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戰場上,我們需要把戰場變為數字化,所要依託的就是高速的數字傳輸網絡。而在大區域範圍內,最適合的高速數字通聯網絡就是衛星通信系統,但是衛星通訊系統有一大問題,雖然帶寬很大,但是延時非常高,能傳輸的信息量雖然很大,不過對於需要高時效性和長期的移動中的目標並不能保證都在高速通聯能力。
所以如何解決高速衛星通訊這一世界難題,成為了世界各國都想這一領域進行突破性研究的方向,尤其是中國,歐洲和美國,在這其中處於領先地位。美國最初想通過建立更多的地面站,來進行空地衛星三方聯繫,而不僅僅依靠於衛星鏈路。但是這樣存在許多風險和不確定性。而且地面站不能移動必須在固定位置,這樣對於民航機來說或許很容易實現高速通信(現在民航機能在機艙內用WIFI多數用的也是這個方案)。但是對於軍用飛機隨時需要調整航路位置,這樣地面站就不能完全覆蓋,而且對於隱身飛機和無人機,他們都是需要在較高的高度儘可能少的暴露自身位置,這樣使用電磁波進行廣播式通訊,就是只能是個備用選擇,而不是主要選擇。
而此時雷射通信就作為了一個主要權責,而且這種雷射通訊延時低,帶寬大,速度非常好,而且可持續性非常強。通過衛星與地面,衛星和衛星之間,通過雷射光束連結實現大數據高速通信,國際上把它稱之為在千里高空的針尖對麥芒。可想這一難題的嚴峻性,這一研究在我國之前還是一個空白,直到兩位年輕的中國科學家出現一舉扭轉了這一態勢,使得我們在空間雷射通訊領域一躍成為世界上的一流大國!
馬晶、譚立英兩位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年輕學者,最初瞄準星間雷射通信只是個個人填補國家空缺的想法,但是堅持了20年,最終在2011年的海洋二號衛星上成功進行了雷射天地通信鏈路實驗,並一舉成功嗎,標誌著我國衛星雷射通信技術直接跨入國際先進終端行列,在衛星雷射通信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可不是吹牛,我們第一次衛星實驗,建立的天地鏈路水平是504Mbps空地鏈路,什麼意思?諸位家用寬頻,最高也就100Mbps,這還是在2011年。而美國在2014年進行試驗的時候,才打到這一水平,歐洲航天局的是計劃到2020年才打到1.8Gbps的水平。而中國在2018年就會進行1Gbps水平的直接試驗!數字真金白銀在此。這個真可以讓NASA去哭!實實在在的位列世界第一!
而且他們還為我們的雷射通訊設備的小型化做出了貢獻。在衛星上的終端50公斤重,而飛機和無人機上的終端是15公斤重,可以輕鬆的被中小型的無人機攜帶。這是什麼概念?未來在很大的區域內,我們可以實時接收到每一架無人機的1080P畫質的傳輸。而且不只一路,這樣構建的戰場何止令人興奮,甚至是單向透明!而且我們還可以實時接收衛星,無人機的光學數據進行綜合研判,雷達影像和紅外影像組成復合實時戰場構型,這些都是指日可待的!
多虧了我們兩名科學家20年前在國家沒有投入時,首先自己投入其中並使得我們獲得了領先地位,這樣的科學精神和奉獻精神,正是我們現代每個人所必須要學習的!這才是真正的中華脊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608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