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第一種通用機槍:德國MG-34 希特勒專為盟軍準備的大禮
提起機槍的發展,機槍的鼻祖當然是「馬克沁」機槍,一戰時德軍大展風采,一戰後聯軍為限制這種重型武器的發展,凡爾賽條約禁止生產大口徑重型機槍。
1935年德國納粹宣布廢除凡爾賽條約,開始發展軍事裝備,凡爾賽在希特勒面前就像一張紙一樣失去了意義。綜合了以前許多機槍的特點,同時自身也有不少特點。它是第一種大批量生產的現代通用機槍。
重機槍在戰場上的作用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射出去最多的子彈,這個作用在陣地戰的時候非常重要,兩邊士兵對峙,誰的子彈多誰的火力猛誰就厲害,所以這時重機槍就相當重要了。
但是就像前面的鏡頭一樣,該衝鋒了,這時候就不方便抱著重機槍去衝鋒了,這槍管太沉了,再加上需要冷卻的水,沒法抱著衝鋒啊,所以 MG-08/15就做了很大的改裝,做成了輕重通用的類型。
從 MG-08/15改裝而來的MG-34,作輕機槍使用時兩腳架固定在機槍槍管套筒前箍上;作重機槍使用時,機槍安裝在輕型(鋁製)高射三腳架或高射雙聯托架式槍座以及摺疊式高射支柱上,也可固定在與1專用高射支柱上。
最值得注意的是MG-34機槍可以作為防空武器使用,到現在為止各國經過在這種機槍的基礎上進行改良進步。
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坦克和裝甲車上的機槍一直使用MG34,即使在MG42裝備部隊後,由於MG42更換槍管的方式不適合用在並列機槍上,所以德國在1942年開始生產命名為MG34,裝甲型,也稱為MG34改進型的坦克機槍,並一直生產和使用至二戰結束為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