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央視軍事報道播出陸軍第14集團軍進行主戰武器開年訓練的新聞,把退役的老舊裝備重新利用,不直接拆解報廢,而是先拿來當磨刀石,讓部隊進行實彈打靶,可以實際體驗打擊毀傷效果,比打紙靶要客觀真實,讓戰士感觸也更深刻。
新聞里顯示,被作為靶標的是一輛退役報廢的59式主戰坦克和一輛63式裝甲輸送車,而攻擊武器則是這個集團軍的所有直瞄反坦克裝備,包括新型的96A式主戰坦克,PTL02式100毫米輪式突擊炮,甚至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早年間,由於軍費有限,解放軍的實彈打靶都使用標準的2.3米X2.3米的坦克正面靶,這種坦克靶使用薄鋼板製成,可重複使用,高度設定在2.3米,是因為96式等主戰坦克的車體高度正好是2.3米。在軍費困難時期,解放軍甚至不捨得使用炮彈,大量應用槍代炮的實彈訓練,把12.7毫米的坦克高射機槍裝入坦克主炮的炮膛,用高射機槍子彈模擬坦克炮的炮彈,這樣可以節省彈藥費用數十倍。
隨著軍費開支和軍隊建設投入的加強,解放軍的武器更新換代速度也在加快。陸軍裝甲部隊已經有二千多輛96/96A和99/99A等新型主戰坦克。大量的老舊59式坦克和63式裝甲車陸續退出現役,甚至擁有「東方費迪南」美譽,當今世界火力最強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也開始退役。
作為我軍裝甲部隊的常青樹——59式主戰坦克,自1959年投產以來,先後生產一萬多輛,除了出口和外援,解放軍先後裝備有6000多輛。因為中國陸軍以96/96A式和99/99A式所代表的二代三代坦克數量已經超過2600輛,足以在未來戰爭中面對強敵。所以中國陸軍的59式坦克正以每年數百輛的速度退役。據統計,截止2013年,全軍共有90個裝備59式坦克的坦克營,共3000輛59系列坦克。到了2015年,全軍還剩下69個59式坦克營,有2300輛59式坦克。這說明中國陸軍在2013年至2015年的三年間,退役了大約600輛59式坦克,除拆除、切割、回爐處理以外,很多老舊的59式坦克直接作為實物靶標,用於新型坦克的實彈打靶。
在剩餘的2300輛59式坦克中,有59-2式坦克和59D式坦克各五百輛,均為上世紀八十和九十年代服役,生產時間比較晚,改進了火控系統,改裝了105毫米坦克炮,預計還能繼續服役一段時間。其餘36個營的59/59-1式坦克,共1300輛,未經過改裝,均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生產,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要求,繼續改進也沒有更多必要,預計這些老坦克會在幾年內迅速退役。
每年退役二三百輛59式坦克,其中一部分恰好可以作為部隊訓練的實物靶標。
解放軍從2013年開始大範圍使用59坦克作為實物靶,最早是成都軍區裝甲部隊使用真坦克打靶以後,然後南京軍區31軍步兵91裝甲團也開始使用老59式坦克實彈射擊訓練,隨後瀋陽軍區、北京軍區的各大軍區的裝甲部隊都已開始應用坦克實物靶。
部隊進行「坦克打坦克」的實彈實戰射擊訓練,通過對真坦克的瞄準、射擊和效果評估,能有效檢驗部隊作戰能力。
通過直瞄射擊等多重打擊方式,不斷檢驗新裝備野外實戰的火力打擊能力和部隊實戰化環境下戰法運用的實效性、可行性,牢牢把握實戰要求、抓住打仗規律。這既是戰鬥力的檢驗更是成果的轉化,同時也是錘鍊部隊在未來戰場「能打仗、打勝仗」的具體有效舉措。
看上兩張照片,圖一正面車體和炮塔都是很光滑的小洞,符合穿甲彈命中特徵,均被穿甲彈擊穿,如此看,59式坦克炮塔和車體的正面裝甲,在96A坦克長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面前,如同豆腐一樣;圖二炮塔右側有個周邊帶金屬飛濺痕跡的彈蛋洞,這是坦克炮破甲彈的聚能戰鬥部命中裝甲目標的典型特徵。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