立這個中隊時的重要考慮了。只不過現在看來,「地動山搖」的時候美軍來與台灣飛行員們「並肩作戰」的可能性是越來越渺茫。

維持一個「美國空軍中隊」,價格可不便宜。據報道,21中隊是1996年成立的,雙方當時簽訂的協議是每5年續約一次,每期培訓經費150億新台幣,平均每年30億新台幣,相當於8700萬美元(這還是1996年時的合同)。包括維護費用、彈藥、燃料費用以及飛行員訓練費。按照協議,美軍要陸續為台灣培養約600名飛行員。

21中隊的F-16

不過,用台灣的錢,為美國空軍增加一個中隊,這樣的事在藍綠黨爭中當然會被當作一個重要「黑點」來加以攻擊。

為了是否與美國續簽訓練合同、維持21中隊的問題,台灣發生過多場爭執。台灣「國防部長」李傑在任期間就積極推動停止與美國續簽合同,將21中隊的16架飛機拉回「國內」,以加緊備戰。這位積極促進「台獨」的「國防部長」在2007年被國民黨開除黨籍,趕出「內閣」後,廢除21中隊的想法也就隨之「人亡政息」。

2014年,台灣「國防部」又傳出「計劃結束,戰機即行回航」的消息。稱近年來台灣飛行員到美國訓練人數陸續減少,再將這些飛機放在美國是「浪費資源」,要重新「檢討」。

不過最後,台灣還是又簽署了合同,「美國空軍21中隊」的合同已經續簽到了2019年。這支「身份模糊」的部隊還將繼續在美國空軍中存在下去。隨著美國為台灣改裝F-16V的工作逐步展開,這個中隊恐怕又將承擔起「培訓種子教官」的任務。

這便是21中隊的故事,就像是一部無聊的連續劇,什麼時候能有個大結局?我們倒是可以等著看看。

墜機身亡的高鼎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645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